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全面聚焦人工智能》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 高楠
  • 发布时间:2024-10-29
  • 记者日前从世界互联网大会获悉,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全面聚焦人工智能,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等议题举办20余场分论坛。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处负责人表示,2024年乌镇峰会将在往年特色基础上持续推陈出新,颁发“世界互联网大会杰出贡献奖”,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设立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合作计划,发起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研修院项目,举办全球互联网人才卓越计划研修班等。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19日至22日在浙江乌镇举办。(记者 王思北)
    (责编:卫嘉、白宇)
  • 原文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1002/c1004-40332386.html
相关报告
  • 《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深入发展 ——2018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侧记》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0-09
    • 历时两天的2018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已在青岛圆满举办。本届大会以精彩的理论演讲、生动的案例分享以及形式多样的平行论坛,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工业互联 融通共享”的主题,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近1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尔、华为、PTC、亚马逊、ABB等国内外领军企业的商界精英齐聚岛城,凝聚智慧,达成共识,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深入发展。 智能制造成大会热议话题 智能制造是本次峰会热点话题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济在主题报告中,阐述了制造强国战略的意义、智能制造对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推进智能制造的技术路线,并赞扬青岛以海尔COSMOPlat、酷特智能为代表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模式和解决方案平台已经走在全国前面。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周济表示。 他认为,智能制造可以归纳出三种基本范式,一是数字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第一种基本范式,也可以称之为第一代智能制造。二是互联网+制造,实际上是互联网+数字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第二种基本范式,也可以称之为第二代智能制造。三是新一代智能制造,这是智能制造的第三种基本范式,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将从根本上引领和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 “智能制造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西方顺序发展智能制造的三个阶段,中国应该发挥后发优势,采取三个基本范式,走一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的创新之路。” 周济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认为,智能制造是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在融合中形成了四项关键技术:一是交互技术,二是感知技术,三是学习技术,四是决策技术。这四项技术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关联很大,而制造技术包括设计技术、加工技术、装配技术、服务技术。 “我们要把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起来,我们要搞智能制造,就要把交互技术、感知技术、学习技术、决策技术应用到我们产品的设计、加工、装配、服务等环节中来。”谭建荣指出。 在会议现场,记者了解到,青岛已经有很多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尝到了“甜头”。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龙告诉记者,实现了智能制造以后,公司生产效率提升了46.5%,运营成本降低了41.3%,人均销售收入提高了410%,产品的不良率也下降了75%。据介绍,森麒麟建设了一套智能轮胎生产、经营、决策系统,通过管理信息化与设备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利用各种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智能工厂建设过程中,以实践探索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了基础数据的规范化、设备集成一体化、计划排程精细化、制造过程协同化、数据采集智能化。建立了智能化工厂标准化模块,在开发端、设备端、销售端深度钻研,实现以智能化工厂为核心,向上连接智能化平台,向下连接大数据、智能营销平台的一体化智能工厂示范模板。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 为营造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环境,我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互联网的政策文件,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体系、平台建设和应用路线图基本形成。如何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发展同样也成为本次大会的焦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互联网是以人为主的,工业互联网是以物为主的;互联网是全球联网,工业互联网主要是企业内联网;互联网的终端主要是PC和手机,而工业互联网的终端有很多;互联网对性能的要求是一般的,而工业互联网有着特别的要求;互联网是共性的,工业互联网在不同行业、甚至同一个行业的不同工厂都是个性的。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载体,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数字产业化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技术与产品,产业数字化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市场,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动能。此外,工业互联网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IT和OT的融合,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邬贺铨指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表示,工业互联网发展离不开三要素,其中数据是基础,设备与产品是基本对象,人是目的。大数据可以提供精准预测,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比如在核心零部件上安装传感器,通过数据分析调节生产,改变操作习惯,从而降低飞机的油耗。智能化生产线可以通过搭载软件减少多样性,简化零部件,“一件多用”,降低成本;建设虚拟车间,观看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从而全方位掌控零部件。智能制造可以提供开放的、创新的、群体的智慧,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增强、扩展人的功能,释放个体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谭建荣告诉记者,工业互联网技术在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中,技术上还存在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就是异构集成,我们现在很多企业用了很多的软件,但是没有一个企业只用一种软件,都用CAD、CAPP、MES、ERP软件等,这么多软件的数据结构基本上都是异构的,这个异构的数据如何共享、如何集成,始终是融合的一个难点。第二大障碍是数据如何实时共享。第三大障碍是需要的数据和知识如何及时推送。 如何解决这三大障碍?谭建荣总结出了十大关键技术。一是客户需求与概念设计的深度融合,创新设计必须要把客户的需求与产品的概念设计深度融合起来。