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学家开发多孔电池层 可使锂硫电池具有高容量和长寿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1
  • 锂硫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储能解决方案。科学家们已不断取得令人兴奋的进展,使其更接近商业现实。最新的进展来自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层状组件,作为“拼图”的关键部分,为这些设备提供了高容量和长寿命。

    锂硫电池的前景超出了其在每次充电时持有更多能量的潜力,其容量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至5倍。锂离子电池依赖于钴、锰和镍等金属,而采购这些材料需要付出环境和人道主义成本,随着世界向电动交通的转变,供应预计将变得紧张。

    相比之下,硫是丰富而廉价的,但采用硫的电池却因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而出现了稳定性问题。在运行过程中,会形成称为多硫化物的小颗粒,给电池的阳极带来麻烦,并大大缩短设备的寿命。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希望的方法,其中包括整合凯夫拉纤维以抑制多硫化物颗粒的移动,并使用一种罕见的硫的化学相来完全防止它们的形成。蒙纳士大学的团队在采取另一种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功,该方法专注于位于电池两个电极之间的分离层。

    科学家们开发了这种重要的中间层的新版本,具有独特的表面化学和均匀的孔隙网络,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移动。同样重要的是该层对锂离子传输的影响,促进它们的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设备的充电和放电速率。

    领导这项研究的Matthew Hill教授说:“锂电池中间层位于电池的中间,使电极分开,它帮助锂从电池的一边更快地到达另一边。新的中间层克服了上一代锂硫电池较慢的充电和放电速度。”

    据称,该设计为阳极提供了出色的保护,并具有出色的容量保持能力,科学家们在数千次循环中展示了其性能。

    研究第一作者Ehsan Ghasemiestabanati说:“夹层阻止了多硫化物,一种在这种类型的电池内形成的化学物质在电池上移动;多硫化物干扰了阳极并缩短了电池寿命。这意味着电池可以被充放电多达2000次而不会失效。”

    科学家们说,这种类型的电池可以使电动汽车每周只需要充电一次,并使可充电电池比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更具有可持续性。

    Hill教授说:“这些电池不依赖于矿物,而随着电气化革命的进行,这些矿物将缺乏供应,因此这是朝着更便宜、更清洁、性能更高的电池迈出的又一步,这些电池可以在澳大利亚制造。”

    这项研究发表在《材料化学杂志A》上。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
相关报告
  • 《俄罗斯科学家发现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和快速充放电方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03
    • 俄联邦研究中心“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下属的基连斯基物理所与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和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的科学家提出,使用石墨烯与单层二硫化钒薄膜的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将使电池的容量和充电-放电速度得到提高。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杂志上。 现在,锂离子电池是许多设备(从手机到电动汽车)最普及的电源。与传统电池相比,这些电池的比容量高、使用寿命长和安全性好。尽管有这些优势,增加电池的容量和提高充电速度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锂离子电池的物理基体是由多孔聚合物材料分隔开的两个电极,即阳极(正)和阴极(负)。充电时,电流把锂离子从阴极移动到阳极,而电池使用时,锂离子向相反方向移动。当电池电量耗尽时,电极之间锂离子的移动能力很低,这就是为什么智能手机买了几个月后,需要比原来更频繁地充电的原因。 现在,使用石墨烯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石墨烯是一种独特的二维材料,因发现该材料在2010年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它的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和弹性好。石墨烯可广泛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包括储能设备。 俄科学家研制的复合材料是由两种异质层(石墨烯和二硫化钒)组成的二维结构,这种薄片的厚度大约为1纳米。研究证实,不仅可以把锂离子限制在该材料的表面上,而且还可以约束在层间的空间里,最终结果导致材料的高比容量。 科学家估计,该复合材料的正极材料容量可达569mAh/g,比现在锂离子电池最常用于阳极的石墨要高出几乎一倍。理论计算表明,石墨烯和钒的化合物不仅保证电子转移的效果好,而且确保了材料的机械强化。 除了容量之外,该复合材料关键的特点是锂离子在材料内部的迁移率高。这就可以快速给电池充电或者给大功率设备供电。此外,离子的高迁移率能够使电池在低温下正常工作。 在研究中科学家还发现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在材料充填锂离子后,也能够在复合材料里保持石墨烯独特的电子特性。科学家认为,这种效应为控制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新的可能。这项研究得到了俄联邦教育科学部和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的资助。
  • 《科学家将开发大规模储能电池技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29
    • 随着电动车和新能源储能需求上升,业界期待更好的电池技术,其中液流电池在大规模储能系统方面具有很好前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26日表示,该校学者已获得欧盟资金资助,开发新一代液流电池技术。   帝国理工学院宋启磊博士获得了欧洲研究理事会科研启动基金总值150万欧元(约合16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他的团队将与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以及欧洲和中国的机构合作开发这种电池技术。   宋启磊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是把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封装起来,有机电解液热稳定性受到限制,容易发生爆燃,安全性受限;相比之下,液流电池将可以充放电的电解液材料和电堆单元解耦,这样正负极电解液可以单独储存在容器中,然后通过泵输送到电池内部实现充放电,安全性高,能量可长久储存,非常适合大规模的储能系统应用。”   当前,比较常见的液流电池是全钒液流电池,这种电池采用的是商业化的离子交换膜和钒材料,但活性材料和隔膜的成本都很高,限制了液流电池的大规模使用。宋启磊在帝国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中向记者展示了液流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隔膜。这种材料的性能显著制约着液流电池性能和生产成本等因素。   他说:“我们希望开发新型纳米多孔隔膜材料和低成本的电解质材料,通过分子设计从根本上提高膜的离子传导能力和选择性,结合纳米加工技术制备纳米膜,集成新型的电解质材料,有望开发下一代新型、廉价、环保、高能量密度的液流电池技术。”   据团队介绍,新型膜材料技术不但可用于电池,未来在污水处理、气体净化等能源与环保领域也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