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学习和改进YOLO-DS的实例分割框架(YOLO-ALDS),实现高效番茄缺陷自动分割与分级,显著降低人工标注成本》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8-25
  •        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一篇关于番茄缺陷检测与分级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实例分割框架(YOLO-ALDS)。该框架结合主动学习(AL)和改进的YOLO-DS模型,实现了番茄表面缺陷的自动分割与分级。为了降低标注成本并提高标注效率,研究团队采用了不确定性和多样性驱动的主动学习(UDAL)策略来选择信息量最大的缺陷样本。同时,通过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动态卷积模块和新颖的SlideLoss函数,优化了对难分割实例的处理。 实验结果显示,YOLO-ALDS框架将人工标注工作量减少了40%以上,并在mAP@0.5指标上达到了84.1%,比传统的YOLO11高出0.8%。此外,对白色缺陷、增生和裂纹的检测性能分别提升了1.2%、1.7%和3.7%。基于该模型开发的智能番茄分级系统实现了超过96%的实际分类准确率,展示了其在农业自动化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该研究方法相比主流分割网络表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突显了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NDUyNjQ3OQ==&mid=2247498387&idx=1&sn=0584f09ab6801acc293c37d53c65ff06&scene=4#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基于改进YOLO11的荔枝果实品种实时精准识别算法》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6-05
    • 摘要:精准高效的荔枝品种识别是实现采集后荔枝品质智能化检测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深度学习算法因不同荔枝果实表皮和形状存在细微性差别而无法精准识别的问题,该研究将目标检测模型YOLO11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11的荔枝果实品种识别模型SCL-YOLO11。首先,在YOLO11的主干网络,将C2PSA注意力模块替换为具有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C2f_SimAM注意力模块,提高模型关注和加权图像不同特征维度的能力;其次,在C3k2模块中应用具有大核深度可分离卷积CMUNeXt,提高模型对荔枝果实几何特征的感知和计算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CL-YOLO11模型识别准确率为99.61%,相比于VGG-19、VIT、AlexNet、RestNet-50、YOLOv8、YOLO11模型,分别提高了27.10、17.99、12.47、7.05、4.83、2.89个百分点,该模型参数量为1.27M,计算量为3.1G,相较于YOLO11模型分别降低了17.5、6.1个百分点。改进后的SCL-YOLO11模型能对具有细微纹理差异和形状差异的荔枝果实进行实时精准的品种识别,并且降低了网络规模,可为采集后荔枝果实智能化品质检测设备研发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 荔枝  /  YOLO11  /  图像处理  /  深度学习  /  品种识别  /  轻量化  
  • 《德国莱比锡大学等机构提出基于切割-连接机制的图交叉算子,通过数学严格的图论方法重构分子优化框架,解决传统遗传算法的结构合理性缺陷,实现化学空间遍历式探索》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6-19
    • 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领域,化学空间的探索常面临组合爆炸的挑战。传统遗传算法虽广泛应用于分子优化,但其基于字符串的交叉操作难以保持分子图的结构合理性,导致大量无效候选分子。此外,现有方法依赖预先定义的片段库或反应规则,限制了新颖分子的发现。针对这些瓶颈,德国莱比锡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分子结构视为带标签的图,开发了基于切割-连接机制的图交叉算子。这项发表于《Journal of Cheminformatics》的研究通过图论方法重新定义了分子重组过程,解决了化学合理性与结构多样性的平衡难题,并揭示了分子图空间探索的深层规律。 该研究主要运用了三大关键技术:(1) 基于最小割的分子图分割算法,可枚举所有2-切割方案;(2) 整数线性规划(ILP)实现键序保持的自然连接,确保重组分子符合化学键价规则;(3) 应用平面图理论于结构筛选,自动排除空间冲突的分子构型。研究使用USPTO-10K专利分子库测试,并通过ETKG算法进行三维构象验证。 该方法首先建立了严格的数学框架,将分子定义为带顶点标签和边标签的多重图,证明了任何有限度约束的连通图都可通过有限次切割-连接操作从基础构件生成,确立了方法的完备性。特别地,研究提出的自然连接操作通过ILP精确控制键序分布,确保重组分子的化学合理性。 在REvoLd系统的整合测试中,该方法生成了4.81亿候选分子,最终筛选出的最佳配体结合评分超越已知化合物。例如,针对食欲素受体1设计的分子不仅结合性能优异,其结构更接近天然肽类配体,突破了传统组合化学库的尺寸限制。 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首次建立了分子图空间探索的严格数学理论,证明了切割-连接操作具有遍历化学空间的能力。通过将化学直觉转化为图论约束,实现了算法创新与化学合理性的完美结合。研究还揭示了该方法与代谢反应的深层联系,未来工作可进一步整合立体化学描述或将Natta投影表示的构型信息纳入图操作框架。该成果为CADD提供了新工具,并为"化学空间拓扑学"这一新兴领域奠定了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