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风险关系的荟萃分析 》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 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6-03-18
  • 目的 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5月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评估丙型肝炎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借助RevMan 5.3软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露风险比值比进行定量合成分析.结果 分析共纳入14项病例对照研究和2项队列研究,异质性检验显示16项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I2 =72%,P<0.0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组与对照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露风险合并比值比为3.96(95% CI为2.63 ~5.95,P<0.05).16项纳入研究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显著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风险.

相关报告
  • 《荟萃分析的系统评价:肝细胞癌患者直接作用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性。》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12-08
    •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直接作用抗病毒(DAA)治疗具有很高的治愈性和耐受性。 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DAA治疗的最佳时机仍不清楚。 有关DAA治疗HCC患者疗效的数据将为这一决策提供依据。
  • 《埃及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II-DQB1型等位基因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多中心家族研究》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6-10-18
    • 丙型肝炎感染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 HLA-DQB1等位基因被认为在针对HCV的免疫应答中具有有效作用,包括对这种感染的易感性和保护机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HLA-DQB1等位基因在HCV基因型4感染的结果中通过基于家庭的关联研究的贡献。招募具有HCV的埃及家族(324)用于本研究(324个指示RNA-HCV阳性,225个阳性代表慢性丙型肝炎病例,582个家族成员阴性HCV-RNA [对照],其中63人自发清除了病毒。所有受试者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SSP-PCR)和基于序列的分型(SBT)方法对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基因分型。与对照相比,DQB1 * 02:01:01携带的频率在感染患者中显著更高,自发清除病毒(OR = 5.47,P <0.0001和OR = 6.5234,P <0.0001)和携带DQB1 * 03:01:01:01等位基因的人显著高于清除(OR = 0.2889,P <0.0001,OR = 0.3016,P <0.0001);另一方面,DQB1 * 06:01:01和QB1 * 05: 01:01:01等位基因与感染无关(感染和清除患者的比较显示OR为2.1598 [P <0.01]),但在用Bonferroni公式(PC> 0.05)和OR = 1.3523调整后变得不显著, P> 0.05。该研究显示,HCV的清除与DQB1 * 03:01:01:01等位基因和与风险等位基因DQB1 * 02:01:01相关的HCV感染的长期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