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汉2019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4-13
  • 研究回顾了2019年12月25日至1月26日之间在中国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的201名确诊为COVID-19肺炎的患者。随访的最后日期是2020年2月13日。研究调查了其与死亡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中位年龄为51岁IQR,43-60岁其中男性患者占比为63.7%截至2020年2月13日,144名患者71.6%已出院,住院中位时间为13天,另有13名患者仍在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发展为ARDS的中位时间为2天IQR,1-4天治疗期间,84名患者发展为ARDS,其中67人接受了机械通气,最终有44人死亡。在死亡患者中,38人86.4%接受了无创机械通气,5人11.4%接受了有创机械通气,1人2.3%接受了体外膜氧合。研究人员发现,与无ARDS的患者相比,那些发展为ARDS的患者往往具有以下特征:老年人(≥65岁),就诊时有高烧症状(≥39℃),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终末器官相关指数、炎症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升高。另外,接受类固醇药物甲基强的松龙(具有消炎及抗过敏作用)治疗的患者也更有可能发展为ARDS。

  • 原文来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2763184
相关报告
  • 《2019新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队列中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6-09
    • 方法:该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28日至2月6日期间在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7例经实验室确认的2019-nCoV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治疗。入院后每7天评估疾病进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放射学和实验室特征,并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了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因素。 结果:该队列包括11位女性(64.7%)和6位男性(35.3%),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据报道,所有患者均与感染确诊的患者有接触史。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11 / 64.7%)和咳嗽(8 / 47.1%),呼吸困难(2 / 11.8%)和疲劳(3 / 17.6%)很少见,没有腹泻症状的患者。在首次疾病进展评估中有5名病情加重的患者,没有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性休克,难治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或死亡。根据疾病进展,将患者分为非加重组(12例)和加重组(5例)。两组之间在临床特征方面无显着差异。入院时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有8例(47.1%)的患者在肺部双侧多发性肺部发现了浸润性病变,4例(23.5%)的患者在1瓣中有浸润性病变,5例(29.4%)胸部CT正常。加重组1例(20.0%)单侧有浸润性病变,3例(60.0%)双侧多叶有浸润性病变,1例(20.0%)胸部CT正常。同时,非加重组有3例(25.0%)在一个肺叶上有浸润性病变,在双侧多叶上有5例(41.7%)有浸润性病变,胸部CT正常的有4例(33.3%)。两组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差异。与非加重组相比,加重组的总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加重组的CD4 + T细胞计数显着低于非加重组的CD4 + T细胞计数,而CD8 + T细胞计数却没有显着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 + 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在其他实验室测量中两组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差异,包括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D-二聚体。最后,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确定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因素。已发现总淋巴细胞计数是与2019-nCoV感染的患者疾病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论:总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可能表明该疾病的预后较好,免疫应答可能是指导2019-nCoV感染早期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 《JAMA Network Open:因新冠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插管的患者中,完整的疫苗接种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2-10-31
    • 2022年10月,希腊学者研究了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与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新冠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重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为265名成年新冠肺炎患者,他们在重症监护病房因ARDS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研究将265名患者分为两组:疫苗接种组的患者是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时间在插管14天以前,但同时在5个月之内;对照组的患者是未接种疫苗、部分接种疫苗或完成接种时间小于插管前14天或完成接种时间超过5个月。主要结局指标是从插管到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率的时间。 265例插管患者中,疫苗接种组有26人(9.8%)。与对照组相比,疫苗接种组的患者年龄更大,并且更可能患有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疫苗接种组26名患者中有16名(61.5%)死亡,而对照组239名患者中有163名(68.2%)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完整的新冠疫苗接种与较低的死亡率显著相关。这表明新冠疫苗接种对因新冠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插管的患者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