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风电上市公司加码大金重工 海外市场海上风电产品毛利更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9-14
  • 中国储能网讯:“目前,蓬莱基地有些产品还是在国内市场的,但主要订单来自海外。接下来我们会逐渐调整产品机构,未来蓬莱基地业务将全面面向海外海洋工程(以下简称‘海工’)市场。”9月4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大金重工一位负责人处了解到上述消息。

    近日,该公司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蓬莱基地已完成多期技术改进,在技术工艺水平、质量管控能力和设备先进性等方面有效满足了欧洲风电海工项目对交付质量以及生产和发运效率的更高要求。目前,蓬莱基地满负荷生产,海外订单排至2026年。

    加码海上风电业务 全力抢占海外市场

    据悉,大金重工是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供应商。公司于2000年创立于辽宁阜新,201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国风电塔筒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实现风电海工产品出口欧洲的企业。

    开源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大金重工蓬莱基地是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风电海工基地兼风电母港,当前设计产能70万吨/年;且2023年以来,该公司至少签署了7.43亿欧元的欧洲海上风电设备订单。

    “除蓬莱基地外,公司在建的两个新海工基地(盘锦基地和唐山基地),按计划未来的主攻方向也是海外海工市场。国内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都很好,优势明显,不过一定程度上,这种优势是与陆上风电产业比较而来的。与国内比较,现阶段,海上风电产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在海外市场更高一些。”上述公司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表示。

    大金重工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3.96%,同比上升11.3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23%,较上年同期上升5.52个百分点。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中,风电装备产品收入19.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6.76%。

    “上市公司海上风电业务出海,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多发展机会,还有助于打响中国海上风电设备品牌。国内企业海上风电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离不开风机、塔筒等的制造和供应,于国内产业创新发展而言,也是一种积极刺激因素。”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海上风电前景广阔 多家公司积极“出海”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计,未来5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130GW,由2022年的8.8GW增长至2027年的35.5GW,2022年至2027年年均增速达18%。

    在此背景下,A股风电企业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至少有包括大金重工在内的7家上市公司落实了海上风电业务出海计划。例如,明阳智能与巴西塞阿拉州政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携手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天顺风能发布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新增境内基础A股股份的发行预案,拟募集不超人民币24.2亿元(或等值外币),其中17亿元将用于德国50万吨风电海工基地建设项目。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白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市公司海上风电业务出海,要做好多方面准备,例如了解当地法律规范、加强供应链管理、处理好融资管理等问题。“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可能导致供应链变动。处理好物流、成本控制、同当地供应商的合作等问题,才能更好布局海外市场供应链。”

