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是造福人类的千年大计。在古代,京杭大运河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近代,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成为支撑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通道。修建陆海连通的运河工程,能够提高内陆出海效率、增强出海和出港效能,是振兴区域经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途径。数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大型运河工程建设稀少,导致运河工程的建造理论和工程体系疏于提炼,低碳建造的相关研究更是仅处于萌芽阶段。因此,从建造全过程视角出发,剖析运河工程低碳建造的基本技术问题并探讨科学应对策略是当务之急。
肖建庄教授等梳理了我国古代运河工程和现代运河的建设情况,从重大基础设施低碳发展共性、运河工程低碳建造个性的角度明确了运河工程低碳建造的必要性。新时期运河工程建造的难点是在保障运河工程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升建造低碳性,因而运河工程低碳建造的基本技术问题集中在低碳性保障方面;依托平陆运河这一世纪工程的低碳技术攻关实践,着重凝练了运河建筑材料高效运用、运河新旧构件高效利用、运河多维固废循环再生、运河耐久性保障及沿线生物多样保护、运河施工与运维低能耗等基本技术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由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再生、韧性化、可再生能源构成的5R低碳建造技术框架,为解决运河工程低碳建造的基本技术问题提供了系统性构思和关键要素。
我国运河工程低碳建造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提出建议学术界和工程界持续保持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关注、思考与研究,尽快完善我国运河工程低碳建造的理论与技术,更好保障未来国际国内的运河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