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负载纳米零价铁对碱性土壤中六价铬的修复性能及机理研究》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7-01
  • 土壤铬(Cr)污染的修复变得越来越迫切。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腐殖酸(HA)作为分散剂和载体分别制备了多载纳米零价铁(nZVI)材料(CNH),并对多载纳米零价铁材料、腐殖酸和CN(无腐殖酸的多载纳米零价铁材料)在90天周期内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进行了研究。对多载纳米零价铁材料处理7天后,HOAc可提取的铬显着降低。90天的修复后,HOAc可提取的铬在3%的多载纳米零价铁材料处理中降低最多,比对照低约74.48%。所有处理最终导致土壤pH值在0.12-0.54范围内不同下降,其中多载纳米零价铁材料处理组的反应程度最低。腐殖酸装载显着削弱了nZVI的毒性,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高于CN。此外,多载纳米零价铁材料和腐殖酸对土壤微生态的改善与应用比例呈正相关,而CN与这些指标呈负相关(FDA酶活性除外)。这些结果强调了合成的多载纳米零价铁材料成为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材料具有很大潜力。此外,对深入理解铬修复可能机制的细节进行了仔细讨论。

相关报告
  • 《负载石英支撑的纳米零价铁的新型萃取柱去除水淹稻田土壤中不稳定的砷》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2-10
    • 从长远角度看,从稻田土壤中有效去除不稳定的砷(As)是缓解水稻中砷累积的一个基本途径。在水淹条件下水稻土壤孔隙水中砷会升高,在这项研究中,设计了一种预先填充含有石英支撑的纳米零价铁(NZVI)的多孔笔形萃取柱,用于提取水淹稻田土壤中的砷。在芯层中使用优质石英作为支撑介质时,在亚砷酸盐As(III)溶液中只有0.07%的纳米零价铁(NZVI)向外迁移。在PH值为5-9的情况下,用纳米零价铁(NZVI)萃取柱去除As(III)水溶液的去除率为73–78%,而硅酸和磷酸盐在实际环境浓度下对As(III)的萃取分别具有27–30% 和 14–17%的抑制率。在两块具有轻度砷污染(S-As)和中度砷污染(M-As)的稻田土壤中,用纳米零价铁(NZVI)萃取柱进行四个循环的间歇萃取可以使孔隙水中的砷变得稳定且含量显著下降。到四次连续萃取结束时,轻度砷污染(S-As)和中度砷污染(M-As)的稻田土壤中DGT不稳定的砷分别平均下降22% 和 29%。同时,土壤中大部分的砷(包括可溶的和可交换的部分)分别下降26% 和17%。经过萃取后的这两种土壤,稻秧中砷的富集与对照土壤相比下降了29-57%。这些结果证明了,纳米零价铁(NZVI)萃取柱在水淹条件的辅助下对萃取稻田土壤中不稳定砷的有效性。针对快速去除孔隙水砷含量高的问题,柱萃取法可以作为砷含量较高水稻土壤中“系列补救措施”的第一步,可以降低土壤中砷的含量为后续的植物提取和其他修复措施减轻负担,从而缩短砷的去除时间。
  • 《在多层膜中的量子点和纳米孔中,电荷载体输运在有缺陷的石墨烯氧化物中》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22
    • 石墨烯是一种突破性的二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机械、电气和热性能,在实际应用中有相当大的响应能力。然而,对具有原始石墨烯的大面积区域的报道是一项挑战,而石墨烯衍生品也被用来生产混合材料和复合材料,以满足新开发的需要,同时考虑到使用不同方法处理大面积区域。对于电子应用来说,研究石墨烯衍生物及其相关复合材料的电性质,以确定原始石墨烯的特征二维电荷传输是否被保留,有很大的兴趣。在此,我们报告了一项系统的研究,研究了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以GPSS命名的氧化石墨烯氧化物化学功能化的电荷传输机制。GPSS可以作为量子点(QDs)或纳米粒(NPLs)的产物,通过多层(LbL)的聚合(LbL)来制备出具有分子水平控制的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电流电压(i - v)测量表明,LbL纳米结构在金交叉的电极上有了一丝不苟的增长,以一种空间电荷限制的电流为主导,这种电流由一种可变距离跳跃机构控制。2 d intra-planar传导在停靠观察纳米结构,导致有效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μ)4.7厘米2 V−1−量子点1和34.7厘米2 V−1 s−1不良贷款。LbL组件和材料的尺寸(QDs或NPLs)在LbL纳米结构内对电荷载体的流动性进行了微调和控制。这样的2 d电荷传导机制和高μ值在一个联锁多层组装含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极大兴趣有机设备和功能化的接口。 ——文章发布于2017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