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称美国制裁破坏石油市场稳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4
  • 伊朗石油部副部长扎曼尼尼周一表示,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将损害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性。这些制裁是美国在试图改变世界权力平衡的霸权欺凌例子。在华盛顿宣布伊朗石油进口豁免结束后,油价达到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扎称,一些国家称可以在市场上填补伊朗石油空白的想法在很多方面是不正确的,包括技术角度和政治考量。他补充说,波斯湾只有在所有国家都能使用的情形下,才是石油运输的国际通道。伊朗武装部队参谋长巴克里周日警告说,如果伊朗面临更多“敌意”,伊朗可以关闭霍尔木兹战略海峡;如果我们的石油不能通过该海峡,其他国家的石油肯定也通不过。

相关报告
  • 《美国加码制裁伊朗 强力搅动国际油价》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3
    • 美国又对伊朗出手了:从5月2日起不再向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或地区发放制裁豁免。一石激起千层浪,地缘政治形势再度紧张,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美国对伊朗石油的制裁近一年来已经给国际油价带来几次大的波动。2018年8月,美国重启对伊朗金融、金属、矿产、汽车等一系列非能源领域制裁,并宣布从2018年11月5日开始,制裁将升级至能源、航运领域。 国际油价迅速做出反应,WTI石油一度突破75美元/桶,布伦特石油站上了86美元/桶。沙特等产油国也大幅调整产量计划,增加石油生产,以填补伊朗的供应缺口。但到了11月,美国留有豁免窗口的制裁措施正式实施,已经增加的产量和并未从市场消失的伊朗石油使得市场整体供应显著过剩,国际油价短短两个月下跌了25美元,WTI石油重新回到50美元/桶附近。 如今,美国关上了当初打开的豁免窗口,国际油价又将面临大幅波动的局面。 石油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不仅具有商品属性、金融属性,还具有政治属性。 美国对伊朗打石油牌早有历史。1953年,当时的伊朗政府谋求将石油资源国有化,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禁止伊朗石油进入世界市场,美国中情局甚至直接参与策动政变,推翻了伊朗当时的政府。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伊关系全面恶化,在过去四十年里,美国对伊朗实施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制裁,伊朗经济受到严重伤害,但美国的目的也并未实现,伊朗也没有屈服。从历史来看,本轮的制裁是伊朗和美国之间长期争斗和博弈的延续,双方积怨颇深,短期仍然看不到妥协和解决的曙光。 美国本轮对伊朗的制裁站队意味明显,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直言不讳:“若与伊朗做生意,就不要再跟美国做买卖”。不仅是石油的消费国,石油的生产国也在美国的威胁之下,为了在制裁伊朗的同时保证油价的稳定,美国多次要求主要产油国提高产量,保证市场供应,美国议会也不时将“NOPEC”草案提上议程。 在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美元霸权地位下,石油的运输企业和保险公司也难以承受制裁的压力。可以说,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对全球石油的供应、运输、销售格局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供应方面,美国的目的是要将伊朗石油出口降为零,但即使目的达到了,理论上国际石油市场应该也不会出现供应缺口。 一方面,当前石油库存相对充裕。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合组织商业2月石油库存228.7亿桶,较五年均值高出1600万桶。 另一方面,由于“欧佩克+”减产等因素,市场存在一定的闲置石油产能。IEA估计,当前闲置石油产能在330万桶/日,而伊朗今年以来的石油出口在100万桶/日左右。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沙特、阿联酋等几个海湾国家与伊朗的关系非常糟糕,如果通过增产就能达到封杀伊朗石油出口的目的,沙特等国家是非常愿意的。问题在于,去年11月的经历让他们有被欺骗的感觉,所以这次的增产会相对谨慎,同时还要顾及到“欧佩克+”的减产协议。 石油进口国方面,印度是伊朗石油的主要购买者,伊朗为印度提供了超过1/10的石油需求。印度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势必需要从其他国家寻找供应,以弥补进口伊朗石油的缺口。数据显示,印度在近几个月增加了对美国石油的进口,2019年1月,印度进口美国石油及石油产品1382.5万桶;2018年1月的进口量为500.4万桶,变化巨大。 