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Jurassic shuotheriids show earliest dental diversification of mammaliaforms的文章。
烁齿类是侏罗纪哺乳动物的一种,它们拥有假三尖齿,在下臼齿中假三尖齿位于三尖齿的前方,这与兽脚类哺乳动物(胎生类、有袋类和近缘类)的三尖齿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在兽脚类哺乳动物中假三尖齿位于三尖齿的后方。假三趾齿的起源至今仍不清楚,模糊了我们对shuotheriid亲缘关系和哺乳动物早期演化的认识。
该研究报告了以两具骨骼标本为代表的一种新的侏罗纪shuotheriid。这些标本完整的假肋齿使我们能够利用序列同源性和牙齿咬合关系重新鉴定牙齿结构。与传统观点相反。该研究结果表明,烁齿兽的牙齿结构可以与多齿兽的牙齿结构同源,并部分支持多齿兽与其他哺乳动物形态之间某些牙齿结构的同源说法。基于新证据的系统发育分析将shuotheriids从tribosphenic ausktribosphenids(包括单孔类)中剔除,并将其与docodontans聚类,形成一个新的支系--Docodontiformes,该支系的特征是伪tribosphenic。在该系统发育中,多齿类和 "全齿类"(Kuehneotherium、单齿类和食蚁兽)是独立演化而来的,它们的祖先类似于摩根古龙,具有三齿臼齿,通过唇舌加宽后齿来更有效地处理食物。
假三尖齿型经历了尖齿半三角化阶段,而三尖齿型及其前身则经历了尖齿三角化阶段。这两个不同的过程导致了复杂的牙齿结构和咬合模式,从而阐明了哺乳动物形态最早的多样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