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发病前瞻时间估算COVID-19的潜伏期分布:一项新颖的横断面和前瞻性随访研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3-15
  • 2020年3月6日,SSRN预印平台The Lancet预印本发表了美国政府生物统计学研究处和北京大学等机构的文章“Estimation of Incubation Period Distribution of COVID-19 Using Disease Onset Forward Time: A Novel Cross-Sectional and Forward Follow-Up Study”。文章称,流行病学中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潜伏期的分布尚不清楚。在最近发表的研究中,对COVID-19潜伏期的估计各不相同,但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成本和准确的方法来估计潜伏期分布。
    研究人员进行了横断面和前瞻性的随访研究,确定了那些在离开武汉时无症状的个体,然后对其进行跟踪直至出现症状。因此,将潜伏期视为一种续约,将离开武汉和出现症状之间的持续时间视为正向复发时间。在轻微的假设下,可以将所选前瞻时间的观察结果用于估计潜伏期分布中的参数。这种方法通过减少回忆偏倚并利用大量且容易获得的前瞻时间数据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结果表明,估计的前瞻时间分布与收集到的数据中的观测值吻合得很好。潜伏期的中位数估计为8.13天(95%CI:7.37-8.91),平均值为8.62天(95%CI:8.02-9.28),第90个百分点是14.65天(95%CI:14.00-15.26),第99个百分点是20.59天(95%CI:19.47,21.62)。与其他研究的结果相比,此研究估计的潜伏期更长。
    该研究表示,根据此研究中估计的潜伏期,可能需要比目前的隔离期(14天)更长的隔离期。在目前的政策下,大约10%的COVID-19患者直到感染后14天才会出现症状。考虑到中国(尤其是湖北省)有大量的COVID-19患者,因此10%是一个很大的比例,这可能会破坏当前控制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建议将隔离期延长至三周,这样可以确保大约99%的COVID-19患者在隔离期内出现症状。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 原文来源: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48756
相关报告
  • 《3月6日_利用发病前瞻时间估算COVID-19的潜伏期分布:一项新颖的横断面和前瞻性随访研究》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09
    • 1.时间:2020年3月6日 2.机构或团队:美国政府生物统计学研究处;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3.事件概要: 2020年3月6日,SSRN预印平台The Lancet预印本发表了美国政府生物统计学研究处和北京大学等机构的文章“Estimation of Incubation Period Distribution of COVID-19 Using Disease Onset Forward Time: A Novel Cross-Sectional and Forward Follow-Up Study”。文章称,流行病学中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潜伏期的分布尚不清楚。在最近发表的研究中,对COVID-19潜伏期的估计各不相同,但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成本和准确的方法来估计潜伏期分布。 研究人员进行了横断面和前瞻性的随访研究,确定了那些在离开武汉时无症状的个体,然后对其进行跟踪直至出现症状。因此,将潜伏期视为一种续约,将离开武汉和出现症状之间的持续时间视为正向复发时间。在轻微的假设下,可以将所选前瞻时间的观察结果用于估计潜伏期分布中的参数。这种方法通过减少回忆偏倚并利用大量且容易获得的前瞻时间数据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结果表明,估计的前瞻时间分布与收集到的数据中的观测值吻合得很好。潜伏期的中位数估计为8.13天(95%CI:7.37-8.91),平均值为8.62天(95%CI:8.02-9.28),第90个百分点是14.65天(95%CI:14.00-15.26),第99个百分点是20.59天(95%CI:19.47,21.62)。与其他研究的结果相比,此研究估计的潜伏期更长。 该研究表示,根据此研究中估计的潜伏期,可能需要比目前的隔离期(14天)更长的隔离期。在目前的政策下,大约10%的COVID-19患者直到感染后14天才会出现症状。考虑到中国(尤其是湖北省)有大量的COVID-19患者,因此10%是一个很大的比例,这可能会破坏当前控制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建议将隔离期延长至三周,这样可以确保大约99%的COVID-19患者在隔离期内出现症状。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48756
  • 《评估基于一种新型T细胞活化标志的儿童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方法:一项前瞻性概念验证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4-20
    • 现阶段,结核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儿童公共健康问题。由于儿童结核病存在缺乏特异性症状、采集呼吸道标本困难以及含菌量少等问题,致使目前仍缺少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例如Xpert MTB/RIF用于诊断儿童结核病的敏感性仅为68%左右,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现有的免疫诊断方法也均无法鉴别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 已有研究证实根据结核特异性T细胞CD27分子的改变可以区分成人潜伏和活动性结核,且其表达量的减少与结核抗原持续刺激及迁移至病灶有关。基于此,来自瑞士热带与公共卫生研究所和巴塞尔大学、坦桑尼亚Ifakara卫生研究所和NIMR Mbeya医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一项前瞻性概念验证研究,旨在明确上述结论是否适用于儿童人群,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发表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杂志第14卷第10期上。 该项研究一共纳入130名坦桑尼亚结核病疑似患儿。通过收集患儿痰标本来培养结核杆菌;收集外周血标本并分离单个核细胞来进行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用于结核T细胞活化标志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核特异性T细胞表面CD27分子的荧光强度,计算丢失表面CD27分子的结核特异性T细胞与所有结核特异性细胞的比值,用于结核病的诊断指标。 结果显示,18名阳性培养患儿中有15名为结核T细胞活化标志阳性,诊断的敏感性为83.3%;63名最终临床诊断为非结核病的患儿中结核T细胞活化标志的特异性为96.8%。此外,结核T细胞活化标志提示5名病原学诊断失败但高度怀疑为结核病的患儿为阳性结果。 综上所述,结核T细胞活化标志在结核病诊断中显示了良好的敏感性和高度特异性。但由于目前用于诊断的cut-off值来自于对成人的研究,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cut-off值与诊断敏感和特异性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结核T细胞活化标志作为一种快速、准确且不依赖痰标本的诊断技术,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儿童结核病诊断方法,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验证。 参考来源:http://infect.dxy.cn/article/92839?keywords=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