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大榭石化六期项目启动》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4-01
  • 近日,大榭石化与北仑区政府正式签署六期项目投资协议,此次签约是大榭石化向高端新材料领域迈进的重要里程碑。大榭石化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于群出席仪式并作为企业代表发言。
    自2001年扎根北仑以来,大榭石化始终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从最初的拓荒创业,到如今跻身千万吨级炼化企业的行列,形成百万吨级芳烃与聚烯烃双轮驱动格局,截至2024年底累计加工原油超过1.12亿吨,为地方贡献税收高达763亿元,连续19年稳居宁波纳税50强之列,成为宁波打造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与北仑区政府共同书写着地方经济发展的辉煌篇章。
    此次签约的六期项目聚焦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及高端碳材料等系列生产装置,重点涵盖聚乙烯、弹性体、针状焦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同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项目达产后,与即将投产的五期项目形成"双擎驱动",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企业产业链,保障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北仑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油头化尾”全产业链生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沃土。在大榭石化六期项目的签约仪式上,于群表示,此次六期项目得益于集团公司高层的深远谋划和明确指导,特别是东进董事长的要求和部署。
    大榭石化将紧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原则和目标,笃行实干、勇开新局。同时,在区委区政府“延链强链补链”攻坚行动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将紧紧抓住宁波建设“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战略机遇,以六期项目为新的起点和动力,加速向化工新材料产业高地迈进,力争成为长三角炼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
    随着六期项目的落地,大榭石化将在北仑这片产业热土上续写“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新篇章。
  • 原文来源:https://www.chemall.com.cn/news/show-210760.html
相关报告
  • 《进击大硅片市场,中环50GW(G12)项目正式启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1
    • ▲中环4.0智慧工厂六期项目鸟瞰图 3月17-18日,中环股份先进光伏大会2021暨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开工仪式在银川召开。 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硅片大尺寸化势不可挡。作为单晶硅片龙头企业,中环股份在2019年率先推出G12(210)硅片,让组件功率突破600W+成为可能。随着市场对210毫米尺寸组件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中环股份提前谋篇布局,先行扩产,以满足逐渐上升的下游需求。 为何是210? 中环股份总经理沈浩平表示:“半导体行业无论做材料、做设备,还是做标本,都是遵循6寸、8寸、12寸的规律。 210硅片在光伏产业的应用实现了行业的蛙跳式创新,这也是中环股份敢于在做银川开设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的决心和依据。” ▲中环股份总经理沈浩平 据了解,从“兄弟产业”半导体的发展脉络来看,硅片尺寸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成本,尺寸不断变大已成必然趋势。目前,半导体行业尺寸正从8英寸向12英寸加速转型。而不断变化的光伏硅片尺寸其实是源自半导体硅片,在12英寸晶体成功研发后,对应产出的最大硅片尺寸即210毫米。 在产业内部看来, 210硅片的问世将打破当前光伏瓶颈,助力行业在未来2—3年成本下降。 但要实现硅片尺寸的更替迭代绝非易事,这背后是技术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支撑。提及G12晶体工厂,不得不提“工业4.0”这一核心关键词。 “这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与更高的产品质量保证。”中环股份新能源晶体BU副总经理王林介绍道,作为行业内首个工业4.0的标杆工厂,中环内蒙五期工厂通过远程集控拉晶系统的开发, 去年已经实现一名员工可以坐在办公室里远程操作96台单晶炉的水平,这一人机比例领先于同行业3—4倍。 ▲项目推进会现场 通过工业4.0和远程集控拉晶系统的推行,2020年内蒙五期工厂的人均年产值已经达到300万以上,预计今年人均年产值将达到近500万;人机比例也会实现翻倍,达到人均192台。 攻坚不懈,创新不止,中环股份在硅片技术上的研发步履不停。据中环股份新能源晶片BU副总经理危晨透露,随着G12交付能力持续提升,公司也在思考未来晶片加工的方向。“未来, 晶片加工的重点主要体现在薄片化、品质一致性提升以及制造方式的转型三个方向, 其中最关键的挑战集中在硅片机械性能的提升、硅片性能一致性的稳定。” 针对这些挑战,中环股份通过模拟仿真以及实际测试,从金刚线选型、降低冷却液中的固含量以及采用先进的机械原理设计来解决上述的挑战。“坚定工业4.0的路线,接下来会进行智慧化的转型,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决策,这样能极大程度的降低过程的波动对质量造成的影响,以及降低人员干涉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工作业的影响以及人员分析和决策的影响。”危晨表示。 如果210组件要真正的实现规模化发展,就要和解决上下游适配、协同问题。对此,阿特斯技术集成高级总监王栩生表示,随着光伏行业迈入600W时代,市场已经推出适配大尺寸组件的跟踪支架和逆变器。 与会同期,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还发起了《深化协作助力全行业跨入600W+时代倡议书》,助力全行业有意向实现产业升级的企业顺利跨入600W+高功率时代,完成产业链和产品线升级。
  • 《中海油深圳LNG国家互联 互通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04
    • 近日,中海石油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深圳LNG)与中石油(迭福北)LNG调峰站连通线及接收站内配套设施改扩建的主体工程,顺利通过了机械完工验收,现已基本具备试生产条件,可在今年冬季保供期为北方最大提供约3600万立方米/天的清洁能源,为国家天然气保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海油深圳LNG与中石油(迭福北)LNG调峰站连通线及接收站内配套设施改扩建工程,是国家2019年冬季保供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对提高“南气北输”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全国管网调配灵活性及安全平稳运行将发挥重要作用。该工程管线长约1.9千米,设计压力为10MPa,管径为DN750;同时,为保证冬季应急保供外输能力,在中海油深圳LNG接收站现有预留位置扩建4台LNG低压泵、1台LNG高压泵、1台ORV气化器、氮气系统改装及配套设施。项目于2019年4月23日正式启动,10月18日通过试生产方案审查,10月22日连通线全线贯通,10月28日主体工程完成施工。 中海油深圳LNG2019年国家冬季保供项目主体工程的完工,为接下来深圳市及北方冬季保供用气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冬季,中海油深圳LNG将切实抓好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天然气的管线外输工作,把LNG接收站建设好,运营好,顺利完成北方冬季保供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