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湖北省统调火电厂耗煤量同比增长33.0%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3
  • 湖北省发改委消息,9月份,湖北省统调火电厂电煤消耗继续保持高位。当月到达电煤548.8万吨,同比增加(下同)314.9万吨,增幅134.6%;消耗电煤536.9万吨,增加133.1万吨,增幅33.0%;月末库存457.6万吨,增加245.4万吨。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42863-1.html
相关报告
  • 《湖北最大火电厂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11
    • 近日,湖北省最大火电厂——三峡集团所属湖北能源鄂州电厂自投产以来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为1000万个三口之家提供了10年的用电量。 鄂州电厂坐落于武汉和鄂州交界处,地处湖北省电力负荷中心,是华中电网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重要支撑点。上世纪80年代末,鄂州电厂在满足鄂东南地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一次性规划、分三期建设,分别于1999年、2009年、2019年建成投产了一期两台30万千瓦亚临界、二期两台60万千瓦超临界、三期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并于2013年完成一二期机组增容改造,目前总装机容量达到396万千瓦,成为湖北省装机规模最大的火电厂,年发电能力超过200亿千瓦时,年供热用煤能力超过150万吨。 电力保供“压舱顶梁” 在历年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关键时段,鄂州电厂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发挥保供主力军作用,守牢湖北省电力供应“基本盘”。 2020年至2022年期间,鄂州电厂作为武汉和鄂州抗疫保供的主力电源点,组织干部职工三次逆行出征、驻厂保电,为医疗救治、居家抗疫、社会运转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期间被授予“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2022年,面对极端高温、极少降雨、极度峰值“三极”考验,在居民用电需求激增的压力下,鄂州电厂全力保供,7月和8月发电量分别达到20.93亿千瓦时、22.49亿千瓦时,连续刷新建厂以来历史纪录。迎峰度夏期间,单日发电量超过8000万千瓦时天数达9天,单日最高发电量达8254万千瓦时,创历史纪录。 2024年,面对两轮极端雨雪冰冻天气和“超长版”历史同期最热夏天,鄂州电厂多次按调令组织六机全开,守护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清凉度夏。 保障用煤“未雨绸缪” 湖北缺煤,是煤炭净调入省份。缺煤大省最大火电厂的机组“口粮”,何以保障?这背后是鄂州电厂实施煤电联营和铁水联运“两条腿走路”的“未雨绸缪”。 早在2002年,鄂州电厂就开创煤电联营新路径,不断深化与煤炭企业合作,为电厂稳健经营提供坚实保障。 在用煤高峰时段,电厂从未因缺煤影响发电生产。 特别是2021年,全国煤炭供应普遍紧张,湖北省煤炭供给形势更加严峻。在此局面下,鄂州电厂的存煤量和可用天数长期居省内火电首位,最高时期煤炭库存占全省统调火电厂合计存煤量20%以上,确保了机组“口粮”充足、随调随发。 为解决铁路来煤单一、组煤高峰时段运力受限等问题,鄂州电厂依托天然良港地理优势,扩建趸船浮吊码头,建成湖北省沿江电厂首个万吨级专用卸煤码头,年接卸煤炭量超550万吨,扩大组煤半径,丰富了煤炭来源,有效保障三期投产后电厂每年800万吨的煤炭需求。 低碳高效“久久为功” 面对火电政策环境、环保要求、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鄂州电厂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充分把握火电清洁高效的发展方向和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在火电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楫扬帆。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鄂州电厂机组从亚临界到超临界,再到超超临界,在应用清洁高效先进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上始终走在前列。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鄂州电厂积极优化存量机组,实施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依靠火电机组的稳定性、可调节性,成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坚强后盾和电力供应的“稳定器”。 在绿色转型方面,鄂州电厂一路领跑省内火电企业,成为省内第一家实现投产机组全部脱硫脱硝运行、第一家完成“‘十二五’期间完成火电机组取消脱硫旁路”任务、第一家取得排污许可证、完成以出让配额形式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第一单的企业;先后开展一二期汽轮机通流改造等大型科研技改项目,累计对外供热用煤406万吨。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鄂州电厂积极承担深度调峰任务。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全厂负荷率最高达到90%;在电网负荷低谷期,负荷率最低为30%。实现了“尖峰”顶得上、稳得住,“低谷”压得下、调得动。1月至9月,鄂州电厂深度调峰时间达7385小时,同比增长7.15%,充分发挥了煤电兜底保障作用。 从一片荒芜江滩到鄂东火电明珠,从一克煤到点亮万家灯火,2000亿不只是数字,更是奋进标尺。鄂州电厂将紧跟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和“双碳”目标的方向,在绿色高效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凝心聚力书写下一个崭新篇章。
