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创纳米碳氢燃料制备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开启工业化应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4
  • 1月18日,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纳米碳氢燃料制备铝硅粉项目配套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工程”项目成果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行业专家鉴定,被评定为“世界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建立了纳米碳氢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性能计算方法,掌握了最先进的纳米碳氢燃料制备方法。

    该项目是以纳米碳氢为燃料的第四代循环流化床燃烧高效制取铝硅粉技术路线,通过3兆瓦实验装置试烧掌握了纳米碳氢燃料低温高效燃烧机理,实现低温燃烧条件下产出的铝硅粉飞灰可燃物含量小于5%、氧化铝含量大于52%,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增加铝硅粉的产出率。同时,该项目构建的“氧化铝装置-原料及动力中心-电解铝装置”三源装置是准能集团整个循环经济核心产业链重要的前置装置,以此创新衍生出循环经济的基础商业模式,可使改造后的锅炉由单体运行模式转变为循环经济工艺链的原料源、蒸汽源和动力源的输入端,实现一体化运行,大大降低用电成本,完成模式上的创新。

    从试运结果看,该项目多项数据打破了行业瓶颈,探索出更高效的制取铝硅粉的产业化路径,而且可有效降低后续氧化铝生产的原料成本,为准格尔等煤田高铝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供技术方案。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
相关报告
  • 《准能煤基纳米碳氢燃料两技术被鉴定国际领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7
    • 11月12日,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和“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火力发电”两大技术体系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3月份,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立足煤炭开采和火力发电两大主业,集聚各方科研力量,集中进行技术攻关,开发出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和“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火力发电”两大技术体系。 煤基纳米碳氢燃料是由煤、水和少量添加剂经先进的纳米化处理工艺制成的一种基本颗粒粒度为纳米级、具有较高表面活性的液态煤基特种燃料,是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的环保燃料,具有原料热值低、燃料固含低、点火温度低、燃料热值高“三低一高”的特点,可使煤炭热值较常规水煤浆提升10%至30%,发电煤耗降低50克/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28克/千瓦时,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化燃烧。 基于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特性,准能集团相继完成了试验平台、半工业化试验台、150兆瓦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业化应用研究,完成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炉前存储输送、雾化控制、低温点火、燃烧调整、高效分离、布风、超低排放等七项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火力发电技术体系。目前,该公司已实现4000大卡煤制备的50%浓度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在180至200℃低温下成功点火,并将持续进行工艺优化,为传统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打通技术路径,为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国家电投集团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07-29
    • 【内容概述】据智能制造网7月28日报道,7月26日,吉林大安,国家电投集团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大安项目”)投产,首创“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等四项“全球之最”,标志着中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动力”。    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新能源装机800兆瓦(风电700兆瓦,光伏100兆瓦),年制绿氢3.2万吨,绿氢制绿氨18万吨。投产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约23万吨,相当于可抵消近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电产生的碳排放。      项目创新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设计思路,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和3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其最显著的亮点在于创造了四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性投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建成一套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成功实现从电到氢再到氨的全产业链贯通,为新能源发电就地转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全球最大规模的碱液与PEM混合电解水制氢,36000标方/小时的碱液制氢与9600标方/小时的PEM制氢设备实现了双技术路线耦合,兼顾规模化与灵活性,构建组合优势;全球最大规模的直流微电网制氢,攻克直流离网制氢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化难题,实现40兆瓦新能源发电直供制氢,探索风光离网制氢新模式;全球最大规模的固态储氢,建设48000立方米固态储氢装置,验证固态储氢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可行性,助力破解氢气储存难题。不仅如此,项目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源荷互动”机制,破解风光发电波动性与合成氨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难题,在一体化调度、集群控制等方面完成工业化实践,探索出工业生产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