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申报2018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行业质量共性技术推广项目的通知》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8-16
  • 工信部规函〔2018〕2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部门,部属各单位、部属各高校,有关中央企业、行业协会:

    为加快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提升工业基础能力,保障产业创新发展和行业质量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行业质量共性技术推广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且市场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重点突破。

    (二)创新模式,公平公正。创新组织管理模式,通过政务公开、招投标、网上公示等形式提高透明度。坚持公平公正、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

    (三)统筹协作,加强监管。明确各级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和项目承担主体的组织推进责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达到预期成效。

    二、重点任务

    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主要支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业质量共性技术推广2个方向共14项重点任务(详见附件1)。

    (一)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技术基础支撑服务,解决行业试验验证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模式单一的问题,通过制定试验检测方法和计量技术规范、建立试验检测结果分析数据体系、为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等方式,提升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

    (二)行业质量共性技术推广应用

    围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和我部年度中心工作,主要支持原材料和装备制造行业非竞争性共性质量问题解决、可靠性等关键质量特性提升、测试评价、标准制定、应用推广等。

    三、有关要求

    (一)关于申报条件

    1.申请单位(含全部成员)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诚信守法。

    2.研发类、试点示范类、基本建设类项目,不属于本资金支持范围。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申请。

    3.已承担工业转型升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工业转型升级行业质量共性技术推广项目尚未通过验收的,不得作为牵头单位。

    4.项目实施期不超过2年。

    5.本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关于组织方式

    1.采用招标方式组织遴选,由招标机构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电子进出口有限公司官网、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等网站发布招标公告。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中央企业(集团、总部)积极组织本区域、本企业内符合相关要求的单位参与投标。

    2. 投标人须在投标文件中附项目建设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所属中央企业(集团、总部)推荐盖章的项目基本情况表(见附件2)。全国性行业协会可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推荐。部属单位、部属高校无需推荐,可直接参加投标。

    (三)关于补助标准

    项目补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单个项目资金补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有关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的要求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6〕844号)等文件执行。

    (四)关于优先支持

    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内的优势企业、2017年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四、申报方式和时间要求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总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后,请于9月4日前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送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文件一式三份〔须附项目汇总表(附件3)及电子版光盘〕。部属单位、部属高校按要求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送申报文件。

    特此通知。

    附件1-2018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行业质量共性技术推广重点任务汇总表

    附件2-2018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行业质量共性技术推广项目基本情况表

    附件3-2018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行业质量共性技术推广项目汇总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年8月14日

    (联系电话:010-68205105/68205243/68205232)

