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三醇增强吡嗪酰胺治疗鼠结核病的能力。》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1-20
  • 背景:

    结核病是全世界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迫切需要治疗结核病并缩短结核病治疗时间的新型有效药物。 1,据报道,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与吡嗪酰胺(PZA)在体外杀死结核菌中具有协同作用。如果辅助药物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则在标准结核病治疗中添加1,25(OH)2D3应使患者受益。因此,在这项研究中,将骨化三醇(生物活性1,25(OH)2D3)给予正在接受一线抗结核药物PZA治疗的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小鼠,以确定维生素D3是否增强治疗效果。

    方法:

    C57BL / 6雌性小鼠通过气溶胶暴露感染了M.tb H37Rv株。将骨化三醇和PZA单独或组合口服给予感染M.tb的小鼠。骨化三醇对PZA活性的影响是通过评估细菌负担并分析肺和脾的组织病理学损害来确定的。为了研究炎症细胞因子和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我们确定了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小鼠β-防御素-2(mBD2)和cathelicidin的转录水平LL-37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FN-γ的蛋白水平。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单独的骨化三醇对肺结核感染影响不大,而与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相比,PZA降低了细菌负担(脾脏:PZA对生理盐水,4.82±0.22对5.22±0.40 Log10集落形成单位[CFU] /克,t = 2.13,P <0.05;肺:PZA vs.生理盐水,5.55±0.15 vs.6.83±60.46 Log10 CFU / g,t = 6.56,P <0.01)和肺中的病理性病变。与单独使用PZA相比,同时给予钙三醇和PZA可以减少细菌负荷(脾脏:钙三醇+ PZA vs.PZA,4.37±0.13 vs.4.82±0.22 Log10 CFU /克,t = 4.36,P <0.01;肺:钙三醇+ PZA vs.PZA,5.03±0.32 vs.5.55±0.15 Log10 CFU /克,t = 3.58,P <0.01)并减轻了肺部病变(总病理评分:骨化三醇+ PZA vs.PZA,3.25±0.50 vs 2.50 ±0.58,t = 1.96,P <0.05;受影响的总肺区域:骨化三醇P vs. PZA,30.75%±6.50%vs 21.55%±2.99%,t = 2.66,P <0.05)。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骨化三醇显着增加了抗炎细胞因子IL-4的表达,但抑制了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IL-4:骨化三醇对盐水的作用是对照的5.69%±0.50对2.80%±0.56倍, t = 6.74,P <0.01;IFN-γ:骨化三醇对盐水,是对照的1.36±0.11对4.13±0.83倍,t = 5.77,P <0.01)。此外,单独或与PZA组合使用骨化三醇可显着提高抗微生物肽的转录水平(cathelicidin LL-37:骨化三醇对盐水,是对照的10.59%±1.03对2.80%±0.90倍,t = 9.85,P <0.01 ; mBD2:骨化三醇vs.盐水,是对照的7.92%±0.62相对于1.79%±0.45倍,t = 13.82,P <0.01),而PZA对抗菌肽基因表达有负面影响。

    结论:

    骨化三醇作为辅助治疗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上调抗微生物肽的表达,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产生有益的治疗效果。这些结果表明将钙三三醇与标准化学疗法一起用于治疗M.tb感染的可行性。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425356
相关报告
  • 《结核病治疗:过去,现在和未来》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9-01-08
    • 结核病(TB)治疗的主要历史里程碑包括:1944年发现了有效药物(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 1952年发现了“三联疗法”(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确保治愈;20世纪70年代认识到异烟肼和利福平可以将治疗时间从18个月减少到9个月;20世纪80年代观察到在这些药物中加入吡嗪酰胺只需6个月即可治愈。 为了对抗不依从性,每周两次或三次间歇性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在26周内只治疗62-78次可治愈更为严重的结核病。 然而,这些方案不足以简化,也不方便在资源匮乏国家进行有效治疗。因此,世界各地包括印度、中国、俄罗斯和前苏联,已经出现了耐药菌株,威胁结核病的控制。基于这些原因,开发新的药物来缩短治疗持续时间,增加间歇治疗方案的剂量间隔并替换失去抵抗力的药物至关重要。其他特殊考虑因素包括确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注意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最后,应该追求炼金术士的结核病梦:调节免疫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和克服耐药性。
  • 《结核病的治疗:过去、现在和未来》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4-10-16
    • 近日,美国国立犹太医学研究中心的M.D. Iseman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撰文回顾了有关结核病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结核病治疗领域的主要里程碑性事件包括:1944年发现了两种有效药物——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1952年意外发现能够确保治愈率的“三联疗法”(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异烟肼和利福平能将结核病治疗时间从18个月降低至9个月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公认;上世纪80年代观察到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添加吡嗪酰胺可将治愈时间缩短至6个月。 为了打击违规行为,一周两到三次的间歇性治疗方案已被证明可以用于治愈更为严重的结核病,且仅有62至78名患者的治疗时间超过了26周。 然而,对于资源贫乏的国家来说,上述治疗方案的治疗周期还不够短,治疗过程还不够方便。因此,耐药菌株的出现威胁到了印度、中国、俄罗斯及前苏联等国家对结核病的控制。基于此,有必要开发新药物来缩短治疗时长、增加间歇疗法的给药间隔以及替换已产生细菌耐受性的药物。此外,还需要着重考虑其它一些注意事项,例如为艾滋病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考虑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等。 总而言之,结核病治疗的炼金术士梦想应该是: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来缩短治疗时间和/或克服药物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