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征求意见》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wangyang
  • 发布时间:2020-05-24
  • 《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于2002年3月28日经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条例已实施十八年,期间《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该条例的一些规定与现行法律存在不相适应之处,需要修订完善。为此,省生态环境厅在调查研究、专题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陕西省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并于今年5月报送省司法厅审查。为了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现将送审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对送审稿有修改意见,可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与依据] 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条 [保护原则] 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 [保护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供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饮用水安全负责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安全负责,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饮用水水源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 [生态保护补偿]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依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给予生态保护补偿,指导和推进饮用水受益地区与水源保护地区之间建立横向补偿关系,促进保护区和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

    第七条 [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学校、新闻媒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应当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倡导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

    第八条 [举报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劝阻、投诉或者举报。相关主管部门接到投诉或者举报应当依法处理,将查处结果向投诉人、举报人反馈,并向社会公开。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九条 [公益诉讼]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指定相关部门或者机构负责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工作,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赔偿责任。

    对破坏、污染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的行为,检察机关、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和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相关报告
  •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4-12-23
    • 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相关决策部署,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1-22
    •   环境保护部1月14日通报: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草案《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日前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介绍,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于1995年发布,该标准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土壤环保需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对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直接修改,适用于农田、果园、茶园、牧草地等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修订草案按照土壤pH条件将原标准规定的镉(Cd)限值两档细化为四档,收严了铅、六六六、滴滴涕三项污染物限值,增加了总锰、总钴等10项污染物选测项目,更新了监测规范。标准草案还据新环保法提出了实施和监督要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规定的118种土壤污染物的风险筛选指导值,依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确定,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的筛查和风险评估的启动。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鉴于土壤环境问题具有区域差异性、污染累积性,治理修复成本高、难度大等特点,两项标准均强调土壤环境反退化原则,即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低于标准限值的,应以控制污染物含量上升为目标,不应局限于“达标”;对于超标的土壤,应启动土壤污染详细调查,进一步开展风险评估,准确判断关键风险点及其成因,采取针对性管控或修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