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西之岛火山喷发揭示陆壳形成过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11-23
  • 由日本学者Yoshihiko Tamura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分析地表和海底熔岩样品,发现安山岩浆直接产生于西之岛下伏地幔的部分熔融。该研究由日本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及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共同合作。

    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存在安山岩浆。安山岩作为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地球表面及其岩石圈板块的发育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研究伊始科学家们提出假设:西之岛的安山岩浆喷发很可能会重现大陆的初生过程。虽然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独一无二的类玻安岩系安山岩浆是直接从地幔中生成的,但本研究首次进一步发现,当地壳很薄时,与西之岛火山喷发一样,从海底火山中流挤出的正安山岩浆直接由底层地幔产生。接下来,研究小组将继续探寻该假设是否也能应用于其他地壳较薄的洋弧海底火山。

    此项研究得到了日本广播公司(NHK)、日本学术振兴会Kakenhi 基金(JSPS Kakenhi Grant)编号17H029和17K05688的资助。部分工作还得到了韩国能源技术评估和规划研究所以及大韩民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的支持。上述成果已发表在2018年11月9日的日本地质学会杂志《Island Arc》上。

    (刘雪雁 编译)

相关报告
  • 《海底天文台捕获水下火山喷发的精妙细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马丽丽
    • 发布时间:2016-12-29
    • 科学家成功捕捉到两个构造板分离处一英里高火山喷发从破裂、膨胀到振动的整个详细过程。华盛顿大学本周发表的研究表明了2015年春季火山爆发期间的表现,揭示了两个海洋板块分离处火山行为的新线索。 文章首席作者、华盛顿大学海洋学教授William Wilcock表示,新的网络使我们能够更为详细地看到故障所在,以及喷发期间的活跃点。这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是同期一起发表的三篇研究报告之一,首次正式分析了2015年4月俄勒冈海岸火山喷发期间产生的地震振动、海底运动和岩石构造。该研究对破坏性动力学行为有了全新的理解,可以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其他火山。 本研究基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项目 “the Cabled Array”收集的数据,该项目将电力和互联网带到了海底。在爆发前几个月建成的这个天文台,提供了新的工具来了解地球火山活动的测试地点之一。 研究资助者、NSF海洋科学部主任Rick Murray指出,在过去的20年间,阿克塞海底火山至少已经喷发了三次。海底观测计划项目科学家使用的仪器正好给了我们新的机会来了解这个火山的内部运作,以及许多环境中触发火山喷发的机制。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预测全球活火山的行为。 研究表明,阿克塞海底火山前两次喷发时熔岩都是朝着矩形火山口的南面倾泻,最近的一次爆发则在北方产生了熔岩。地震分析表明,喷发之前的运动形成了向外下沉的环形断层,然后便出现了一个新的裂缝或堤坝,最初沿着火山口东部墙下的同一个向外下沉断层。以前,科学家通过“沙箱模型”预测向外下沉的断层,本次研究则通过最详细的观察肯定了它们的确在自然界中发生。新的裂缝沿着平面向南移动,直到它到达2011年火山爆发的北极限。 最近喷发过的地区压力已经缓解,所以裂缝停止向南,然后开始向北。地震证据表明,裂缝沿着火山口的东部边缘向北延伸,然后熔岩穿透地壳表面并在里面爆发,然后又在火山口的东北外缘喷发。 随后,堤坝或裂缝开始向西移动,并沿着火山口北部的一条线到达火山北部约9英里(15公里)处,途中还伴有数千个小喷发。根据火山喷发和岩浆房缩减的时间来看,在北端曾有两次大的喷发,持续了将近一个月。 火山活动贯穿了整个五月,然后熔岩停止流动,地震振动关闭。在一个月之内,地震下降到每天只有20次。此后火山便不再开始产生更多的地震,因为它需要逐渐重建为另一次喷发,通常间隔十年左右。研究人员表示,以阿克塞海底火山为中心设计建立的观测站将运行至少25年。电缆阵列为研究火山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以协助我们真正了解这些系统的工作原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於维樱 编译)
  • 《Nature | 多巴火山超级喷发期间非洲之角的适应性觅食行为》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28
    • 2024年3月20日,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Adaptive foraging behaviours in the Horn of Africa during Toba supereruption的文章。 尽管现代人在10万年前多次离开非洲,但那些非非洲人的祖先在不到10万年前就分散了。大多数模型认为,这些事件是通过湿润时期形成的绿色走廊发生的,因为干旱间隔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该研究报告了一个考古遗址——位于埃塞俄比亚西北部低地的shinfa - metema 1,其中最年轻的Toba凝灰岩隐蝶可以追溯到大约74000年前——它提供了早期和罕见的证据,证明人们可能使用了弓箭,在河边进行了密集的觅食。饮食包括各种陆生和水生动物。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和鸵鸟蛋壳化石的稳定氧同位素表明,该遗址处于高度季节性干旱时期。异常丰富的鱼类表明,在漫长的旱季,捕获发生在季节性河流的更小、更浅的水坑中,揭示了中石器时代对挑战性气候条件的灵活适应。 沿着旱季水坑的适应性觅食将把季节性河流变成“蓝色高速公路”走廊,潜在地促进了非洲以外的扩散,并表明这一事件并不局限于潮湿的气候时期。一般来说,在季节性干旱条件下生存所需的行为灵活性,尤其是多巴火山超级喷发的明显短期影响,可能是现代人类最近的分散和随后的全球扩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