  • 原文来源: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4388791/c6317160/content.html
相关报告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4-20
    • 工信厅科函〔2018〕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要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切实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部将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新应用内容 围绕培育智能产品、深化行业应用、构建支撑体系三个方向,支持一批创新性强、应用效果好的产品和应用项目,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推动行业融合与创新发展。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主体包括从事人工智能基础技术攻关、智能产品研发、行业融合应用、支撑保障服务等相关业务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申报主体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申报的项目要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应用带动作用良好,并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创新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地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组织推荐。项目内容包括3个类别,每个申报主体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各地主管部门推荐的创新应用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15个。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的创新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3个。 (三)我部将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遴选出创新项目并建立项目库,择机予以推广和支持。 三、报送方式 本次申报采取网上填报与纸质版材料报送结合的方式。 (一)项目申报:申报企业登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网址为www.aigovpro.com)完成注册,填写申报所需信息。申报截止时间为5月31日,逾期系统将关闭。 (二)项目推荐:推荐单位(各地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使用给定的账号密码登录“申报系统”。确认推荐项目后,系统自动生成报送信息汇总表,推荐单位需下载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项目报送:推荐单位通知被推荐企业登录“申报系统”下载打印项目申报书并加盖单位公章,上报推荐单位。推荐单位统一将信息汇总表(一份)、项目申报书(每个项目一份)邮寄至联系地址,纸质版材料内容应与网上填报内容一致。 (四)纸质版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 四、联系方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刘洋 010-68205234 张瑶 010-88680530 010-88685262 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5号,邮编:100040(收件人:张瑶)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18年4月2日 附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申报方案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组织2019年高精尖产业发展重点支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19
    • 各区经济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关于“北京要发展,而且要发展好”和“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重要指示精神,形成以高精尖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根据《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京经信委发〔2017〕74号),现开展2019年高精尖产业发展重点支撑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施原则 2019年高精尖产业发展重点支撑项目以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主题,择优支持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深层次调整和转型升级、稳定本市经济增长和促进投资有重要支撑的重点项目。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突出对高精尖产业的支撑。紧紧围绕《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的通知》《“智造100”工程实施方案》《北京绿色制造实施方案》等政策确定的产业方向,对标《北京市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2016版)》(以下简称《产品目录》)和《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2016年版)》(以下简称《技改目录》),集中力量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形成“高、新、轻、智、特”的高精尖产品创新集群,打造北京高精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强化统筹管理。完善项目库机制,常态化、敞口式遴选储备项目,加强统筹协调和滚动管理。对构建高精尖产业支撑作用明显,项目实施方案完整清晰,手续完备且符合条件的项目,评审后择优支持。 三是紧扣企业资金融资需求。视企业发展阶段需要和项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灵活采取拨款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 二、申报重点方向 (一)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储备项目 重点支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以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具有引领性、突破性的大项目和大工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支持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围绕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大力推动高精尖产业相关新一代共性技术研发和承接转化平台建设,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促进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应用,构建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网络。 (三)“智造100”工程储备项目 围绕汽车交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都市产业、新材料等领域,重点支持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京津冀联网智能制造应用示范等项目,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企业提质增效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四)绿色化技术改造储备项目 重点支持制造业清洁化改造、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循环利用示范应用等项目,引导工业企业按照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优化、绿色创新的理念实施绿色制造,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三、申报条件 (一)主体申报条件 1.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储备项目 1.1 在本市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从事生产经营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可放宽申报主体注册地要求,入资后企业须在本市登记注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2 申报单位近3年内在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部门无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经营状况良好,对于超出以上规定的单位,须经市经济信息化委研究后确定。 1.3 联合申报项目相关成员单位均应符合上述要求,牵头申报单位应为项目实施和投资主体。 2.产业创新中心 2.1 在本市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无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 2.2 国家认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或北京市批复的产业创新中心。 3.“智造100”工程储备项目 3.1 在本市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从事生产经营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可放宽申报主体注册地要求,入资后企业须在本市登记注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2 申报单位近3年内在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部门无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经营状况良好,对于超出以上规定的单位,须经市经济信息化委研究后确定。 4.绿色化技术改造储备项目 4.1 在本市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从事生产经营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4.2 申报单位近3年内在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部门无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经营状况良好,无重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对于超出以上规定的单位,须经市经济信息化委研究后确定。 4.3 申报单位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 4.4 申报单位不属于(不含有)《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7年版)》的调整退出范围,不应生产北京市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 (二)项目申报条件 1.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储备项目 1.1 项目(含联合申报项目)应为在建项目,开始时间应在2017年1月之后,原则上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对于市政府批准的重点项目、含建筑工程的重大项目或GMP认证要求的医药项目可适当延长。 1.2 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联合申报项目总投资不低于3000万元。 1.3 项目应具有完整、详细的实施方案,完成核准或备案,涉及土地、环保和建筑施工的项目各项手续齐备。 1.4 联合申报项目的各成员单位应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或合同,明确各方职责和义务;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整体方案以及各子项目实施方案。 1.5 申报项目只能选择一种支持方式,包括拨款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申报单位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申报材料中明确申请资金额度和支持方式。 1.6 优先支持列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实施方案》的项目;优先支持企业与“三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海外科研机构开展的产业合作项目;优先支持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产出的产业集群项目。 2.产业创新中心 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批复文件要求及所批复的建设方案,产业创新中心应符合以下要求: 2.1 组织体系完善,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创新体系及管理制度。 2.2 保障机制完善,有保障创新中心正常运行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团队。 2.3 符合建设方案要求,完成年度重点任务、质量、效益等。 2.4 2018年度评估合格且建设成效显著。 3.“智造100”工程储备项目 3.1 项目应为在建项目,开始时间应在2017年1月之后,原则上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对于市政府批准的重点项目、含建筑工程的重大项目或GMP认证要求的医药项目可适当延长。 3.2 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联合申报项目总投资不低于3000万元。 3.3 项目应具有完整、详细的实施方案,完成核准或备案,涉及土地、环保和建筑施工的项目各项手续齐备。 3.4 项目应具有知识产权归属明确的核心技术,项目的技术参数和功能有重大突破,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目标产品应有自主核心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市场前景。 3.5 对本市智能制造应用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单位与本市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智能制造方向创新合作,对我市投资有拉动作用的项目优先支持。 3.6联合申报项目的各成员单位应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或合同,明确各方职责和义务;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整体方案以及各子项目实施方案。 4.绿色化技术改造储备项目 4.1 项目应为在建项目,开始时间应在2017年1月之后,原则上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对于市政府批准的重点项目、含建筑工程的重大项目或GMP认证要求的医药项目可适当延长。 4.2 项目应具有完整、详细的实施方案,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益,需测算出明确的减排量、节能量等绩效指标。项目完成核准或备案,涉及土地、环保和建筑施工的项目各项手续齐备。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 1.书面申报材料按资料清单提供(附件2)。 2.书面申报材料统一按照A4纸型胶订制作,一式2份,封面及骑缝处应加盖项目单位公章,联合申报项目应加盖联合申报成员单位公章。 3.电子申报材料应完成网上(市经济信息化委网站办事服务栏目)申报,未完成网上申报的项目不予受理。 4.2018年产业创新中心年度评估时间和要求另行通知。 (二)联系方式 规划发展处:57587506;57587507; 科技标准处(新材料产业处):57587653; 智能装备处:57587792;绿色环保处:57587582; 军民融合处(央企服务处):57587109;电子信息处:57587807; 汽车交通处(航空航天产业处):57587670; 都市产业处(食品产业处):57587800;生物医药处:57587772; 软件服务处:57587519。 (三)受理时间 项目采取区经济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和企业直报两种方式,应于2018年8月6日前报至市经济信息化委各专业处室。 (四)受理地点 纸质资料报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6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各专业处室。 附件: 1.《“智造100”工程2019年应用示范项目指南》 2.2019年高精尖产业发展重点支撑项目提交资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