《《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在京发布》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09-03
  • 8月3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5~2022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5.19提升至77.90,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介绍,报告以客观、权威数据为支撑,多角度系统反映2022~2023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重大行动和主要成就。其中,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率先开展先行先试,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显示,农业资源节约保育水平持续提高。2022年全国耕地数量持续净增加约130万亩,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次。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2年的0.516提升至2022年的0.572。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扩大至7.5亿亩,全年新增改革实施面积1.7亿亩以上。

    报告指出,农业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效显著。2022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总量5079.2万吨(折纯),较2021年减少2.15%,连续七年保持下降趋势。全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分别为41.3%和41.8%。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秸秆离田利用率达35.8%。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97%以上。

    报告指出,乡村生活更加富裕美好。202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6%,高于城镇居民实际增速2.8个百分点。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

    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在点评中指出,报告定量反映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新进展,系统梳理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形成了部分农业绿色发展专项研究成果,总结梳理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实践成果。要继续做好科学试验数据积累,强化报告的基础数据支撑;宣介农业绿色技术成果,持续提升报告活力;拓展宣传渠道,持续扩大报告社会影响力。

    报告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下,由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编著,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智库系列报告”之一。自2019年起连续六年发布年度报告,已成为社会各界观察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29167.shtm
相关报告
  •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0-10
    • 2015年至2022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5.19提升至77.90,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系统性、全面性绿色转型。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显示,2015年至2022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5.19提升至77.90,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多维度持续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有效支撑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表示,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等级更高了,农业用水更省了,化肥农药和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更足了,优质农产品更多了,资源损耗更少了,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 《报告》从生产、生活、生态、科技等多角度系统反映2022年至2023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重大行动和主要成就。具体来看,在农业资源方面,我国耕地数量持续净增长,2022年全国共有耕地19.14亿亩,净增长约130万亩,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次,“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平均提高10%以上。比如,河北省黄骅市是盐渍化土壤集聚的典型地区,全域耕地以中轻度盐碱地为主。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盐碱地农业绿色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改造盐碱地,耕地面积从1980年的77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41万亩,让昔日“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渐成沃野良田。 在农业环境方面,2022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079.2万吨,连续7年保持下降趋势。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比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通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模式,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实现了旱作区节水、节肥、省时、省工“两节两省”目标。 此外,在绿色农产品供给方面,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8%,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徐明岗表示,当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呈现多个新趋势:一是绿色农业投入品研发的创新,二是绿色种植与养殖技术的创新,三是农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创新,四是农业信息技术的科技创新,五是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的创新,六是设施农业与都市农业技术的创新。 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一些不足。比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够深入,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较为粗放,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仍然不足,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等。徐明岗表示,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要紧抓发展趋势,谋划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顶层部署,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 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农业绿色发展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系统性、全面性绿色转型。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建议,通过绿色变革来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将各种自然条件认识到位。同时,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积极构建农村绿色生活方式,从生活理念、消费方式、节约意识等方面全面实现绿色发展。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团队揭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畜牧业减排增值协同发展演变轨迹》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1-06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团队在畜牧业减排增值协同发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Decoupling livestock and poultry pollution emissions fro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 step towards reducing environmental emissions”发表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JCR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3-2024 IF=8.0)。    自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创建了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各地积极响应并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在推动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前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97%以上。但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在产业增长与减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动态变化有待于研究。    本文应用脱钩理论,定量研究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与产值之间的协同发展状况及其演变过程。研究发现,2010-2019年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与产业增长之间关系经历了“弱脱钩→强脱钩→弱负脱钩→衰退性脱钩→强脱钩”的演变过程,实现了减排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协同发展;生产效率提升在减排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产业结构变化从支持减排转变为阻碍减排。本研究成果对于优化减排增值协同发展评估方法和合理设定协同发展目标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杨亚东研究员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李国景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共同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3.119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