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油气市场年终盘点:俄乌冲突影响深远 美国成为最大赢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03
  • 12月29日讯 2022年是全球油气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受俄乌冲突影响,天然气和原油价格均大幅飙升,虽然时值年末已基本抹去了年内全部涨幅,但全球油气行业的格局已被改写,并且影响深远。

    走势回顾

    俄乌冲突无疑是今年油气行业最大的影响因素,这场冲突始于今年2月,至今仍未结束,其直接后果之一便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国际制裁。

    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国,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油气行业是其重要经济支柱,自然成了重点制裁对象。

    由于市场担心俄罗斯供应中断,布伦特原油期货今年3月一度涨至近140美元/桶,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此后,随着市场对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加剧,加上美联储激进加息,国际油价震荡走低。

    为了稳定油价,由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加盟主要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决定从11月开始大幅减产200万桶/日。

    天然气方面,由于欧盟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俄罗斯拥有更多话语权。今年6月,俄罗斯大幅削减了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供应量。北半球今年夏季普遍遭遇极端高温,欧洲用电需求攀升,荷兰近月天然气期货于8月下旬创下339.2欧元兆瓦时的历史新高。

    不过,得益于秋季温暖的天气,欧洲的天然气储备情况超出预期,天然气价格不断走低,并在12月下旬回吐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全部涨幅。

    欧盟:决定彻底摆脱俄罗斯燃料 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

    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危机之际,欧洲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能源价格暴涨不仅加大了普通家庭的负担,更威胁着欧洲大陆制造系统的核心产业,例如化学品和金属生产。欧洲一些企业正在减产,并开始将投资转向美国等海外市场。

    据相关估算,欧元区国家已经编列了约6000亿欧元的预算,来帮助家庭支付能源账单。

    欧洲之所以处在危机的中心,原因在于其自身能源供应的脆弱性。欧洲大陆本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严重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进口依赖度分别为97%、84%和35%。其中,2020年俄罗斯进口占比分别为37%(石油)、41%(天然气)和19%(煤炭)。

    俄欧关系急剧恶化后,欧盟确立了在2027年之前摆脱俄罗斯化石燃料的目标。有观点认为,欧盟的能源转型可能会受阻,因为欧洲不得不在一段时间增加煤炭使用,以取代供应短缺的天然气,而煤炭的污染比天然气更大。

    事实证明,欧洲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炭的使用。国际能源署(IEA)在其年度煤炭市场报告中称,欧盟整体的煤炭发电量增加,助推今年煤炭消费量达到创纪录的80多亿吨,其中其中德国是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尽管如此,在官方政策层面上,欧盟甚至有意提高减排目标。在11月的COP27气候大会上,欧盟宣布计划在明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前提升其目标。

    作为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大户”,欧盟目前官方的目标是:到2030年,欧盟境内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将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55%,到2050年完全实现碳中和。

    而欧盟如今的想法是,到2030年,欧盟国家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将减少57%,而不是55%。

    俄罗斯:西方不亮东方亮?

    俄罗斯央行数据显示,该国2021年的石油及天然气出口额达到约2440亿美元。为了限制俄罗斯通过能源行业获得的收入,欧美不仅禁止进口该国的原油和煤炭,还针对石油和天然气推出了限价措施。

    七国集团(G7)、欧盟以及澳大利亚本月同意,从12月5日起,俄罗斯海运石油的价格上限为每桶60美元。一并生效的还有欧盟对俄罗斯石油的禁令,欧盟于12月5日正式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并将从明年2月5日起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产品。

    作为反击措施,俄罗斯总统普京本周签署了一项总统令,从明年2月1日起五个月内,禁止向那些对俄罗斯石油限价的国家供应原油和成品油。

    同样是在12月,欧盟各国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能源部长会议上达成协议,将天然气价格上限定在每兆瓦时180欧元。该限价机制将于2023年2月15日启动。

    有分析人士称,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甚至高于目前俄罗斯销售的原油价格,因此几乎不会对该国目前的石油收入造成影响。在西方市场遇冷后,俄罗斯转而向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亚洲客户出售了大量折扣石油。

    然而,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预计,明年初俄罗斯的石油日产量可能会下降50万至70万桶,大致相当于该国目前产能的5%至6%。诺瓦克还透露,今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将下降12%,出口量将下降1/4。

    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也表示,由于石油价格上限挤压了出口收入,俄罗斯2023年的预算赤字可能会超过GDP的2%。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负责人阿列克谢·米勒在年终会议上坦言,他们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一年,在失去欧洲市场后,正在寻找替代方案,尤其是在亚洲。米勒指出,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推动了能源市场的全面变化。