二是产品强度、高度、耐热性、可靠性、抗冲击性等这些物理性能如何跟几何模型深度融合起来。三是数字样机和计算实验深度融合。四是制造资源与制造知识的深度融合。五是生产的作业流程与时序的节拍深度融合,避免无效的工时,进行高效、高质量的生产,这就涉及作业流程与时序节拍的深度融合技术。六是精准生产与现场管理的深度融合。七是人、机器人和机器三者协同工作、深度融合。八是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九是批量产品与客户定制深度融合。十是软件技术与硬件设备的深度融合。 中外企业加紧布局 中外知名企业分享经验是本次大会亮丽的风景线,通过主题演讲,记者感受到中外企业已经在工业互联网产业加紧布局,力图掌握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 海尔集团副总裁孙京岩在演讲中分享了海尔从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体系和高质量的人到生态圈、生态收入、生态品牌的探索,以及COSMOPlat的发展理念与前景。据介绍,海尔COSMOPlat依托开放平台,聚合全球一流资源,协同创新,开放共享,共创共赢。海尔COSMOPlat平台App生态是算法模型最多的App,通过平台赋能开发者,构建用户和开发者双向迭代的生态体系,已率先实现了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的全面落地。 孙京岩表示,到目前为止,海尔COSMOPlat平台已经覆盖了衣、食、住、行、养等15个行业,COSMOPlat作为人单合一模式的载体,为世界贡献一个全球引领的大规模定制模式,打造世界级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平台。 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敖志强强调,东方国信在构建工业互联网大生态方面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成立了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及培训学院,筹集了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也进行了多批次的创新大赛。 瑞士ABB公司中国工业业务发展和战略发展总监张军告诉记者,通过应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研发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还能实现生产设备的预测性的状态监测维护。 本次大会成果丰硕 今年是青岛连续第四年举办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过去三年来,青岛市围绕落实首届大会达成的六项青岛共识,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培训基地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国际产业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与产业联盟率先建成运营;培育了8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6个智能工厂、148个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示范项目,海尔获批主导制订大规模定制模式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国际标准,酷特智能牵头制订了服装定制通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跨区域、跨行业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加快形成,为青岛工业发展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注入了新动能。 本届大会在前三届运作和培育的基础上,方向性更强、权威性更高、实效性更优、影响更广泛、成果更丰硕:全球200多家媒体刊发转载大会相关新闻报道;青岛科技大学、北京东方国信、360企业安全、橡胶谷集团、青岛前湾集团等联合成立“化工橡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青岛工业安全研究院”在高新区落地;青岛本土企业森麒麟、元启智能、前丰帽业等的示范案例分享,为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鲜活的青岛方案和样本,彰显了青岛在工业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进一步推动青岛制造业与最新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融通共享,提升青岛制造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地位。
  • 《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呈现五大亮点》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7-04
    • 为把握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交流平台,6月30日,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宣布,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10月22~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并决定自2019年起,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永久落户北京市顺义区。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孔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王强,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袁鹏,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副区长支现伟主持。 智能化网联化重塑产业格局   当前,世界汽车产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智能化网联化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并孕育一个汽车行业快速转型升级的新时代。瞿国春指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不仅能在经济层面上带动汽车电子、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还可以通过与智能交通系统的结合,在社会层面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支现伟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已写入《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支现伟介绍,当前,北京市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已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和品牌优势,聚焦前瞻性基础技术和重大攻关任务,在自主创新研发、技术成果落地、技术应用平台和配套链、价值链、供应链完善上取得重要突破,为智能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特别是顺义区规划了20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示范区,封闭测试场、全开放测试道路、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小镇、5G车联网示范等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初具规模。 汽车大会将呈现五大亮点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瞿国春表示,自2018年创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时就致力于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产业趋势及应用峰会。从2018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举办情况来看,取得了良好成效,共举办了十余场专业论坛及同期互动体验活动,参会人数超过6000人次;同期展览规模达到3.5万平方米,参展商180余家,参展车辆160余辆,总观展人数超过8万人次。   瞿国春介绍,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2018年的基础上将呈现“三广两新”五大亮点:一是组织机构广,大会主办机构全面升级,五家主办单位群策群力,携同推进;二是参与国家广,国际化特征进一步加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知名学者、权威专家、企业代表等深入探讨,广泛交流;三是论坛内容广,高峰论坛内容全面拓展,四个阶段的主论坛、5场专题论坛、6场主题活动全面研判产业态势,洞察战略机遇;四是5G场景新,利用5G场景全新展示“人—车—路—云—网—城市”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五是跨界融合新,企业跨界融合智领出行,10大专业展区全面展示汽车、交通、互联网、通信等领域的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