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核安全导则《核设施实物保护》的通知》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18-02-26
  • 关于发布核安全导则《核设施实物保护》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各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法规体系,提高我国核安全监管水平,我局组织修定了核安全导则《核设施实物保护》(HAD 501/02-2018),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原《核设施实物保护(试行)》(HAD501/02-1998)自新导则发布之日起停止适用。

      附件:核设施实物保护

      国家核安全局

      2018年2月11日

      抄送: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能源局,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核技术局。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8年2月12日印发

相关报告
  • 《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7-09-21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指导全国各地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了《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主要围绕加快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以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有机结合的污染治理新机制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制订。 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目前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行过程中,污染治理责任不明晰的问题,《实施意见》明确界定了污染治理责任,指出排污者承担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第三方治理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排污单位的委托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合同约定的污染治理责任。第三方治理单位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另外,针对情况比较特殊的环境污染治理公共设施和工业园区污染治理领域,《实施意见》特别提出,政府作为第三方治理委托方时,因排污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或合同规定导致环境污染,政府可依据相关法律或合同规定向排污单位追责。 为解决目前第三方治理行业不规范的问题,《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强监管执法和鼓励第三方治理信息公开,构建第三方治理信息平台,鼓励第三方治理单位在平台公开相关污染治理信息,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可依法依规公布治理效果不达标、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第三方治理单位名单。 为使第三方治理模式较好落地,要创新第三方治理机制和实施方式,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探索实施限期第三方治理以及效益共享型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模式,鼓励第三方治理单位提供环境综合服务。以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为突破口,鼓励引入第三方治理单位,对区内企业污水、固体废弃物等进行一体化集中治理,并支持第三方治理单位参与排污权交易,以多种形式实践第三方治理模式。 针对目前政策不完善,对第三方治理缺乏有效支持的问题,《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绿色金融创新,探索引入第三方支付机制,依法依规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领域为重点,积极开展第三方治理试点示范。有针对性地建立第三方治理试点项目储备库,编制发布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目录,帮助和引导排污企业开展第三方治理工作,并及时推广成熟经验及做法。 第三方治理在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成本、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及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实施意见》的编制发布是环境保护部结合我国环保工作实际,顺应发展趋势,推动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和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科技部关于发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2-14
    • 国科发资〔2020〕28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科技部将按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要求,遴选项目择优支持,会同药监局共同组织推进项目实施,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对产品进行综合评价,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建立相应标准品并进行性能评估。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要求    1.项目应聚焦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现场快速检测的应急需求,突出结果导向,围绕疑似患者的快速诊断和密切接触人群的现场筛查这一核心目标,明确研究目标和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攻关。    2.项目研究涉及人体研究的,应按照规定通过伦理审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保藏、利用、对外提供等,应遵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应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3.项目产生的科学数据应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对项目各个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    4.获得立项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在立项批复的半个月内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达到受理要求。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3.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4.项目(课题)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对项目负责人无限项要求,无年龄等要求,只要有能力、有决心为打赢防疫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均可参与申报。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5.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三、申报方式    1. 网上填报。请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将项目申报书进行网上填报,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申报书。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项目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项目申报书格式可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0年2月8日16:00至2020年2月13日16:00。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http://service.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    2.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20年2月13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至专业机构。项目申报书须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邮编:100039   咨询电话:010-88225068   附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               科 技 部               2020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