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龙滩水光储多能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破土动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30
  • 3月27日,湖北十堰黄龙滩水光储多能互补项目光伏电站子项目步入施工建设阶段,预计今年9月底建成投运。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2450万千瓦时,相当于1万余户城市居民一年的用电量,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5万吨。

    黄龙滩水光储多能互补项目光伏电站子项目占地面积约490亩,选址位于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凤凰山茶场,靠近十堰城区用电负荷中心,总装机容量为2万千瓦,采用“农光互补”的方式建设,即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黄龙滩水光储多能互补项目整体包含三个部分,除本次开工建设的2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之外,后续还将建设50万千瓦混合抽水蓄能电站和0.99万千瓦生态放流机组,是国网湖北综合能源公司、黄龙滩电厂携手十堰市政府共建的重点项目,项目整体建成后,每年可向电网提供7.1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为十堰电网削峰填谷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助力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支撑和服务“双碳”目标实现。

    该项目探索的水光联调技术,可为“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20993.shtml
相关报告
  • 《湖北光伏装机首超火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04
    • 炎炎夏日持续高温,正是光伏发电大显身手之时。7月31日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湖北电网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4282.82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达32.31%,光伏装机容量继今年4月首次超越水电后,又超越火电(火电装机容量4118.80万千瓦,占比31.08%),首次成为全省统调第一大电源。 长期以来,火电在湖北电力供应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电力支撑。随着“双碳”目标和湖北“三型三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光伏发展按下“快进键”,从鄂东南平原到鄂西北山区,一片片光伏板构成“蓝色海洋”,源源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今年1月至6月,湖北电网消纳光伏电量205.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85%。据测算,加上全省风电装机1038.71万千瓦,如今,湖北每用4千瓦时电就有1千瓦时来自新能源,这不仅进一步降低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更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光伏装机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电网建设与技术创新在支撑。国网湖北电力开展网架优化补强工程,通过实施500千伏孝感北、荆门东以及220千伏襄阳平林、季梁扩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孝感、襄阳、黄冈、随州等光伏集中地区消纳能力、区域外送能力和就地就近自平衡能力都得以持续提升。 国网湖北电力调控中心的新能源调度系统,借助云计算技术,可自动给出最优调控策略,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系统每15分钟对未来4小时电网运行情况进行自动校核,有效解决光伏电量消纳难题,让光伏电力能顺利并入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储能设施犹如“充电宝”,在午间光伏大发时段储存电能,夜间用电高峰时段释放电能,平抑光伏发电波动。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已服务44座新型储能电站并网,总容量达248.13万千瓦,另有2座抽水蓄能电站稳定运行,总容量127万千瓦。 市场机制也带来利好,今年6月,湖北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引导电力用户低价多用、高价错峰,进一步促进光伏消纳。“市场调节+智能调度”让午间高峰时段的光伏消纳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 《莆田涵江加快建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1
    • 连日来,在莆田市涵江兴化湾南岸湾顶滩涂海域上,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建设正酣,工人利用机械设备有序进行打桩作业、搭建光伏支架(右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奋力实现“开门红”。 作为莆田市重点项目,创能涵江兴化湾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亿元,采用“一地两用,渔光互补”模式,打造集光伏发电、现代高效渔业养殖、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渔光互补”示范项目。电站建成后,每年可提供1.5亿千瓦时的清洁“绿电”,并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军介绍,为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公司将项目合理划分为6个区域,实行专项专人的网格化作业管理,预计今年3月底完成并网发电。 本报通讯员 曾雅燕 陈琳 林亦霞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