    美国:俄乌冲突最大赢家

    和欧洲不同,美国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很小,因此不仅一早就宣布制裁俄罗斯的能源行业,还提出了对俄油设置价格上限。

    有分析称,俄乌冲突刺激了对美国能源的新需求,如果页岩油产能加速增长,明年晚些时候应该会推动原油出口超过进口,这将使美国有望自二战以来首次成为原油净出口国。

    美国的石油产能已经位列世界第一,超过了沙特和俄罗斯等主要原油供应国。不过,美国的页岩油田正在老化,今年的产量增长乏力。虽然美国明年的总产能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234万桶/日,但前提是油价有利可图,足以吸引石油钻探商开采更多石油。

    数据分析公司Kpler称,随着欧盟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欧洲炼油商纷纷抢购美国原油,以抵消俄罗斯原油留下的空白。

    美国还和澳大利亚与卡塔尔是位列全球三大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在能源危机期间,美国向欧洲出口了大量LNG,帮助盟友渡过难关。

    在欧洲需求和价格飙升的推动下,2022年上半年,美国超过卡塔尔和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国。有分析称,随着欧洲忙于补充今年冬天耗尽的库存,美国LNG出口可能会持续增长到2023年。

    展望2023年

    虽然欧洲看起来将避免在今冬遭遇严重的能源短缺,但天然气供应不足这一难题恐怕会在未来数年都阴魂不散。

    外界普遍预计,欧洲国家未来数年的天然气采购将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俄罗斯基本切断了天然气供应,并且全球其他国家对LNG的争夺也在加剧。以日本为例,该国是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之一。日本多家公司本周表示,与阿曼和美国生产商达成了中长期天然气供应协议。

    IEA此前发布预计称,如果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完全停止,并且亚洲客户参与对LNG的争夺,欧洲明年夏天可能面临多达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缺口。

    原油方面,IEA预计,今年第四季度80万桶/日的供应盈余将在明年三季度转为明显短缺,到明年四季度缺口将扩大至210万桶/日,分析师预计届时布伦特原油价格将接近100美元/桶。

