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专项(项目)顺利通过科技目标、科研管理和财务分项验收》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2-04
  •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专家在青岛召开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简称“海洋专项”)专项(项目)科技目标、科研管理和财务分项验收会。院重大科技任务局、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发展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专项总体组、协调组、专项办公室、专项(项目)负责人、专项科研及管理骨干共120余人参加验收会议。会议由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黄铁青主持。

    科技目标和科研管理分项验收专家组由潘德炉院士担任组长,财务分项验收专家组由陈音高级会计师担任组长。验收专家组听取了海洋专项(项目)负责人的科研工作总结报告、专项(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工作报告,审查了相关文档、材料,认为专项(项目)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科研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研究成果达到了考核指标,组织管理有力,支撑保障到位,专项(项目)经费使用基本合理,符合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财经制度,一致同意海洋专项(项目)通过科技目标、科研管理和财务分项验收。

    海洋专项于2013年7月立项,2018年6月实施期满,是中国科学院在海洋领域部署的首个A类先导专项。专项围绕认知和经略海洋的国家重大需求,以热带西太平洋为重点,兼顾东印度洋和印尼贯穿流区域,开展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环境安全与生态系统演变、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综合研究,以专项的科学需求为导向,研发了一批海洋探索与研究急需的海洋装备,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海洋探测与研究能力。

    (文/重大任务办 图/综合处)

相关报告
  • 《"低阶煤" 先导专项顺利通过八个项目及专项科技目标和科研管理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02
    • 9月9日,由山西煤化所牵头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科技目标和科研管理验收会在京召开。重大任务局材料能源处副处长何京东和何鸣元院士分别主持会议。   验收会上,重大任务局副局长戴博伟介绍了“低阶煤”先导专项的意义及验收流程,希望各位专家对照任务目标严格按照“目标清、可考核、用得上、有影响”的标准,对专项工作严格把关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验收专家组由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清华大学费维扬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所李洪钟院士等13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   八个项目负责人从主要科技目标完成情况、重要成果产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经费使用效益、课题验收情况和研究所专项管理举措等方面做了汇报。专项负责人王建国从专项重大产出、总体能效、CO2减排、重大技术示范完成情况、突破的关键技术和科研管理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对专项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   听取汇报后,验收专家组认真审阅了结题资料,并从科技目标完成情况、成果水平及影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情况、经费使用效益情况、科技目标完成情况总体判断等五个评价指标对科技目标完成情况分别打分评议;从组织管理总体框架及措施、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队伍组织及协作交流、承担单位支撑及保障、组织管理举措取得的成效、科研管理实施情况总体评价等六个评价指标对科研管理实施情况分别打分评议。   经过答疑及综合评分,低阶煤先导八个项目和专项全部通过结题验收。专家认为专项在科研工作方面围绕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按照既定的技术路线与任务部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专项在低阶煤热解、油气提质、半焦燃烧、半焦气化、煤转化制油品与大宗化学品、CO2利用与封存及过程模拟等方面,建设了一系列中试平台,突破了一批重大战略性关键技术,建成了若干重大示范转化工程,提升了我国低阶煤利用领域的研究水平,奠定了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化的技术基础,对推动煤电、煤化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科研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办两线三组”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了有效的定期交流、汇报、检查、沟通讨论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了总体组的作用,对专项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决策,强化过程管理。同时注重成果宣传,扩大了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按照发展规划局的要求,专项验收要分项逐级进行,并在10月份完成包括科技目标和科研管理、财务、档案等三项分项验收的专项总体验收。此次验收是继6月份课题层之后的项目及专项层的科技目标和科研管理分项验收,验收的顺利通过是对煤专项实施5年来工作的肯定,为专项的总体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大科技任务局材料能源处处长彭子龙、发展规划局综合处处长陶诚、院档案馆王兰、叶甜、冷洁以及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及科研骨干等80余人参加会议。
  • 《上海应物所承担的两项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顺利通过技术测试和财务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15
    • 2018 年 6 月 5日至6 日,上海应物所组织专家对左小磊研究员负责承担的 “ 高时空分辨的电化学 - 荧光耦联细胞成像系统的研制 ” 和王丽华研究员负责承担的 “ 细胞内单颗粒示踪显微系统的研制 ” 两项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进行了技术测试,会议由上海应物所科研管理处支敏副处长主持,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赵建龙研究员担任技术测试专家组组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胡钧研究员和物理生物学研究室相关科研人员近 20 人参加了技术测试。 “ 高时空分辨的电化学 - 荧光耦联细胞成像系统的研制 ” 项目完成了 高时空分辨的电化学 - 荧光耦联细胞成像系统的研制,实现了原位、实时神经细胞的超分辨荧光成像(囊泡分辨率可达 50 nm )和神经递质( 100 nmol/L )的高灵敏度电化学检测一体化监测。 “ 细胞内单颗粒示踪显微系统的研制 ” 项目研制了以超连续激光( 450-2400 nm )为光源的聚焦式暗场光谱系统;实现了细胞内 “ 单颗粒 ” ( 30 nm )的图像采集(最短时间为 5 ms )和光谱扫描( 100 μm×100 μm 的扫描范围)。 技术测试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测试大纲,审议确定技术测试大纲,在现场对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逐项完成技术指标的测试,最终专家组经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两个项目均完成了研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技术测试。 同时,这两个项目也通过了财务专家的审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