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首次在国际空间站培育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0-12
  • 一家以色列初创公司与俄罗斯宇航员携手,成功在太空中培育出人造肉。这是迄今人类首次在太空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

    在这个概念验证实验中,“亚力夫农场”公司与合作伙伴“3D生物打印解决方案”公司、“肉源技术”公司和“无鳍食品”公司合作,在国际空间站培育出了肉类。国际空间站绕地球运行的平均高度约为250英里。

    为了制造出这种人造牛排,“亚力夫农场”公司设计了一种方法,模仿母牛体内的组织再生过程。该公司先在地球上将母牛的细胞收集起来,然后再将它们发射到国际空间站。在国际空间站执勤的俄罗斯宇航员随后在微重力条件下使用3D生物打印机,利用细胞制造出了小规模肌肉组织。

    该公司称,这一最新实验表明,这种细胞培养过程可以使用最少的资源来生产食物,将来可能被用于在长期的太空任务中生产食物,对在地球上培育人造肉也具有借鉴意义。

    “亚力夫农场”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迪迪尔·图比亚在一份声明中说:“在太空中,我们可没有10000或15000升的水来生产1公斤(2.2磅)牛肉。这项联合实验标志着我们朝实现最终愿景——在确保子孙后代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保护我们的资源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前沿研究是可持续食品生产方法的重要指标,可持续食品生产方法不会加剧土地浪费、水浪费和环境污染,有望养活不断快速增长的人口——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亿。”

    最近的科学研究认为,传统畜牧业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减少肉类和奶制品消耗是个人减少碳足迹的最佳方法之一。随着全球对肉类的需求不断增长,实验室培育的肉类被认为是减轻动物养殖业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潜在方法。

    2018年12月,“亚力夫农场”公司就曾宣布,已在实验室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块具有类肌肉质地的牛排。不过他们当时也承认,这块牛排的味道还需要改进。

    人造肉不仅受素食者的青睐,也关系全人类未来的温饱。如在车间里产肉,就能避免饲料转化为牲畜胴体的能量损耗,以植物蛋白的成本获取鲜美的肉。一个办法是用基因改造的酵母模拟肉,还有一个办法是让动物细胞在营养液里增殖。还很难说哪条路线能率先生产便宜的、口感纯正的肉。即使不成功,我们还有豆腐。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10/10/content_432321.htm?div=-1
相关报告
  • 《国际空间站将接收用于在轨 3D 打印研究的新型生物打印机》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4-08-30
    • 总部位于芬兰的生物打印公司 Brinter AM Technologies Oy 宣布,它将向国际空间站 (ISS) 发射其 Brinter Core 3D 生物打印机。 Brinter 将向 Redwire Space NV 提供生物打印机。这家太空系统制造商正在领导一个由欧洲航天局资助的项目,以设计、开发和验证国际空间站的 3D-BioSystem 设施。 适应后,Brinter Core 将能够 3D 打印在轨 3D 生物样品,并满足严格的太空技术要求。该系统将集成到位于国际空间站哥伦布模块中的 3D-BioSystem 设施中。 进入近地轨道 (LEO) 后,国际空间站工作人员将使用 Brinter Core 测试微重力对 3D 打印细胞结构的影响。这项研究旨在提高有关如何处理太空卫生紧急情况的知识。它还将探索个性化药物开发测试、毒理学和 3D 打印身体部位。 “生物打印技术在支持太空医疗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并增加了机组人员在长期任务中的自主性,”Brinter AM Technologies Oy 首席执行官 Tomi Kalpio 评论道。 他补充说,宇航员在治疗皮肤烧伤或骨骼损伤时,可以使用生物打印机“创建类似组织的结构来替换他们身体的受损部位”。 支持 ISS 研究的新型生物打印机 据 Brinter 称,太空中的 3D 打印细胞结构将在支持人类太空探索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和遥远的任务将需要新技术来治疗严重的健康状况,因为及时返回地球可能不是一种选择。 Kalpio 表示,在长期的深空探索任务中,“需要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太空环境中发挥作用,因此各种技术元素都得到优化和小型化。 该公司认为,将细胞或组织特异性生物材料与不同细胞类型与高分辨率 3D 生物打印相结合,可以改进组织和器官建模方法。该研究还将努力增加对组织生成、再生和长寿的生物物理机制的理解。 太空和 LEO 的低重力条件也为研究 3D 生物打印结构提供了新的环境,这些结构可以成熟为组织和更大的器官。在微重力环境中,细胞在空间上不受限制地生长并组装成复杂的 3D 聚集体。然而,在地球上,细胞通常在 2D 单层培养物中生长。 微重力还具有在 3D 打印过程中无需支撑结构的优势。在 LEO 中,可以 3D 打印结构,这些结构不必在生长过程中承受其重量。 收到生物打印机后,ISS 团队将培养 3D 打印细胞、类器官、组织外植体和 3D 细胞基质。这将为评估微重力、辐射和其他航天因素对人体组织的影响提供独特的机会。这包括骨骼、软骨、上皮间充质、血管网络和最终的完整器官。 据报道,基于微重力的 3D 打印生物模型将在实现血管化和神经支配的可行且功能性的 3D 打印组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促进对有效生物工程和生物制造过程的理解,并优化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 展望未来,Brinter 团队正在努力朝着月球上的 3D 生物打印迈出下一步。 在轨 3D 打印 Brinter Core 系统将成为最新发射到国际空间站的生物打印机。在过去的几年里,增材制造公司、学术研究人员和商业企业都已将 3D 打印技术送去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测试。 去年,Redwire 使用生物制造设施在国际空间站上成功制造了 3D 生物打印的人类膝关节半月板。3D 打印的弯月面随后通过 SpaceX 的 Crew-6 任务返回地球进行进一步分析。 3D 打印后,弯月面在 Redwire 的高级空间实验处理器 (ADSEP) 中在国际空间站上培养 14 天。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弗兰克·卢比奥 (Frank Rubio)、沃伦·霍伯格 (Warren Hoburg) 和斯蒂芬·鲍文 (Stephen Bowen) 与阿联酋宇航员苏丹·内亚迪 (Sultan Al Neyadi) 一起进行了这项调查。据说这一成就为太空半月板损伤的改进治疗开启了新的方法,这是美国军人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2023 年,五家比利时公司和研究中心合作 3D 打印人工心脏和循环系统,该系统将于 2025 年送往国际空间站。 作为 AstroCardia 项目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希望将微型心脏送入轨道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器官的衰老过程。这是因为在零重力条件下,心脏的老化速度要快 20 倍。 除了生物打印,法国金属 3D 打印专家 AddUp 还根据 ESA 合同开发了一种金属 3D 打印机,专为太空 3D 打印而设计。该系统是与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合作开发的,旨在评估在持续微重力条件下的增材制造能力和性能。
  • 《人造肉!》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3-07-12
    •     2023年7月4日,Nature杂志发表了题目为“Lab-grown meat: the science of turning cells into steaks and nuggets”的报道,该报道总结了培养肉的发展前景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