    欧佩克+可能进一步减产也将支撑油价,摩根大通预计,该联盟最快将在明年2月的会议上宣布减产40万桶/日。

相关报告
  • 《荷兰第五次海上风电招标 谁是最大赢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07
    • 当地时间7月29日,荷兰政府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宣布,由壳牌和Eneco组成的联合体CrossWind,赢得了Hollandse Kust (noord)海上风电场的开发权。这也是一个“零补贴”项目。 Hollandse Kust (noord)位于荷兰北海,规划装机容量759MW,离岸18.5公里,计划于2023年投运,年发电量约33亿千瓦时。 实际上,本次招标的竞争并不激烈,壳牌的主要对手是沃旭,而由于担心疫情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大瀑布、EnBw等之前已经在荷兰拿下过“零补贴”风场的开发商采取了观望的策略,并没有参与投标。 根据荷兰政府公布的投标文件技术方案,CrossWind将在该风场使用69台西门子歌美飒SG 11.0-200 DD风机,叶轮半径200米。由于开发商已经做出了最终投资决策,西歌拿到这个大订单已经基本没有变数了。 值得一提的是,CrossWind表示,将在该风场进行五项最新技术的尝试: 漂浮式光伏电站 短时电池存储 优化尾流效应的风机布置 电解槽制绿色氢气(重磅!荷兰启动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制氢计划!) 综合以上四项技术,实现风电场的不间断发电 2018年9月,荷兰政府制定了要在2030年建成11.5GW海上风电的目标。Hollandse Kust (noord)项目是荷兰政府进行的第5次海上风电招标。
  • 《热词中的俄乌冲突——欧洲能源危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3
    •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在拉拢盟友对俄罗斯展开全方位制裁,这也让欧洲国家深陷能源危机。 俄罗斯是欧洲能源的主要供应国,对俄制裁愈演愈烈的同时,欧洲自身的能源价格也持续走高。伦敦洲际交易所数据显示,近日,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突破1900美元每立方千米。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欧洲天然气价格已经上涨了一倍。眼下欧洲各国正纷纷增加各自的天然气储备,不过就在今天(11日),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主要管道——“北溪-1”开始年度维护,输气也随之暂停。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将加剧欧洲市场天然气短缺。而鉴于目前欧洲多国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不少欧洲官员担心,俄方在维护结束后会继续关闭管道。 “北溪-1”开始年度维护 法德担忧完全停供 根据“北溪”公司的数据,从莫斯科时间11日7点开始对管道进行年度计划维修工作后,已经没有通过“北溪-1”管道供应给欧洲的俄罗斯天然气流量。维护时间将持续至21日,维护工作包括检测机械部件、自动化系统等。俄方表示,维护工作正常情况下每年都会进行,而且完全按照计划开展。 不过,德国和法国方面却都有些担忧。 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局长 克劳斯·穆勒:“北溪-1”按照惯例通知了我们,但是维护完成后会发生什么还有待观察,没人能预测是10天后结束维护,还是更早或更晚。不幸的是我们只能等着看结果。我甚至觉得我们可能最快也要在恢复前一天才能得到通知。 穆勒表示,德国有关部门,特别是从秋季开始,将持续关注能源短缺给经济、供应链以及社会层面带来的影响。 德国工商总会主席彼得·阿德里安则预测说,如果“北溪-1”长期断供,德国可能面临严重经济衰退风险,到今年冬季,德国GDP可能缩水10%甚至更多。 10日,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表示,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是非常有可能的,法国要为此做好准备。 法国财政部长 布鲁诺·勒梅尔:我们要为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做好准备,这依然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据德新社报道,眼下正是德国储气过冬的重要时段,德国政府计划11月前把天然气库存提升至储气能力的90%,但现在仅为62.6%。 德国《图片报》报道称,由于天然气供应短缺和取暖成本飞涨,今年冬季很多德国人可能无法负担取暖费,对此,德国政府已敦促企业和家庭将天然气消费量降至最低水平,以确保在2个多月后的供暖季节能有足够的天然气存量。德国多座城市也计划设立公共取暖场所。 德国住宅地产公司巨头沃诺维亚日前宣布,公司旗下的出租房屋近期将在夜间降低供暖功率,散热器的温度将不高于17摄氏度。该公司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无法保证冬季所有公寓供暖都照常运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供暖费会大涨。 加拿大将归还送修的“北溪-1”涡轮机 围绕俄罗斯与欧洲的“北溪-1”供气问题,远在北美洲的加拿大也来横插一脚。今年6月,加拿大以对俄制裁为由,将德国西门子公司送修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部件——涡轮机给扣住了。经过德国的协调,加拿大政府9日宣布,将归还涡轮机,但同时也将扩大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据今日俄罗斯报道,归还的日期将会在7月14日以后。 按照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乔纳森·威尔金森在声明中的说法,涡轮机的归还有助于欧洲获得可靠且负担得起的能源,因为一旦缺乏必要天然气供应,德国经济将遭受重创;随着冬季临近,德国人将面临无法取暖的风险。 加拿大政府知情人士透露,涡轮机将先送回德国,而后由德方交给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6月14日,俄气表示,由于“北溪-1”的涡轮机未能按时送回,通往欧洲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输气量从每日1.67亿立方米减少至最多1亿立方米。15日,俄气表示,输气量再次减少至每日不超过6700万立方米。 这一涡轮机由西门子加拿大子公司制造,此前被送往加拿大进行维修。但俄方没有透露送修的时间。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 佩斯科夫(6月16日):我们知道的是,涡轮机有问题,他们维修后没有及时返还到俄罗斯,这是制裁的后果,这不是我们提前计划的,这与我们无关。 此前,德国4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俄罗斯缩减供气量后,德国被迫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包括更多转向煤电、呼吁民众节能等。 这让德国倍感压力。在6月底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会晤时,就要求加方归还涡轮机。