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战或将终止?多方观点展望油市》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4-07
  • 周四( 4月2日)特朗普近日以来相继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交谈进行了交谈。在特朗普总统表示希望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同意新的石油减产协议之后,周四原油价格开始飙升。 布伦特原油和美国 WTI原油期货到发文为止均报上涨20%左右。不过,这两个最重要的原油期货价格比起200日移动平均线均已经减损一半左右。如果说石油价格战是低油价的导火索,那么汹涌的疫情才是内在原因。 特朗普斡旋下新一轮石油谈判或将启动 特朗普星期四说,他曾与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 ·本·萨勒曼交谈,后者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进行了沟通。特朗普在一条推文中说:“我希望(并)希望他们将削减约1000万桶,甚至可能更多。” 据悉,在特朗普总统发表上述消息后,沙特阿拉伯呼吁召开紧急 OPEC+会议,这标志着令人侧目的石油价格战可能终止。 在特朗普发表评论之前,油价已经上涨。特朗普周三表示,他有信心帮助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在未来几天内解决他们对石油产量和价格的争执。 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三表示,石油生产商应合作缓解市场下滑,并补充说莫斯科正在与华盛顿和石油输出国组织讨论石油市场的状况。 特朗普预计将在周五与一些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的负责人举行会议,讨论在该行业为生存而战时帮助该行业的措施。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e)和雪佛龙公司(Chevron)的首席执行官预计将出席会议。 油价复苏言之过早 由于冠状病毒大爆发导致全球的交通封锁和社会隔离,对石油的需求已经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低位。恐怕油价真正的复苏还是要看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有报道称,中国正在抄底购买廉价石油以填补战略石油储备,这对油价是个利好消息。根据 Rystad Energy的数据,最大的石油消耗国——美国拥有近10亿桶的储油能力,并可能在今年内额外增加1亿桶的石油储备。 但鉴于疫情爆发打破了供需平衡的局面,石油市场观察者仍对油价持有谨慎的态度。 上周俄罗斯能源部官员副部长曾经表示: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石油需求每日减少 1500万桶至2000万桶。 投行和大宗商品交易公司都下调了对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高盛和 Vitol集团分别预测未来几周石油需求减少1900万桶和2000万桶。 IHS Markit石油市场主管Spencer Welch表示:“我认为这次会议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石油市场仍处于失衡状态,石油库存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他说:“不可能所有国家都同意大规模减产,”“这不仅需要让俄罗斯人比上次OPEC +会议提供更多的减产,而且需要促使美国各地数百个油商通过立法来实施这些减产。” 根据 IHS Markit的数据,近年来,石油库存增长最强劲的两个时期是2005年初和2015年初,当时库存增加了约4亿桶。但IHS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球石油库存将增加三倍。 即使有周四的反弹,油价仍低于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生产成本,北美许多页岩油商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分析师预测此后油价还会进一步下跌。 据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MUFG)称,由于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原油价格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下跌,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可能分别下跌至每桶15.80美元和13.30美元。 对于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写的减产 1000万桶的消息,能源和地缘政治咨询公司Transversal Consulting总裁Ellen Wald表示“这里有很多问题:每天还是总共1000万桶?那是来自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还是欧佩克参与其中?”“没人知道——但这绝对是减轻石油过剩的非常积极的信号。” 今天的利好消息是一个达成减产协议的预期而非减产已经达成的现实。即便是沙特俄罗斯两国达成 100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还是不足以填平目前供需市场之间的缺口。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好的信号。

相关报告
  • 《石油价格战会打爆美国页岩油气吗?》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3-18