  • 《前4月湖北省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22.95%》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06
    • 锂电产业是湖北省的优势产业。武汉海关围绕湖北锂电产业发展特色化、链条性的特点,深化调研、靶向发力、优化服务,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助力湖北外贸质升量稳。据统计,今年1月至4月,湖北省出口锂离子蓄电池16.15亿元,同比增长122.95%。 深入调研推动税率下调 今年1月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24年关税调整方案的公告》正式实施。其中,武汉海关通过税政调研上报的“降低硫酸镍暂定税率建议”获采纳,硫酸镍的进口暂定关税税率从2%降为零,为新能源产业添力续航。 为充分发挥海关税政调研连接国家进出口税收政策制定和企业实际需求的纽带作用,武汉海关深入开展行业调研,了解到硫酸镍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应用占比较高,国内资源稀缺,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且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原料。在全球“减碳”趋势下,保障硫酸镍进口,对维护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公司的出口拳头产品是三元锂电池前驱体,其镍含量越高,锂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就越高。”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集团监事会主席鲁习金介绍,海关通过税政调研推动硫酸镍税率下调,不仅给公司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还可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 据测算,硫酸镍暂定税率降为零预计每年能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降低税负逾3000万元。 “双通行证”开拓国际市场 AEO企业是海关最高信用等级企业,AEO资质是国际国内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原产地证书则被誉为“纸黄金”,经海关认定为经核准出口商的企业,可以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使出口货物享受优惠贸易协定项下关税减让。 为了助推湖北锂电产业蓄力发展,武汉海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推出“AEO+经核准出口商”同步培育计划,将AEO认证培育同步嵌入原产地规则和管理制度等辅导,为企业配备培育专员,开展一对一认证指导,助力企业“双资质”无缝对接。 “凭借一张张‘纸黄金’,一批批货物能顺利享惠,且AEO企业又可以享受到‘海关最便捷、国内最优惠、国际最认可’三个维度的实惠,对我们而言更是锦上添花!”荆门亿纬创能锂电池有限公司物流总监郑泽华表示。今年前4个月,亿纬创能在“双通行证”加持下出口锂电池产品8866万美元,同比增长46%。 为了帮助辖区锂电企业进一步提升原产地享惠水平,武汉海关还创新融合“线上审核+双向寄递”签发证书,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实现证书“秒签”,业务办理秒等待、零跑腿。通过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帮扶锂电池出口企业提前掌握自贸优惠原产地规则,分类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快检快放助力“倍速通关” 走进荆门高新区的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恩捷集团投资52亿元的锂电池隔膜项目正加紧建设,建成投产后将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基膜和6亿平方米锂电池涂覆膜,为国内锂电池生产企业抢占新能源产业风口、扬帆出海提供更加充足的“弹药”。 “今年以来,我们有422件、价值1.95亿元的进口设备陆续运抵,到厂后需要完成卸货、检验、安装、测试等一系列工作,留给海关查检的时间非常紧张且具有不确定性。”湖北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关务经理翟兆伟表示,进口货物头天抵达,海关关员次日与进出口方人员在建设现场开箱验货通关,极大节约了企业时间成本。 锂电池属于危险货物,在包装、运输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如何实现出口产品安全快速通关更是企业最关心的事。 “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我们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越来越频繁,出口量激增,交货能力也逐步成为国外客户考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刘春雪表示。 为了支持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建设,武汉海关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一企一策”“一品一策”实施差异化检验监管,不断优化出口锂电池包装检验,在“集中作业+随报随检”的基础上,为亿纬动力出口锂电池包装检验量身打造综合评定程序,做到顺势监管、智慧监管、精准监管和高效监管。企业发货周期平均可缩短1天以上,大幅减少仓储和短驳运输等费用,基本实现“高周转零库存”。据企业介绍,1月至4月,亿纬动力共出口锂电池710批次,同比增长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