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6-28
  • 对湘江流域水系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Sb、Zn)含量进行统计分析,以地累积指数(Igeo)为参数分析了1982年以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采用富集因子法和对数回归模型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水生生物风险,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别了重金属的可能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近30a以来重金属元素的Igeo大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长株潭地区和衡阳地区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的Igeo逐渐降低.湘江流域污染程度最高的重金属元素为Cd,其次为As和Hg,郴州地区呈现出以Cd为主,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具有很强的潜在水生生物危害性,是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可能的2个主要污染来源为采选、冶炼废水的排放和尾矿库的泄漏,岩石的化学风化和河流的搬运作用.

相关报告
  • 《贵州普定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01-10
    • 为揭示普定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于2016年5月在普定水库大坝区(S1)、梭筛区(S2)、风景区(S3)、三岔街区(S4)、陇箐村区(S5)共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沉积物柱状样品,并分析了沉积物中Cr、Ni、Cu、Zn、As、Cd、Pb和Hg共8种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含量分别为(151.8±24.0),(82.1±5.4),(150.3±26.8),(546.9±180.3),(48.7±12.1),(3.9±2.6),(284.9±188.5),(0.23±0.13)mg/kg,均高于贵州省土壤元素背景水平.在水平方向上,Zn、As、Hg的含量分布较均匀,Cr、Ni、Cu、Cd、Pb具有显著差异性(n=34,P<0.05);在垂直方向上,Hg污染积累较小;Cu、Zn、As、Cd、Pb由下层至中层开始积累,向上有所降低,Cr、Ni含量在下层保持稳定,向上开始降低,表明7种重金属污染已开始减轻.3种评价方法均显示出普定水库沉积物污染严重,地积累指数与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均指出Pb污染最强、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指出Cd生态风险最强,表明Pb、Cd为主要污染物.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r、Ni分别与Zn显著正相关,以及Cu、Zn、As、Cd、Pb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1由Zn、As、Cd、Pb构成、主成分2由Cr、Ni构成,指出了水库周边矿产开采和工业排放分别是普定水库沉积物中Zn、As、Cd、Pb和Cr、Ni的主要贡献者.
  • 《高新沙水库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03-02
    • 为探究拟建高新沙水库库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本文通过对库区4层土壤(0~50 cm、50~100 cm、100~200 cm、200~300 cm)中8种重金属(Cu、Zn、Cd、Pb、Ni、Cr、Hg、As)含量测定,利用ArcGIS技术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库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As在各层土壤中轻微超出土壤环境标准筛选值(GB15618-2018),超标范围4.17%~35.71%,但最大超标倍数仅为0.39;Cu在前两层轻微超标,超标率分别是47.92%(0~50 cm)和11.63%(50~100 cm),后两层均未超标(100~200 cm和200~300 cm);Cd、Pb和Hg在极个别点位轻微超标,其他3种重金属Zn、Ni和Cr均未发现超标现象。土壤中Cu、Zn、Pb、Ni、Cr和As等6种重金属的单项潜生态风险指数(Er)值均远远小于40,而且库区94.12%土壤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值小于150,这表明库区土壤重金属总体生态风险处于安全级别。对比广东现行的大部分水库重金属含量,除了As含量略微高于部分现行水库含量,高新沙水库土壤中7种重金属低于或接近现行水库水平。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风险极低,可适用于水库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