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气候变化和海洋变暖之间建立了新联系》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0-29
  • 发生过一次的事情,就有可能再次发生。

    这是多伦多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海洋科学家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发出的警告,该研究显示了在超过五千万年前,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如何显著地改变了地球海洋的化学性质。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当代全球碳排放继续增加,未来海洋中的许多鱼类可能面临风险。

    “我们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不仅与极端天气事件有关,而且还有可能改变海洋的结构,给渔业带来未知的后果,”该研究的合作者、地球科学系教授UliWortmann说。

    这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

    “我们证明,上一次向大气中注入大量二氧化碳大约在5500万年前,不仅使地球变热,也明显地改变了海洋的化学性质,这就是所谓的古新世-始新世最大热量,”沃特曼说。

    “这将影响在海洋深处生活或下潜的鱼类,”沃特曼说。“最值得注意的是,它会影响金枪鱼和鲸鱼这样的高级捕食者,进而反过来对居住在海平面200米以下商业上关联性更强的浅水区鱼类产生连锁反应,还有那些生活在海平面1000米以下的中深度鱼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与海洋中的氧气损失密切相关,这是第一次证明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大到足以将部分海洋变成有毒的啤酒。”

    虽然研究人员无法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影响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他们表示,这种转变是很快的。

  • 原文来源: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8/07/18/science.aar8658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利用古海洋化石解开长期以来的气候难题》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01-20
    • 卡迪夫大学的科学家揭示了在 1400 万年前的最后一个 全球变暖时期地球的气候行为。在此期间,被称为中中新世 暖期,全球温度比今天的平均温度高 3~4 度,与 2100 年的 估计值相似。这个时期发生在 1500~1700 万年前,地质学家 数十年来试图解释造成全球变暖的最初原因以及后来地球上存在的环境条件,如火山爆发与增 加的碳埋藏量之间的联系。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 员使用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沉积岩长岩心中提取海洋化石的化学成分,以识别中中新 世暖期生物曾经生活过的海水温度和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哥伦比亚洪水玄武岩的大规模火 山喷发将 CO2 释放到大气中,并导致海洋 pH 值下降。由于全球温度上升,海平面也上升,淹 没了大片大陆。这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可以埋藏沉积物中的大量的碳,并将火山碳从大气中转 移到海洋。我们知道当前的气候变暖要比中中新世暖期快,因此我们无法依靠这些缓慢的自然 反馈来抵消全球变暖。但是这项研究仍然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处于温暖模式 时的工作方式。 相关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792-0 (杨娅敏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大气科学家在新的研究中提供了气候变化的线索》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3-22
    •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新的北极报告显示,北极气温升温的速度是整个地球的两倍,且趋势并未放缓。与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水平相比,该地区的海冰现在以每十年平均12.8%的速度下降。 虽然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人类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北极变化的罪魁祸首,但其升温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原因仍然存在争议。 UAlbany的Aiguo Dai转向从历史数据和未来气候模型预测中寻找答案。他的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几乎所有北极海冰都已融化,直到22~23世纪,北极扩增才会减少。 “海冰的消失正在导致北极地区的快速变暖,北极海冰的融化不仅会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等问题,还会大大加剧该地区未来几十年的变暖,” Dai说。“这也可能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天气模式,导致冬季极地涡旋更频繁地侵入美国大陆” 温室气体因其对地球表面的变暖效应而闻名。鲜为人知的是,与人类和生物排放相关的气溶胶粒子也会破坏我们的气候。 Fangqun Yu是大气科学研究中心(ASRC)的高级研究员,是一名气溶胶专家,他使用先进的气候模型来研究它们的形成和演化。最近,他与一群顶尖的气候科学家合作,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或“土地利用”的改变如何通过一种称为有机成核的过程,影响植物排放新气溶胶粒子的形成。“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考虑与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相关的有机气溶胶成核的变化,我们可以减少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