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CTC与以色列PlantArcBio合作,开发甘蔗生物农药》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9-10
  •  Centro de Tecnologia Canavieria (CTC) 是巴西领先甘蔗公司。PlantArcBio 是以色列领先农用生物技术公司,专业从事基因挖掘生物成分研究,以改善农作物特性。两公司近日宣布开展国际研发合作,以发现新分子并利用创新技术对甘蔗有害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此次合作旨在利用 PlantArcBio 在基因发现和生物成分方面的专业技能,以及 CTC 在甘蔗基因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发一种控制有害生物的新方法。
    巴西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在 2700 万公顷耕地上生产 18 亿吨甘蔗。巴西是甘蔗种植大国,甘蔗产量约占全球甘蔗产量的 40%,也是第二大乙醇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 26%。甘蔗在巴西能源转型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占该国总能源矩阵的 15% 以上,并作为可再生能源关系最紧密的作物而被热议。
    但有害生物严重影响甘蔗生产力,每年造成数亿美元的损失,危及越来越多地区的产量。通过此次合作,CTC 和 PlantArcBio 旨在加速作物保护技术的创新,使农民能够种植更健康,更具适应力的甘蔗,以加速能源转型。
    CTC 研发总监 Sabrina Chabregas 表示:′′开发能够有效控制甘蔗重大有害生物新技术是 CTC 的首要任务,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产量,同时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CTC的愿景是在未来 20 年内巴西的甘蔗产量能够翻一番。我们相信,此次合作真正加速了我们朝着这一愿景进行创新的能力。′′
    PlantArcBio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Dror Shalitin 博士指出:′′我们很高兴能够利用多年来与战略合作伙伴成功合作所积累的基因发现和生物成分方面的专业知识,将我们的技术扩展到甘蔗领域。这一机会使我们能够将创新解决方案应用于新领域,进一步完成我们的使命,即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业可持续性,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能源转型。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2640.htm
相关报告
  • 《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与展望》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1-27
    • 引 言 生物农药在保障农业丰产增收,维护生态和谐,满足食品安全需求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当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及“零”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农药掀起了“绿色风暴”,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趋势。 生物农药的概念及分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及植物提取物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在中国,传统的生物农药仅指微生物农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生物农药的概念和类别的探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张兴等于2002年系统地给出了生物农药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得到了业界的认可。生物农药,是指可用来防除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源于生物,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在2017年11月施行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虽然没有明确生物农药的定义,但按照来源将农药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其中微生物代谢物(农用抗生素)在登记方面要求等同于化学农药,不过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此前一般认为生物农药包含后3类,即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含农药抗生素)和植物源农药。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的答复中明确指出,生物农药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不包括在内。 至此,农用抗生素从生物农药中彻底除名。 在美国,生物农药是指来源于动植物,细菌,矿物质等天然材料或与天然来源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天然产生的),微生物农药,植物嵌入式保护剂。 生物农药的特点 关于生物农药的特点,也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专一性强,活性高;对环境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开发利用途径多;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农药;种类繁多,研发的选择余地大。当然,还表现出作用速度较慢,开发及使用成本较高等特点。 生物农药产业化现状 全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200多家,生物农药产量14万吨,约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的6.7%,年产值约216.27亿元,占整个农药总产值的8%左右。某些明星产品如井冈霉素、赤霉素、阿维菌素、Bt四个品种的年产值均超过1亿元,且中国是井冈霉素、赤霉素和阿维菌素的最大生产国。苦参碱、阿泰灵、壳寡糖和芸苔素内酯等产品发展迅猛,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印楝素、鱼藤酮、白僵菌、绿僵菌、木霉菌等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害虫天敌的生产与利用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例如赤眼蜂的年繁蜂量100亿头左右,应用面积133.3万hm2以上,是全球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生物农药登记情况汇总 (截止到2019年3月底) 01生物化学农药 共17余种有效成分,432个登记,涉及到218个生产企业。 主要有:乙烯利、赤霉酸、氨基寡糖素、吲哚乙酸、S-诱抗素等。登记数量最多的产品是乙烯利、赤霉酸和氨基寡糖素三大类,占了总数的58%。厂家主要是安邦电化(乙烯利系列);海南正业中农(氨基寡糖素系列复配为主);钱江生化、江苏丰源、江西新瑞丰、三浦百草等(赤霉酸系列);云南云大(芸苔素内酯系列)等等。 02 微生物农药 共22种有效成分,468个登记,205个生产企业。 主要有: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杄菌、蜡质芽孢杄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木霉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三大产品是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杄菌和蜡质芽孢杄菌三大类,占了总数的73%。厂家主要是武汉科诺、武汉楚强、湖北康欣、江西天人、浦城绿安等等。 03 植物源农药 共11种有效成分,192个登记,涉及到124个生产企业。 主要有:烟碱、苦参碱、小檗碱、印楝素、鱼藤酮、藜芦碱、柠檬烯、芸苔素内酯、樟脑、除虫菊素、蛇床子素、苦皮藤素、桉油精、八角茴香油、大黄素甲醚、狼毒素、雷公藤甲素、香芹酚、大蒜素、右旋樟脑、莪术醇、补骨脂种子提取物、银杏果提取物、博落回提取物、甾烯醇、萜烯醇等。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三大产品是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三大类产品,占了总数的84%(苦参碱类产品就占了一半以上,57%)。厂家主要是成都新朝阳、清源保、广东园田、三浦百草、内蒙帅旗等。 