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核安全监管机制改革引批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21
  • 法国广播电台报道,法国政府在加速发展核能法案中规定,取消辐射防护及核安全研究所(IRSN),把该研究所负责的工作分别交给核安局(ASN)及原子能委员会(CEA)承担。1700名IRSN研究所工作人员2月20日集会示威。

    IRSN研究所专门负责为核安局做技术和科学方面的研究。法国政府认为,这种双头管理模式复杂低效、不适应加速建设新一代核电站的需要,在加速发展核能法案中加入修正案,解散辐射防护及核安全研究所。

    法国核安体系是在本世纪初建立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法国经过长期争论采用了卫生权力机构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在2002年建立相关科学与技术机构,就是IRSN研究所;另一方面在2006年建立检控机构,就是核安局。

    IRSN研究所所长尼耶尔(Jean-Christophe Niel)表示:“20年来,IRSN研究所一直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工作严谨、完整、公正。IRSN研究所的工作既需要其内部专家做鉴定工作,又需要其内部研究人员做研究。把鉴定工作和研究工作分割开来将使相关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因为有时候往往需要同一个人做多方面工作。”

    政府的做法正是要做出这种分割,因此2月初提出来的时候让所有人感到惊讶。法国劳工民主联盟(CFDT)在IRSN研究所内的代表热弗瓦(François Jeffroy)指出:“政府的方案是要把IRSN研究所至少分成两半:做鉴定的专家分往核安局,研究人员分到原子能委员会。这将削弱鉴定工作。”

    此外,他还担心分割后会影响核安工作的民主性,“现有的体系一方面有技术性意见,另一方面是决策,民间社会可以接触到核工作的不同阶段,容易监管,这能确保透明性”。

    2月17日,IRSN研究所行政委员会投票通过一项动议,警告政府提出的方案会导致核安监控部门的瘫痪。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69736.html
相关报告
  • 《河南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4-12
    • 河南省2021年度辐射工作会议暨辐射安全监管技术培训班近日在郑州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2021年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要求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低于每万枚1.5起,确保全省的辐射环境安全。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朝军表示,2021年,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围绕一个目标,完成好国家和生态环境部下达的5项重点任务,做好6项年度重点工作,落实好“四抓”,确保全省核与辐射安全。 目前,河南省正在积极推进全省核与辐射“十四五”规划编制,研究制定“十四五”重要政策和重点工程规划,为辐射安全监管、监测能力建设提出具体规划要求,以及推进核与辐射的业务知识培训、应急演练、涉核风险排查、监测能力评估等重点任务的有序开展。 同时,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建设年活动,强化日常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完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推进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考核改革,加强下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使河南省核与辐射的重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 《中共中央: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4-08-12
    • 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其中提到,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要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 其中提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深化东中西部人才协作。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完善***支持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其中提到,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