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行业首个 OTA 无线射频实验室建成,井下 5G、WiFi 6 产品将迎来新突破》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02-16
  • IT之家 2 月 14 日消息,据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消息,近日,煤炭行业首个“ OTA无线射频 实验室”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建成并投入应用。
    该实验室的建成,填补了行业矿用 5G 设备空中 3D 辐射性能测试方法及手段的空白,标志着煤炭行业已具备井下 5GNR、WiFi 等无线产品的天线、终端和基站设备的射频发射分析验证能力,将对推动和促进 5G 无线通信技术及装备在煤矿井下的应用发挥巨大作用。
    ▲ 辐射传导及谐波闪烁等综合测试装置 OTA 分析验证,图源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据介绍,OTA(Over-The-Air)无线射频测试系统可对无线设备的空中 3D 辐射性能进行测试,主要用于验证产品在三维空间中的“辐射发射功率”与“辐射接收灵敏度”,是无线射频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
    通过 OTA 无源(Passive)及有源(Active)测试,可将产品内部辐射干扰、产品结构、天线方向、射频芯片收发算法等因素考虑进去,为产品射频性能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和方向。OTA 无线射频实验室的建成,对煤矿井下无线通讯产品,尤其是 5G、WiFi 6 相关技术产品的射频性能评估和性能设计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 天线方向图,图源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IT之家查询了解到,“OTA 无线射频实验室”是煤科院承担的国家发改委《矿用新装备新材料安全准入分析验证实验室》项目中关键技术装备之一,为 5m5m5m 的单环多探头全电波暗室,具有重复性高、准确度高、解析度高等技术优势。随着煤矿智能化的深入发展,未来将为煤矿井下无线智能终端、智能基站等无线技术装备的标准制修订和性能分析验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 电子技术应用-AET<< .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159125
相关报告
  • 《国内煤炭行业首个5G漏缆技术测试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3
    • 近日,全国煤炭行业首套基于pRRU+漏缆组网的5G技术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乌兰木伦煤矿12406综采工作面测试成功,实现了综采工作面5G信号全覆盖,使得煤机远程控制和煤机上搭载的4k高清摄像头视频回传成为可能。 该技术是在工作面电缆槽内与液压支架内各铺设一条漏缆,两条漏缆用两台5GpRRU连接,共同组成一个2T2R单一小区,实测达成综采面任何地方随时随地上行传输100兆,能够有效避免综采面中部区域小区切换带来的丢包和时延抖动,可大幅度提高采煤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此外,无线信号的传输损耗远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损耗,能实现5G信号无缝全覆盖。 尤其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该技术能够有效克服薄煤层因采高低,不平直导致的5G天线部署困难,且5G天线容易被采煤机或工作人员遮挡,又属于非视距传输环境,难以打穿整个综采面等弊端,为煤炭企业井下安防、危险场所作业、虚拟现实、高清视频回传、高精度实时定位、远程控制、井下无人驾驶、协同运维等提供新途径,为加快推动远程控制和自动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该技术是由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华为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榆林分公司联合推出,填补了井工煤矿应用的空白。目前,该技术已在地铁、隧道等场景使用,属于常态化技术,是无线领域天线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
  • 《刘俊峰:煤炭行业迎来触网新时代》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08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联合相关单位召开煤炭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工作座谈会。作为转变煤炭行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支撑,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煤炭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如何构建煤炭工业互联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总体配套室主任刘俊峰。 记者:工业互联网给煤炭行业带来哪些机遇? 刘俊峰: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实体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 2016年以来,在国家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与脱困发展一系列政策指导下,煤炭行业生产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煤炭工业互联网是转变煤炭行业生产方式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煤炭开采技术经过了30多年的综合机械化发展的辉煌历程,正在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全国已经建成了200多个智能化工作面。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支撑的科学理念,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记者:近日,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炭工业互联网建设,是煤炭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开采的基础平台,在您看来,应如何构建煤炭工业互联网? 刘俊峰:构建煤炭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是关键、技术标准是基础。现阶段可以在现有全国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将智能安监和智能开采进行全面融合和进一步发展。 煤炭行业已经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指导下成立“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进行煤矿智能化顶层规划、协同攻关、标准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技术服务、信息共享。联盟的成立有助于推动煤炭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和标准制定。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单位已经在研究煤炭工业互联网系统架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 煤炭工业互网的建设离不开5G网络和大数据应用。目前,兖矿集团、山东联通、中兴通讯(41.660, 0.69, 1.68%)成立了“5G+智慧矿业联合实验室”;阳煤集团公司、中国移动公司、华为公司将联合开展“5G+智慧矿山”应用合作;中国煤科与中国联通(5.380, 0.12, 2.28%)、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同成立地下空间5G技术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成立了大数据研究院。这些都将有力推动煤炭互联网的建设。 在煤炭企业层面,建设煤炭互联网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打通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为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推进智能安监和智能开采,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实现对安全监控、生产过程、关键设备等的全方位管控与优化;三是加强信息安全技术投入;四是加快煤炭工业互联网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记者:您对加快推广建设煤炭工业互联网,有何建议? 刘俊峰:主要有三个建议:一是突破认知壁垒,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二是建立全行业的大数据中心,为煤炭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实施提供支撑;三是科研院所、煤炭院校、煤炭生产和装备制造企业联合起来,加快煤炭行业煤炭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开采、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工人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