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崎土压力平衡盾构机订购曼谷捷运橙线工程。》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8-03-27
  • 东京,2018年2月23日-川崎重工有限公司今天宣布从泰国的CKST合资公司收到一份三面盾的订单。*这些机器将用于曼谷地铁系统橙色线的隧道施工。川崎重工的职责包括设计、制造和海上运输的盾机,预计将在2019年2月至8月之间交付。

    该机器将用于MRT橙色线建设项目(约)的第一阶段(东段)。全长39.5公里,旨在纾缓曼谷市中心的交通挤塞情况。合约E01段的东行及西行轨道,将挖掘总长度为12.3公里的隧道。4.2 km)和合同E02部分(约项目的2.0公里,计划于2021年完工。该设备(直径:6.58 m)采用土压力平衡设计,有效地在曼谷地下的软土中进行隧道掘进。在盾构机技术的基础上,川崎的机器通过软土层进行隧道掘进,通过螺旋输送装置挖掘土壤,从而在挖掘土壤的过程中保持地下水的压力。他们还增加了刀头旋转的能力,以方便在地下的混凝土桩的切割,以及一种特殊的刀具设计,使其能够从刀头的后面更换。根据施工地点的特点选择了规格。

    根据最新的订单,川崎已经收到了来自泰国的19台盾构机的订单(包括曼谷MRT的10台),以满足MRT蓝线建设和线路延伸等项目的需求。在国内和国际上计算所有的盾和隧道掘进机(TBMs),该公司总共收到了大约1400份订单。川崎的这一最新订单是由于对其过去的隧道掘进技术的高度赞扬,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具有挑战性的隧道条件下进行的。

    因为曼谷计划继续为一些项目进行地下工程,比如橙色线的第二阶段和紫色线的延伸。23.6公里),川崎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来自泰国的盾机订单。新加坡、印度、越南和中东和中东国家也在规划地铁项目,这意味着对隧道钻孔机的稳定需求可能会持续到整个亚洲市场的中长期。今后,川崎重工将积极拓展在日本和海外市场的销售,以保护机器和TBMs。

    * CKST合资企业

    CH. Karnchang Public Company Limited与中泰工程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国的合资企业。各公司承接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

    ——文章发布于2018年2月23日

相关报告
  • 《我国盾构机从0到世界第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29
    • 9月29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中铁自主研制的第1000台盾构机,在郑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线。这台直径8.64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粤海14号),将用于广东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12年前,中国盾构机还是0 “盾构机,实际上是中国人的‘争气机’!”在下线仪式现场,中铁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卓普周说,在2008年以前,盾构机的关键技术还被国外垄断,国内使用的盾构机严重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设备需要外国专家远渡重洋进行检修。昂贵的进口成本,低效的设备维护,耗时的跨国沟通,中国在盾构机的应用上处处受制于人,严重影响着中国基建的效率和发展。 “盾构关乎国家建设,一定要造出属于中国人的盾构!”这是最早一批使用国外盾构机的中铁人共同的梦想。 经过多年探索与努力,我国研发团队突破核心技术封锁,2008年研发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次年,中铁装备成立,在郑州建立了国内最大盾构研发制造基地,拉开了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 “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造中国最好的盾构,造世界最好的盾构。”在中铁装备盾构车间的三句醒目标语,既是对中铁装备盾构机腾飞之路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中国工业自强不息奋斗史的缩影。 从2008年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线,到如今盾构订单超过1200台、出厂1000台、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盾构行业领先者,支撑中铁装备快速发展、中国盾构机产业爆发的,正是创新创造。 最近3年,中国盾构机产销量世界第一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隧道掘进机可穿山越海,是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端装备。 2013年12月,中铁装备成功研制了超大断面矩形盾构,首次将矩形盾构用于城市下穿隧道和地下停车场的施工;2016年10月,为浩吉铁路白城隧道定制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蒙华号”,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ITA (世界隧道协会)“科技项目创新奖”,标志着中国在异形盾构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8年,用于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鄞南区间工程的国内首台联络通道盾构机成功应用。 中国是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最复杂、修建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涌现出了以中铁装备为代表的中国隧道掘进机企业的佼佼者,诞生了中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等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产品,并不断向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首台发起冲锋,在世界隧道掘进机领域刷新中国高度。 2012年中铁装备第一台盾构机走出国门,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至今,中国盾构机先后应用到新加坡、意大利、波兰、澳大利亚、法国等世界各地,中铁装备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中国盾构下一步将挑战18米直径的世界纪录,一个盾构机就有六层楼那么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此前一天, 9月28日,格鲁吉亚KK公路项目世界最大直径(15.08米)硬岩掘进机发运。
  • 《国产盾构机终于有了自己的主轴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8
    • 由中铁隧道局、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应用于施工的国产盾构机主轴承,今天在合肥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标志着国产盾构主轴承已经具备替代进口主轴承实力,我国盾构机核心部件国产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主轴承被称为盾构机的“心脏”,承担着盾构机运转过程的主要载荷,是刀盘驱动系统的关键部件。此前,我国盾构机已接近世界最先进水平,但最关键的主轴承全部依赖进口,每年仅主轴承进口费用就要10亿元,成了我们的“卡脖子”技术。 此次通过评估验收的盾构机主轴承直径2.6米,设计寿命1.5万小时,从2016年11月投入现场使用到2018年3月完成施工任务,已连续工作1300小时,完成了预期目标。累计掘进2369.65米,最高日掘进28.5米,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异常,性能达到盾构机新机水平。工信部相关人员出席此次评估会。通过对主轴承的制造、使用状况、监测情况进行论证,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宇、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械分会秘书长宋振华等专家组成员认为,国产盾构主轴承在工程应用中运行平稳可靠、工艺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外同类产品,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可向行业内推广。 2007年,洛轴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全断面掘进机关键技术”——土压平衡盾构主轴承研制工作,在盾构主轴承设计分析技术、大模数齿圈单齿背冷感应淬火技术、表面淬火硬化层深度无损检测、精密加工工艺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此基础上,中铁隧道局牵头,联合洛轴,又于2015年组建了“大直径复合盾构主轴承研制”科研团队,开展6—9米盾构主轴承研制。2016年9月,联合研制的盾构主轴承通过出厂验收,并在中铁隧道局承担施工的合肥轨道交通三号线开始工业性试验。2018年3月成功完成施工任务。 接下来,这台盾构机将转战合肥轨道交通四号线6标项目,承担2.7公里掘进任务。洛轴也将继续优化和提升盾构主轴承研制水平,提高其产业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