峰会结束后不久,朔尔茨再次打电话给特鲁多,商议此事。 本月7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再次公开呼吁加拿大归还涡轮机。他声称,德国不认为涡轮机是俄方减少天然气供应的真正原因,但归还涡轮机会让俄罗斯失去延长停供的借口。这样的说法,遭到俄方反驳。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 佩斯科夫(7月8日):对于俄罗斯用天然气施加政治压力的说法,我们拒绝接受,事实不是这样的。涡轮机归还后,我们将增加供气量,问题是为什么没有立即归还。 在加拿大决定归还涡轮机后,乌克兰外交部和能源部发表声明说,对加方的决定深感失望,称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在缺少一个涡轮机的情况下全量供应天然气,俄罗斯的威胁是“没有技术原因的敲诈”。 “北溪-1”管道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是俄罗斯向德国供应天然气的主要管道。 与它平行的输气管道“北溪-2”2021年建成,但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和美国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德国政府暂停了“北溪-2”管道项目认证程序。 天然气短缺 老牌瓷器制造商面临生存危机 由于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德国很多依靠天然气生产的行业犯了愁,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瓷器制造商卡拉最近就因此而倍感焦虑。 卡拉是德国一家拥有177年历史的老牌瓷器制造商,专门为零售商店和酒店行业生产瓷器。近来受能源价格高企,以及天然气供应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这家百年老店的生存已经面临严重威胁。 德国卡拉瓷器制造公司总经理 丹尼尔·耶肖诺斯基: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天然气的制造商,我们非常焦虑。因为天然气价格在过去12个月里急剧上涨,而且转向依靠光伏发电等方式是不可行的。 耶肖诺斯基表示,尽管目前每兆瓦时天然气的价格约为100欧元、约合人民币700元,较年初的120到150欧元稍有下降,但从商业角度来看仍不可持续。 德国卡拉瓷器制造公司总经理 丹尼尔·耶肖诺斯基:我们那么大的用量很难找到替代来源,这难以想象。最终我们的方案就是停产。 目前,德国天然气存储设施储气量不到60%。而在上月,在俄罗斯减少供气量后,德国启动天然气紧缺应急方案第二级“警报”。德方官员估计说,如果德国失去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且今年冬季不遭遇异常寒冷,德国现有天然气储备届时也只可维持一到两个月。 “美国正在牺牲欧洲利益” 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在试图带欧洲的节奏,除了对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之外,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带动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展开多轮制裁。然而,对俄制裁的效果并不明显,还起了反作用。如今,欧洲国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跟从美国不断推高对俄罗斯的制裁,带来的损失将更多由欧洲自身来承担。欧洲不仅出现了对俄制裁的疲劳症,对俄乌冲突的疲劳症,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对于盲目跟进美国政策的不满。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 勒庞:(对俄罗斯的)制裁被证明无效,相反却使俄罗斯变得富有。制裁对法国人民的伤害大于对俄罗斯的伤害。 勒庞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依据的。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法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5.8%,通胀水平创下1991年6月来新高。 事实上,对俄制裁是否有效,美国人心里也清楚得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持人 法里德·扎卡里亚:西方对俄罗斯展开的经济战的效果与它们的预想相距甚远。由于能源价格飞涨,彭博社预测相比俄乌冲突开始前,俄政府将在石油和天然气上赚得更多,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850亿美元,在2021年这一数字为2360亿美元。与此同时,欧洲正面临50年来最严峻的能源危机。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近日也表示,西方对俄制裁并未对俄乌冲突起到任何降温作用,反而使冲突愈演愈烈,而这不符合欧洲的利益。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 杰拉奇:我们都看见了,制裁并未起作用。众所周知,制裁也不会起作用。当然我们不希望冲突持续,不希望危机升级,也许一些欧洲国家、西方国家正希望如此,但这并不符合欧洲的利益。 挪威东南大学教授格伦·迪森9日在“今日俄罗斯”网站撰文指出,“西方集体正面临着一场经济灾难。这场灾难由不可持续的债务、失控的通货膨胀、不断下降的竞争力以及目前最严重的能源危机所驱动。”文章还重点点名了德国,称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德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或将面临经济灾难。 有德国联邦议员表示,德国不应牺牲自身的利益,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德国联邦议院议员 爱丽丝·魏德尔:我认为错误的还有一点就是欧洲人对美国的极度依赖。看看乌克兰冲突,欧洲人跟乌克兰人生活在同一片大陆上,是直接的邻居,而美国在大西洋的另一头,跟欧洲的地缘政治形势完全不一样,所以欧洲替美国挡子弹的做法太愚蠢了。 有网友对此表示赞同。 “欧洲领导人干过最愚蠢的事就是一味追随美国,而对自己国家的事情却不管不顾。” “就像其他欧盟国家的人民一样,德国人也将意识到在乌克兰问题上盲从美国,将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昂贵的代价。” 有网友在这个帖子下留言“越快(意识到)越好。” 还有网友表示,由于在美欧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欧洲日益沦为美俄博弈牺牲品。 “在地缘政治的棋局中,美国把欧洲视为棋子,正在牺牲欧洲(的利益)。”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美国一心想谋求在欧洲的霸权,通过自己一手主导的制裁已将欧洲经济毁于一旦。与此同时,美国还牺牲乌克兰人的生命与俄罗斯打代理人战争。” “如今欧洲已经步履蹒跚了,可这还没到冬天呢。欧洲人还没看清,他们已经被美国政府欺骗了,重创了自己的经济,强化了美国的单极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