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集成电路协会发布《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展望与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百强企业报告》》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与量子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6-30
  • 据官网6月23日报道,6月20日由世界半导体大会组委会、世界集成电路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世界半导体大会国际峰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会上,世界集成电路协会发布了《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展望与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百强企业报告》。

    报告以系统化视角深入剖析全球半导体产业与市场格局。报告还发布了2025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百强企业名单,显示海光信息、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位列榜单前三,寒武纪、豪威集团、比亚迪半导体、紫光展锐、通富微电、晶合集成、兆易创新位列第四至十名。

    原文链接:https://www.wicassociation.org/articles/486.html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zODE1NzE1MQ==&mid=2247582950&idx=1&sn=d685ceac3308cfbcfc110e2283873f99&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450亿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发布,上海半导体产业再“起飞”?》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4-07-31
    • 上海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镇,占全国产业比重的22.4%。2023年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下降8.2%的情况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却实现逆势增长,销售规模增长2.3%,其中,上海增长6.4%。去年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2023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7月19日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9.2%。相关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市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和服务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1%、20.7%、16.6%和13.4%。 统计局披露的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先导产业实现较快增长,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高5.2个、5.0个和0.7个百分点。同时,上海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亦实现提速,上半年上海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制造等项目的带动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1.1%。 超45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发布 近日,上海总规模达千亿的母基金正式签约发布。“上海发布”消息指出,此次发布的母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来产业基金。 据悉,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集成电路母基金”),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生物医药母基金”)以及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人工智能母基金”)合称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已于7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地均为浦东,每只母基金的期限均为15年,其中前8年为投资期,投资期最长可延长2年。根据海通证券及国泰君安7月初发布的公告,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总规模450.01亿元,重点投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等领域;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总规模225.01亿,重点投向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总规模215.01亿元,将重点投向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 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业绩喜人 目前,上海已经集聚了芯片设计、制造、装备、材料、封测、核心零配件等半导体全产业链,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得增长,今年以来,各大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业绩实现增长。芯片设计领域,7月初,韦尔股份、澜起科技两家芯片设计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均呈现高增态势。其中韦尔股份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08亿元至14.08亿元,同比增加754.11%至819.42%;澜起科技预计上半年录得净利5.83亿元至6.23亿元,同比增长612.73%至661.59%。 晶圆代工领域,在国产化浪潮驱动下,晶圆代工厂商正提速扩产,而国内两大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的发展均始于上海。2024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实现销售收入17.5亿美元,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9.7%;毛利率为13.7%,2023年第四季为16.4%,2023年第一季为20.8%;出货179万片8英寸当量晶圆,环比增长7%;产能利用率为80.8%,环比提升四个百分点。华虹半导体当季实现销售收入4.6亿美元,环比上涨1%;同比增长27.1%;毛利率6.4%,上年同期为32.1%,上季度为4.0%。设备领域,受益于半导体建厂潮持续,中微公司、盛美上海、至纯科技、华海清科等半导体设备厂商无论是业绩也迎来利好。其中,中微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5亿元,同比增长31.23%,而归母净利润则为2.49亿元,同比下降9.53%。尽管如此,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实现了同比增长15.40%,达到2.63亿元盛美上海受益于国内半导体行业设备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司销售订单持续增长,一季度营收呈现明显增长。2024年1—3月,公司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49.63%;归母净利润8018.34万元,扣非净利润8432.62万元。
  • 《集成电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4-30
    • 数字经济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而生,其本质在于信息化。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使得大数据的高效处理、存储和传输成为可能,使得原本孤立的数字世界和实体经济产生交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在集成电路,一块块芯片处理着当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的海量数据,将这些数据识别、存储、处理、传输,输出有价值的信息,用以优化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推动效率提升。 我国在数字经济的应用领域无疑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支付宝、淘宝带给人们便利的出行和消费体验,带给中小企业主畅通便捷的销售渠道。然而,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水平与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据分析,中国市场最终消费了全球23%的半导体(在中国组装后出口的不计算在内),其中仅有14%能够由中国的芯片企业供应。相比之下,美国的芯片企业供应了全球45%-50%的需求。 国家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2014年我国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地方政策。有利的政策环境为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360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75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高于全球平均;产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国内企业供应的芯片在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数字电视、智能穿戴等领域得到大量应用。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向好的发展势头下,需坚持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长期投入。我认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至少需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5-7年,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均是如此。第一阶段主要靠政府资本支持,让企业度过生存期,在市场竞争中找到位置。第二阶段由政府资本支持过渡到市场资本支持,政府重点支持企业的技术研发。第三阶段以企业为主,完全市场化运作,具备国际竞争力。 发展集成电路必须坚持开放、合作的道路,融入全球产业链,整合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这是因为集成电路产业难度高,产业链复杂,高度国际化,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闭门造车。例如,高通、博通等美国企业供应的芯片实质上是由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企业代工制造。代工企以提升对数字经济的支撑能力,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改造传统经济形态,甚至创造新的形态,加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