作为当事国,伊朗的应对也非常关键。伊朗外长声称,伊朗在应对美国制裁方面具有“博士学位”,伊朗石油仍然可以绕过美国的制裁进行出口。伊朗还宣布将暂停执行伊核协议部分内容,恢复更高丰度的铀浓缩活动,向伊核协议其他签署国施加压力。外界还担心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封锁,那将彻底打乱全球市场原油供应体系,引发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为此还向波斯湾增派了一支航母战斗群和一个轰炸机部队,地区局势出现紧绷。 美国取消伊朗石油进口豁免的举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难以独善其身,运输、保险等服务产业也卷入其中,中东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宗教矛盾又被添了一把火,大国博弈在其中也是时隐时现。地缘政治的乱局加上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长的忧虑上升。 伊朗问题正处在风口浪尖,国际油价首当其冲,在各方的争斗和博弈之下,价格大幅波动可能难以避免。
  • 《面对海湾局势紧张 沙特能否稳定石油市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0
    • 2019年4月以来,美国与伊朗的隔空交锋引发海湾地区局势紧张。尽管美伊两国都宣称不想进行战争,但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仍引发人们对石油供给安全的疑虑。同时,美国在贸易问题上采取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引发全球贸易波动。在此背景下,能否确保能源安全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而言亦至关重要。随着各方局势的发酵,以沙特为首的能源供给国是否有能力稳定全球石油市场? 美国能源信息局和美国经济指标网站的数据显示,2019年4月份伊朗的石油产量为255万桶/天,沙特的石油产量为995万桶/天。后者的产量峰值为2018年11月的1109万桶/天。这意味着,沙特至少有100多万桶/天的剩余产能,有能力填补伊朗当前产量的大约44.7%。而这还未包括其余欧佩克石油生产国以及俄罗斯、美国等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大国。 挪威吕斯塔德能源公司石油市场研究主任比约纳罗认为,沙特及其盟友有足够的能力填补伊朗石油的空缺,甚至油质更好。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发布的《制裁伊朗对能源市场的影响》报告也表明,美国制裁伊朗对石油供给的影响有限。即使在伊朗石油被完全禁止出口的最极端情况下,沙特也有能力和意愿维护石油市场的稳定。 沙特政府曾要求其国有的阿美石油公司(全球最大石油生产企业),具备在3个月内将石油产量提升至1200万桶/天,并将这一产量维持一年的能力。此外,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研究数据也表明,沙特具有1250万桶-1300万桶/天的石油生产能力。如果阿美石油公司确实能够进一步提高产能,那么仅沙特一国就能够填补伊朗石油市场空缺。 当前,美国肆意发动单边制裁,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及其导致的能源需求疲软。能源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美伊矛盾加剧、潜在战争威胁、油轮遇袭、产油设施遭到破坏等问题,可能会在短期冲击石油市场稳定。在此背景下,中国如何维护能源安全备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与沙特的关系近来并不和睦。2005年以来,美国的页岩气产量的急剧提升使其由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出口国,甚至取代沙特成为世界首要石油生产大国。两国“能源换安全”的互利关系转变为能源市场上的竞争者。此外,随着一些事件的发生,美沙两国的关系渐行渐远。 不同于美国与沙特,沙特同重要贸易伙伴和重要石油出口对象国——中国的关系日益升温。2016年,中沙宣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往来密切,在能源、制造业、科技、军事、太空等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2019年2月22日,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访问北京,进一步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有消息称,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今年6月起将对亚洲炼油业者供应比长期合约更多的原油,一些中国炼油厂也获得超额供应。鉴于此,未来,不排除中沙之间进一步扩大石油贸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