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科学:运河工程低碳建造基本技术问题及对策》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 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4-12-18
  • 运河是造福人类的千年大计。在古代,京杭大运河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近代,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成为支撑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通道。修建陆海连通的运河工程,能够提高内陆出海效率、增强出海和出港效能,是振兴区域经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途径。数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大型运河工程建设稀少,导致运河工程的建造理论和工程体系疏于提炼,低碳建造的相关研究更是仅处于萌芽阶段。因此,从建造全过程视角出发,剖析运河工程低碳建造的基本技术问题并探讨科学应对策略是当务之急。

    肖建庄教授等梳理了我国古代运河工程和现代运河的建设情况,从重大基础设施低碳发展共性、运河工程低碳建造个性的角度明确了运河工程低碳建造的必要性。新时期运河工程建造的难点是在保障运河工程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升建造低碳性,因而运河工程低碳建造的基本技术问题集中在低碳性保障方面;依托平陆运河这一世纪工程的低碳技术攻关实践,着重凝练了运河建筑材料高效运用、运河新旧构件高效利用、运河多维固废循环再生、运河耐久性保障及沿线生物多样保护、运河施工与运维低能耗等基本技术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由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再生、韧性化、可再生能源构成的5R低碳建造技术框架,为解决运河工程低碳建造的基本技术问题提供了系统性构思和关键要素。

    我国运河工程低碳建造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提出建议学术界和工程界持续保持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关注、思考与研究,尽快完善我国运河工程低碳建造的理论与技术,更好保障未来国际国内的运河工程建设。

  • 原文来源:肖建庄,俞才华,夏冰,等.运河工程低碳建造基本技术问题及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24,26(04):210-221.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协发布2024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linana
    • 发布时间:2024-07-04
    • 7月2日,在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协发布2024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据介绍,今年的征集发布活动共收到102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和高校科协推荐的597个问题难题,涵盖数理化基础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空天科技、农业科技、生命健康等十大领域。中国科协号召一批知名院士专家和国际组织参与问题难题凝练推荐,129位院士专家经过初选、终选等环节,严格评议把关,最终选出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和十大产业技术问题。中国科协方面表示,将持续关注发布的问题难题,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问题难题集智攻关,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汇聚强大科技力量,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包括: 1.情智兼备数字人与机器人的研究 2.以电-氢-碳耦合方式协同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煤电绿色转型 3.对多介质环境中新污染物进行识别、溯源和健康风险管控 4.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 5.多尺度非平衡流动的输运机理 6.实现氨氢融合燃料零碳大功率内燃机高效燃烧与近零排放控制 7.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是否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8.通过耦合与杂化实现柔性材料的功能涌现 9.人类表型组微观与整体的复杂关联及其机制解密 10.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因素与免疫疗法的互作及机制研究 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包括: 1.工业母机精度保持性的快速测评 2.大尺寸半导体硅单晶品质管控理论与技术 3.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拱坝的安全可靠性研究 4.冰巨星及其卫星就位探测飞行器技术研究 5.介科学支撑多相反应器从实验室到工业规模的一步放大 6.深远海海上综合能源岛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7.空间多维组学引航下一代分子病理诊断革新 8.基础设施领域自主工程设计软件问题 9.以高通量多模态的方式实现脑机交互 10.通过高效温和活化转化及大规模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生态碳平衡 十大产业技术问题包括: 1.通过精准化学实现药物和功能材料的绿色制造 2.采用清洁能源实现低成本低碳炼铁 3.云网融合技术在卫星互联网中的应用 4.基于数字技术的碳排放监测方法研究 5.自主可控高性能GPU芯片开发 6.饲料原料豆粕玉米替代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 7.构建珍稀濒危中药材的繁育技术体系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8.高端芯片制程受限背景下实现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9.应用AI眼底血管健康技术促进相关代谢疾病分级诊疗 10.基于CTCS的市域铁路移动闭塞系统的突破
  • 《六十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8
    • 27日,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洪对外发布了由中国科协组织征集遴选的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涉及公共安全、空天科技、信息科技、医学健康等12个领域。李洪说:“这些(问题)代表了我国科技领域真正的‘硬骨头’。” 据介绍,2018年1月起,中国科协通过所属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组织开展了“2018年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活动”。征集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关注的重点领域、《“十三五”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等,确定了数理化基础科学、信息科技、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先进材料、能源环境、农业科技、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空天科技、地球科学、医学与健康等12个学科及技术领域。 征集活动得到了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的大力支持和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响应。有76家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积极参与,7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与撰写,1142位专家学者参与推荐,2142名科研一线科学家参与初选,54名学科领军专家参与复选,33名院士专家参与终选,最终遴选出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入选问题难题一定程度显示出我国科技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学科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的关注点在量子惯性导航、空间天气预报、岩石圈构造应力场等方面。公共安全领域的关注点重点集中在煤矿重特大灾害智能报警、工程结构安全长期智能监测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协同等方面。交通运输领域的关注点集中于高铁列车运行控制、道路和隧道修建、路网全感知和地下交通及物流系统等方面。空天科技领域集中在天地往返、飞机级系统架构设计及仿真、高精度动态测量等方面。能源环境领域重点在电力储能、制氢技术、海洋生态系统储碳、生物多样性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等方面。农业科技领域的关注点在绿色农药、有机废物转化和植物生长调控等方面。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点集中在基因调控、脑科学、细胞命运决定机制等方面。数理化基础科学领域的关注点涉及物理化学基础、单分子化学反应、量子电动力学、宇宙重元素起源,以及极端条件下的可控燃烧等方面。先进材料领域科学家较感兴趣的是热电材料、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以及新型智能复合材料等方面。信息科技领域集中在类脑计算、认知物联网、量子密码算法设计,以及人机情感建模与交互等方面。医学健康领域集中在肿瘤、老年性痴呆、精神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以及免疫微环境等方面。智能制造领域入选的问题难题重点集中在人机共融关键技术、力光量子传感、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先进微纳机器人技术等方面。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问题难题依托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征集产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一线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科学热点和技术难点问题,无功利性,评选结论供社会各界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据了解,中国科协今后将建立长效机制,组织智库研究,有效整合和深度挖掘科协学术资源,引领中国科技界多提问题、提好问题,加强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的导向作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