前景与展望 尽管生物农药发展极为迅速,然而在其研发、应用及管理中均存在一些问题:新材料、低成本材料严重不足,导致生物农药新产品种类少,且成本高;活性测定、效果评判及产品质量标准尚不够严谨,限制了新产品研发速度;在产业化及应用中,工艺较为复杂或产率低、生产周期长、剂型不够丰富、施药技术落后、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生物农药新产品的产量及推广应用;相关法律的缺失、政策保障缺乏以及知识产权的侵权等是生物农药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生物农药重点研发方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01 活性生物资源的筛选 活性生物资源的筛选是生物农药新品种创制的重要源头,也是活性化合物新结构类型变化的重要来源,坚持从不同的环境中筛选活性微生物菌株和植物资源将为生物农药新产品的持续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02 生物农药新品种的创制与产业化 根据中国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生物农药新产品创制与转化,并通过工程化配套,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物农药新产品,为粮食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03 基因挖掘 高毒力、高产、高稳定性工程菌株选育与构建及毒力(素)基因挖掘。 04 生物农药活性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反应器 由于植物源农药资源的有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生物合成技术在解决植物资源大规模生产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细胞培养、发状根培养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必将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与此相匹配的生物反应器研究为其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有效途径。 05 天然产物挥发物的研发与利用 利用精油类化合物易挥发、环境相容性好、易降解、毒性低、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研制和开发符合人们对无公害化的纯天然源产品。 06 微生物组技术研究与应用 微生物组技术(土壤改良剂、种衣剂、杀线剂等)在种植业中可以降解农药、种子包衣、土壤酸化、盐碱化修复、土壤病虫害防治与保护农作物免受有害生物为害,将逐渐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07 生物农药的作物全程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以生物农药为主的作物有害生物全程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针对特定作物上可能发生的病、虫、草等制定出系统的防治方案,建立与应用以作物为主的全程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控技术体系,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进而提升特色经济作物品质。 08 生物农药新剂型专用植保器械装备的应用研究 生物农药新剂型的研发应当遵循生物农药的特点,以安全、水基、控缓释、精准等为主,且应满足无人机施药的技术要求。植保无人机载液量较小,多采用低量喷洒技术,用水量少甚至可不用水,航空施药高度相对较低,飘移少,可空中悬停,与GPS系统配合,因此生物农药新剂型的研发应与上述特点相一致。 09 生物农药残渣综合利用及药肥水一体化研究 采用堆肥等方法处理生物农药残渣,并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株,堆制出可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的多功效有机药肥,以解决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将废物综合利用、农业措施与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防治地下病虫害的一个新途径。 市场前景 随着中国“农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战略需求的稳步推进,IPP理论(综合性农业生产与保护)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生物农药在IPP理论的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解决上述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关键瓶颈和重大发展难题的基础上,生物农药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更应有其广阔的发展和使用的市场空间。
  • 《巴西2023年农药总用量增长9.5%;甘蔗杀线虫剂市场五年增长近50%》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26
    •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 报道:据英国咨询公司Kynetec最新研究报告,2023年,巴西农药市场迎来了显著的增长,总使用量和使用面积均实现了突破,其农药市场规模达到了207.06亿美元,较2022年小幅增长1.9%。 使用量及面积双增长: 农药使用总量达到了1,424,588吨,同比增长9.5%,使用面积扩大至22.40亿公顷,同比增长10.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病虫害增加以及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农药类型分布: 在农药类型方面,除草剂以47%的使用量占比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杀菌剂和杀虫剂分别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 作物分布: 大豆以47%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市场,玉米、甘蔗和棉花分别以17%、10%和7%的市场份额位列其后。 气候影响: 气候变化对巴西农药使用产生了显著影响。中西部地区的干旱加剧了害虫的侵袭,而南里奥格兰德州的高降雨量则增加了真菌病害的压力。展望2024年,Kynetec预计市场情况将与2023年相似,尽管新冠疫情期间运费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投入成本波动,但农村生产者的平均投资预计将接近疫情前水平。 Kynetec表示,预计2023/24年度作物收成,与2022/23年相比,产量将下降12.6%,销售额从220亿美元降至190亿美元;大豆仍将是主要的作物,占总产量的51%,其次是玉米(14%)、甘蔗(10%)和棉花(7%);种植面积将增长7.6%,达到23.17亿公顷,其中大豆(56%)、玉米(16%)、棉花(8%)、牧草(6%)、甘蔗(4%)、小麦(3%)等。 利基市场的突起:甘蔗杀线虫剂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之一,甘蔗产业在巴西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Kynetec调研,巴西每年保持约900万公顷的甘蔗种植面积。其中超过 50%(492.6 万公顷)在圣保罗州,其次23%(203.7 万公顷)在中西部地区。 2023年,巴西甘蔗杀线虫剂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03亿雷亚尔,比2019年增长了47%。作为甘蔗杀线虫剂的主要市场,圣保罗州和中西部地区分别贡献了59%和29%的销售额。 另外,Kynetec还在报告中重点提到,甘蔗是使用生物投入品频率最高的作物,生物杀线虫剂在甘蔗市场的增长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2023年其占杀线虫剂总销售额的64%,而5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1%,这一变化表示不断有种植者转用生物杀线虫剂。 作为全球领先的农业市场调查专家,英国Kynetec拥有一支由340名研究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包括250名经验丰富的调研人员和一个由70个合作伙伴组成的全球网络,能够及时捕捉并分析农业市场的细微变化,为客户提供深入、独到且具有前瞻性的市场洞察和策略建议。 2024年7月18-19日 ,来自英国KYNETEC的 NOMMAN AHMED博士将出席由AgroPages在杭州举办的 2024中国农药国际市场开拓交流会(CPEW) ,就全球农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农药的未来预期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报告主题:从波动走向平衡:全球农化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预期 报告人:NOMMAN AHMED,执行董事,KYNETEC(英国) 查看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