    “风险管理措施也很重要,如市场波动、地缘风险等。此外,还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企业可积极参与当地的行业展会和活动,从而更好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Co-Found智库新能源行业研究负责人薛云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安信证券认为,2024年起海外风电装机将重新迎来快速发展,届时国内风电产业链也将迎来难得的出海机遇,行业有望实现“海外风电市场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提升”的共振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36458.shtml
相关报告
  • 《广东“阳江造”海上风电装备首次出口海外市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0
    •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9日发布消息称,“格百乐”号货轮近日载着产自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的5套海上风电机组从阳江港区起航,运往越南金瓯WTO海上风电项目。据介绍,这是阳江市海上风电基地投产以来首批出口海外的产品。 海上风电作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阳江已成为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主战场”,今年1月至2月,阳江海上风电上网电量13.17亿千瓦时,产值约11.2亿元人民币。 此次越南金瓯WTO海上风电项目是越南开发最大的单体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375兆瓦,建成后每年发电量约11亿千瓦时,将改善当地乃至越南南部地区电力短缺现状。 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将为越南提供75套单机容量为5兆瓦的风电机组,其采用世界领先的半直驱技术路线,具备高发电效率、高可靠性、轻量化等优势。 这批运往越南金瓯WTO海上风电项目装备均由广东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电四局(阳江)海工装备有限公司等阳江风电企业自主研发生产。“该项目首批机组的成功交付,为我们生产积累了经验,接下来将根据客户方需求不断完善并改进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质量。”明阳智能阳江总装厂厂长助理汪伟说。 据悉,该批风电机组预计4月11日运抵越南隆安港。
  • 《海南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16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海上风电在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大有可为。海南省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探索清洁能源岛建设,有序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为海上风电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 ——编 者 走进海南省东方市八所港,只见塔吊高高耸立,巡船往来忙碌,岸上的工作人员指挥着大型浮吊船缓缓有序进港。2022年11月25日,随着载运海南首批海上风电设备的“千汇010”轮安全到港,海南海上风电项目正式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锚定打造千亿元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目标,2022年以来,海南确定了7个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3个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0亿元,海南海上风电发展迎来新机遇。 资源丰富政策好,龙头企业纷纷布局 2022年9月26日,海南省海上风电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海口召开,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海南海上风电产业联盟。 “现场签订了21份合作协议,涉及风电装备研发制造、总装集成等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覆盖风机关键部件制造,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吉兆民说。 为什么海上风电龙头企业纷纷在海南布局? “海南的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电中长期可开发建设容量为4000万—5000万千瓦,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炳军说。 除了丰富的资源,吉兆民认为良好的区位条件也是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优势之一。“海南地处交通要道,拥有洋浦港、八所港等深水良港,基本形成覆盖国内沿海主要港口、连接东南亚、辐射亚欧的航线布局。” “3张‘零关税’清单等自贸港政策逐步落地,能够帮助海上风电企业节省大量资金成本,也有助于他们走出去,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刘锋认为,自贸港建设的蓬勃开展让海南的投资竞争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2022年1月,国家能源局对《海南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进行了批复,其中包括11个场址,总建设规模达1230万千瓦。海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南确定的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总投资约968亿元;海上风电项目配套建设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65亿元。 发力风电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提速 2022年11月30日,东方市临港产业园内,全球首台7兆瓦级抗台风漂浮式风机和首台海南造10兆瓦海上大兆瓦风电机组下线投用。据介绍,针对深远海环境定制的7兆瓦级抗台风漂浮式风机最高可抵抗17级台风,能应对复杂洋流和波浪,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36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 同日,开工不到一年时间的东方明阳高端装备智造基地项目也正式竣工。作为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链主,明阳智慧能源在50天内便实现“拿地即开工”。 “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生产大兆瓦抗台风型海陆风机主机和大型碳玻混风机叶片。二期主要开展柔性直流设备和海洋牧场智慧网箱、海水制氢设备制造。”明阳智慧能源董事长张传卫介绍。 过去的海南也曾发力海上风电产业,但由于缺少先导性技术和产业支撑,难以形成产业聚集的雁群效应。自贸港建设开展以来,海南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022年以来,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提速—— 远景科技集团在儋州开发建设零碳生物合成产业园和零碳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已完成选址;华电重工、海力等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签订投资协议,海缆、塔基等风电配套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中电建集团在万宁投建的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根据2021年底出台的《海南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海南争取到2025年,基本形成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50亿元,力争“十五五”期间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探索多能多业模式,助力清洁能源岛建设 2022年10月9日,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顺利核准获批,成为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贾炳军介绍,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先行建设60台海上风力发电机,项目达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110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6.9万吨。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更大助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积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生态立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2022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的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多位专家表示,风电产业发展与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相结合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缪骏十分看好海南海上风电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已与申能集团联合,在儋州投资建设洋浦申能电气风电零碳能源装备产业项目,下一步将探索海上风电、洋流发电与海洋渔业、绿电制氢、储能、海上旅游、海上农业等相结合的多能多业模式,为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提供更多的可能。”缪骏说。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风电行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张传卫表示,明阳智慧能源将继续加大在海南投资力度,全力打造深远海能源技术研究院和明阳国际业务总部,培育集研发实验、高端制造、运营服务、装备出口于一体的绿色低碳经济增长极。 “当前,海南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约40%,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约71%,计划到2035年分别提高到81%和94%。”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万馨说,未来,海南海上风电将向深远海进发,结合海洋牧场、海上制氢等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海上能源集群,加快清洁能源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