    • 1. 供需决定油价趋势,政治博弈决定波动率    原油作为大宗商品,与一般商品一样会价格波动,更重要的是,也具有政治与金融属性。原油价格波动的核心逻辑依然是供需,但政治因素会在供需基础上扩大油价波动幅度。   也就是说,如果供需决定了趋势,那政治博弈决定了波动率。这次油价波动也不例外。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受疫情全球扩散影响,潜在需求回落,从趋势上油价当然敌不过需求回落影响,于是 1月以来价格持续下行,尤其2月20日以后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油价同美国债利率一同快速下行,不足为怪。然而俄沙之间的政治亦或商业博弈, 3月9日推动油价创下1991年以来最大当日跌幅。这时候油价核心矛盾转移到供给侧,全球目光转移到 OPEC及OPEC+如何收拾这场油价危机。复盘事情的演化,可能是这样的:一开始, 2月份OPEC提议应对疫情深化危机减产时,俄罗斯认为当前新冠疫情具有短期性,不足以深化减产。再叠加利比亚政治僵局带来的产量下滑,全球经济在央行货币宽松后进一步复苏,俄罗斯认为深化减产仍需进一步观察。从一开始的态度来看,俄罗斯就对减产比较排斥,认为其并未从减产中获得利益,反而会把市场份额让给美国。联合减产以来,沙特承担了主要减产任务,而俄罗斯产量稳定,美国原油产量与出口一直增加。2016年11月联合减产以来,OPEC产量维持在3200-3400万桶/天,2018年12月深化减产以来,更是一下子降到了不足3000万桶/天,其中沙特产量更是一度下降到900万桶/天。沙特带头减产,俄罗斯既然同意与沙特形成减产联盟,其产量自然也得约束一下,联合减产以来俄罗斯产量稳定在1100-1170万桶/天之间。2016年11月联合减产以来,沙特带头减产 。俄罗斯一边减产的同时,一边盯着美国。2016年11月以来,美国产量从880万桶/天上升到1280万桶/天,涨幅45%;出口量从40万桶/天上升到超400万桶/天,上涨900%。这让俄罗斯觉得,沙特在帮美国偷走自己的市场份额。处处受美国制裁的俄罗斯咽不下这口气。这是俄罗斯背弃沙特一个很重要原因。   2016年11月联合减产以来,美国页岩油产量与出口快速增长 。实际上,俄罗斯石油( Rosneft Oil)总裁谢欣多次跟普京谈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从政治因素考虑,普京还是选择了与沙特合作。沙特当然也希望俄罗斯支持其在中东地位,不仅国王萨勒曼2017年代表沙特首度访问俄罗斯,更是在减产上表现出十足的诚意。 撇开政治合作的因素,如单从商业上考虑,俄罗斯觉得吃了亏,不再联合减产,沙特自然没必要维持一个自己吃亏的联盟。 1986年、1997年沙特不是没有过“低价保额”的经历,这次只不过重演一次历史。    2. 不管有没有美国掺和,长期低油价对谁都不利    经济复苏和减产是油价企稳基础。这次油价在 2天内快速下挫15美金,创下1991年以来短期最大幅度下跌。油价下跌之快让人措手不及,心有余悸。2018年3月27日,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表示,OPEC组织与非OPEC产油国俄罗斯正在考虑签订一份期限为10年至20年的原油减产长期协议,以调控全球原油供应、稳定原油价格。不管有没有美国掺和,长期低油价对谁都不利。   当然,这一轮价格战的冲击,所处的环境毕竟跟前几次还是有不一样:   第一,大家都在试图摆脱对原油的依赖。   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已经上市,意味着沙特石油战略可能会发生调整,由原油的 “维持市场适度紧张”进一步转移到公司与国家现代化治理,摆脱对原油依赖的战略上来,俄罗斯也在实施这样的战略,摆脱“能源诅咒”,转轨经济。   第二,美沙俄三国的政治博弈跟之前不一样。   美国因为积累起来的高额政府债务,使得美元霸权地位受到一定影响,叠加美国在中东控制力逐渐衰弱,如果俄罗斯与沙特政治合作基础是限制美国在中东渗透,那么当前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可能会被弱化,沙特需要新的理由与俄罗斯结盟,同时证明其不是在帮着美国提升市场份额。   第三,随着美国加入千万桶俱乐部,没有美国参与的 OPEC影响力逐渐衰弱,叠加天然气贸易的崛起,OPEC影响力不可与之前相比。如果这次俄罗斯不能回到谈判桌前,意味着OPEC影响力进一步削弱。    3. 需求淡季过后,油价或开启新一轮反弹    对于未来油价走势,历史演绎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非常相似。主要的考虑在于:   一方面,短期油价可能形成底部震荡格局,来逐渐消化供给侧的博弈。   从整个供需角度来讲,当前油价下跌突破了基本面。但即便是由供给侧冲击,叠加恐慌情绪推动的这轮下跌,并不会很快见底反弹。从价格结构上来看,当前油价只是刚刚进入 Contango结构(为原油期货跨期价差的概念,即近低远高的结构,意味着可以增加库存获利)。   另外,回顾 2014年因为减产协议未达成原油价格暴跌,漫长的2年时间才达成与俄罗斯联合减产,当前沙特要将俄罗斯重新拉回谈判桌也非易事。2季度将进入需求淡季,可能也会对油价短期反弹形成制约。   另一方面,当前油价不具备走弱基础,中长期油价依然维持全年 “N型”走势判断。   疫情形成的是阶段性需求冲击,并且全球其他国家不会采取类似中国的 “经济暂停”策略,随着全球央行货币宽松等逆周期调节政策,在债务杠杆可控背景下,需求将重启2019年底以来的复苏。   同时,利比亚、委内瑞拉、伊朗等石油输出受到限制,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速从 2018年8月份以来持续回落,不宜过于担心供应端冲击——毕竟沙特需要油价稳定沙特阿美股价,推进沙特2030愿景,俄罗斯同样也有50%-60%的出口来自油气出口。   2季度需求淡季过后,油价很可能开启新一轮反弹,当然还需持续观察彼时的油价结构、国债代表的需求走势来判断,短期中东地缘冲突同样会冲击供应端。
  • 《EIA上调石油价格预期》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8-27
    • 据 8月24日Rigzone报道,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的短期能源展望(STEO)报告显示,已上调了2020年及此后的油价预期。EIA 6月份的短期能源展望数据显示,目前预计今年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每桶38.02美元,2021年为每桶47.88美元;预计2020年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现货价格平均为每桶35.14美元,2021年为每桶43.88美元。 而在 EIA5月的报告中,布伦特原油2020年现货价格平均为每桶34.13美元,明年为每桶47.81美元;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今年平均为每桶30.10美元,明年为每桶43.31美元。EIA在报告中称:“原油价格上涨的预测反映了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全球石油库存的预期下降。高库存水平和闲置原油产能将限制未来几个月的价格上上涨。但到了2021年,随着库存下降,价格上行支撑力将增加。” EIA预计,全球石油库存将在6月份开始下降,比此前的预测早了一个月。EIA称,6月份全球石油产量大幅下降,全球石油需求高于此前预期,这是石油需求高于预期的结果。EIA估计,5月底的全球石油库存比2019年底高出14亿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