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大阪公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An enterococcal phage-derived enzyme suppresses graft-versus-host disease的文章。
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在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allo-H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cGVH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安全解决肠道菌群失调的有效方法尚未确立。肠道中与菌群失调相关的病原体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扩增已被证明是诱发急性肠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该研究分析了异体肝移植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发现粪肠球菌通过形成生物膜而不是通过获得耐药基因来逃避清除并在肠道中增殖。研究人员从粪便样本中分离出细胞溶解酶阳性的高致病性粪肠球菌,并通过分析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确定了一种来自粪肠球菌特异性噬菌体的抗粪肠球菌酶。这种抗菌酶对粪大肠杆菌的生物膜具有体外和体内溶解活性。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在粪大肠杆菌定植或以肠球菌为主的患者粪便样本诱导的非生物小鼠中,接受粪大肠杆菌特异性酶治疗的组的肠道细胞溶解酶阳性粪大肠杆菌水平降低,存活率显著提高。因此,施用一种噬菌体衍生的抗菌酶,这种酶对形成生物膜的致病性粪肠球菌具有特异性--现有的抗生素很难消除这种病菌--可能会提供一种预防 aGVHD 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