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风电上市公司加码大金重工 海外市场海上风电产品毛利更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9-14
  • 中国储能网讯:“目前,蓬莱基地有些产品还是在国内市场的,但主要订单来自海外。接下来我们会逐渐调整产品机构,未来蓬莱基地业务将全面面向海外海洋工程(以下简称‘海工’)市场。”9月4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大金重工一位负责人处了解到上述消息。

    近日,该公司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蓬莱基地已完成多期技术改进,在技术工艺水平、质量管控能力和设备先进性等方面有效满足了欧洲风电海工项目对交付质量以及生产和发运效率的更高要求。目前,蓬莱基地满负荷生产,海外订单排至2026年。

    加码海上风电业务 全力抢占海外市场

    据悉,大金重工是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供应商。公司于2000年创立于辽宁阜新,201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国风电塔筒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实现风电海工产品出口欧洲的企业。

    开源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大金重工蓬莱基地是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风电海工基地兼风电母港,当前设计产能70万吨/年;且2023年以来,该公司至少签署了7.43亿欧元的欧洲海上风电设备订单。

    “除蓬莱基地外,公司在建的两个新海工基地(盘锦基地和唐山基地),按计划未来的主攻方向也是海外海工市场。国内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都很好,优势明显,不过一定程度上,这种优势是与陆上风电产业比较而来的。与国内比较,现阶段,海上风电产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在海外市场更高一些。”上述公司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表示。

    大金重工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3.96%,同比上升11.3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23%,较上年同期上升5.52个百分点。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中,风电装备产品收入19.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6.76%。

    “上市公司海上风电业务出海,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多发展机会,还有助于打响中国海上风电设备品牌。国内企业海上风电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离不开风机、塔筒等的制造和供应,于国内产业创新发展而言,也是一种积极刺激因素。”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海上风电前景广阔 多家公司积极“出海”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计,未来5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130GW,由2022年的8.8GW增长至2027年的35.5GW,2022年至2027年年均增速达18%。

    在此背景下,A股风电企业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至少有包括大金重工在内的7家上市公司落实了海上风电业务出海计划。例如,明阳智能与巴西塞阿拉州政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携手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天顺风能发布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新增境内基础A股股份的发行预案,拟募集不超人民币24.2亿元(或等值外币),其中17亿元将用于德国50万吨风电海工基地建设项目。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白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市公司海上风电业务出海,要做好多方面准备,例如了解当地法律规范、加强供应链管理、处理好融资管理等问题。“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可能导致供应链变动。处理好物流、成本控制、同当地供应商的合作等问题,才能更好布局海外市场供应链。”

    “风险管理措施也很重要,如市场波动、地缘风险等。此外,还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企业可积极参与当地的行业展会和活动,从而更好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Co-Found智库新能源行业研究负责人薛云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安信证券认为,2024年起海外风电装机将重新迎来快速发展,届时国内风电产业链也将迎来难得的出海机遇,行业有望实现“海外风电市场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提升”的共振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36458.shtml
相关报告
  • 《德国新能源计划落地打开海外风电市场空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5
    • 7月12日,风电设备(申万)板块上涨2.44%,自4 月底行业低点涨幅已经超过60%;个股方面,恒润股份涨停,金雷股份、三一重能、天顺风能涨幅均超6%。 德国明确2030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80%的目标,打开海外风电市场增量空间。 当地时间7 月8 日,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复活节一揽子”能源计划,根据通过的这一系列计划,德国将在2030 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至少80%。为此德国联邦设立了明确的电力发展途径,到2030 年德国的陆上总风电装机容量计划达到115GW,较目前水平翻两番;海上风能在2030 年需扩张至至少30GW,四倍于现在的水平,2035 年至少达到40GW,2045 年达到70GW;太阳能发电量达到215GW,接近现在的四倍。另外预计到2030 年,德国将有2%的土地将提供给陆上风能,是目前划定面积的两倍多(目前划定面积为0.8%,实际可用面积仅0.5%)。目前来看,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地区发展新能源发电的目标和动力仍然强劲,欧洲其他国家为降低对外能源依赖度也有望提高新能源装机的目标和加速政策落地,对未来海外风电光伏的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原材料价格延续下降趋势,6 月陆上风机招标价格小幅回升。截止7 月12 日,螺纹钢期货收盘价为3910 元/吨,下跌4.26%,较年内高点6208 元/吨跌幅已经超过37%;热轧卷板期货收盘价为3916 元/吨,下跌4.28%,较年内高点6727 元/吨跌幅已经超过41%,后续原材料价格预计维持低位运行,不排除进一步缓慢下行的可能。另外风机价格在经历了2021 年的快速下行之后,进入2022 年以来风机招标价格快速下行的趋势有所缓解,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6 月份陆上风机(带塔筒)的招标平均价格为2324 元/kW,环比5 月份提高1.6%,但从全年的趋势来看,价格基本稳定在2200-2300 元/kW,目前陆风项目已步入完全平价时代,对运营商而言,绝大多数陆风项目IRR 也大幅超过其最低要求收益率,未来对产业链进一步降本的诉求将大大降低,未来风机将由低价竞争向价格、产品稳定性、全生命周期服务等综合力竞争转变,陆风阶段性低价竞争有望告一段落,未来的价格竞争将更加理性。 上半年招标量快速增长,全年招标、并网容量值得期待。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2 年6 月底,风电项目招标规模达到47.5GW,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招标总量,其中陆上风电37.6GW,海上风电9.9GW,预计全年招标量有望超过80GW。 而我们根据2021 年保障性并网和市场化上网、风光大基地、风光储一体化等项目的容量对2022 年全年并网容量进行估计,预计2022 年潜在并网容量在60GW左右,全年的招标量和并网量都会迎来较大幅度的增长。 风电零部件企业上半年业绩下行压力释放,下半年装机需求释放叠加成本低位运行量利预期边际大幅改善。7 月11 日晚,日月股份发布2022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2 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92-1.03 亿元,同比下降78%-80%,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行业装机需求下滑以及产品销售单价下降,这些因素也是整个风电产业链在22 年上半年中普遍面临的情况,因此预计大部分风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报也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公司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使得市场对于风电零部件企业较为悲观的半年度业绩预期落地。如果按照上述全年潜在并网需求60GW 估计,70%以上装机有望于下半年进行,随着下半年装机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低位运行,零部件企业量利环比预期将大幅改善。
  • 《广东“阳江造”海上风电装备首次出口海外市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0
    •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9日发布消息称,“格百乐”号货轮近日载着产自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的5套海上风电机组从阳江港区起航,运往越南金瓯WTO海上风电项目。据介绍,这是阳江市海上风电基地投产以来首批出口海外的产品。 海上风电作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阳江已成为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主战场”,今年1月至2月,阳江海上风电上网电量13.17亿千瓦时,产值约11.2亿元人民币。 此次越南金瓯WTO海上风电项目是越南开发最大的单体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375兆瓦,建成后每年发电量约11亿千瓦时,将改善当地乃至越南南部地区电力短缺现状。 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将为越南提供75套单机容量为5兆瓦的风电机组,其采用世界领先的半直驱技术路线,具备高发电效率、高可靠性、轻量化等优势。 这批运往越南金瓯WTO海上风电项目装备均由广东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电四局(阳江)海工装备有限公司等阳江风电企业自主研发生产。“该项目首批机组的成功交付,为我们生产积累了经验,接下来将根据客户方需求不断完善并改进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质量。”明阳智能阳江总装厂厂长助理汪伟说。 据悉,该批风电机组预计4月11日运抵越南隆安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