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行业高质量发展成唯一出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4-25
  • 4月19日在扬州召开的2018国际环氧精深加工产业新技术新未来高质量发展论坛达成共识:环氧行业的唯一出路是高质量发展,应从布局集群化、力拓新应用、打造隐形冠军等方面发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出席会议。

      “环氧乙烷布局与下游市场匹配不均衡,低端产能过剩,下游衍生物产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大宗化、低端化严重,大规模环氧乙烷远距离销售,这些已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道难题。”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表示,“我国环氧乙烷及其精深加工产业已经进入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动能的新阶段。”

      针对环氧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傅向升建议推进环氧及衍生化学品领域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他说,提升企业集聚度和产品集聚度,进而提高原料的配套性和产品的协同性,充分发挥集聚和规模效应。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平台作用,改善行业内企业分散、交流不畅、协同性差的情况,改变低端产品拥挤、盲目低效扩产、市场恶性竞争的现象。

      拓展应用也是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据介绍,环氧乙烷及其衍生物产品多达5000种,但国内主要应用却一直集中在乙二醇、减水剂聚醚、表面活性剂等传统产品上。作为环氧乙烷最重要的产品,去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达875万吨,同比增长15.6%.今后几年国内多个环氧乙烷项目将陆续投产,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环氧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拓展下游应用。

      苏州奥斯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向宏则提出要打造隐形冠军企业。他说,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提醒行业,如果一个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被国外垄断,一旦其断供,将面临瘫痪风险。因此,中国环氧及衍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能依靠投资建立更多巨无霸工厂,而是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打造关键材料的隐形冠军企业。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过程所所长张锁江介绍了煤基甲醇绿色环氧技术、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DMC)/乙二醇(EG)技术、碳酸乙烯酯加氢制乙二醇/甲醇、聚醚绿色生产新工艺等多个已经或者即将产业化的重大新型绿色工艺。

      据悉,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生产DMC/EG技术,合成过程中没有废弃物和副产物,且二氧化碳可以资源化利用,产品应用市场也非常广阔。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扬州奥克项目实现应用。

相关报告
  • 《江西出台26条措施支持电力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5
    • 4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江西省电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贯彻学习,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江西省电力高质量发展。 《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电力供应能力稳步提升,省内特高压主干电网基本形成;电力科技创新稳步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电力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不断提高;电力惠民力度稳步提高,电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到2030年,全省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形成;电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用户用电成本不断降低,电力市场化改革走深走实;电力惠民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力服务覆盖基层农村;电力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智慧能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坚强支撑。 《意见》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科学实施需理、服务用户获得电力、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7方面提出了26条具体措施。 其中,在积极引入区外电力方面,构建江西省“交直融合”特高压骨干网架,推进与周边省份电网互联互通,推动南昌—武汉特高压工程建设。加快引入江西省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提升江西省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建立区外电力长效保障机制,发挥长期送电协议作用,稳定入赣电量和电力预期。 在统筹各级电网建设方面,发挥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枢纽作用,防范系统运行风险,确保电力“受得进、送得出、供得上”。加大全省电网建设资金投入,“十四五”期间资金投入不低于1000亿元。主网方面,重点解决特高压适应性不强、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逐步建立“一个中部核心内外双环网+三个区域电网”的主干网架;配网方面,重点解决设备重过载、单线单变等问题。 在统筹做好项目服务方面,明确了变电站用地划拨、线路塔基用地、电缆入地出资、电力设施迁改、线路通道砍伐等多项支持性政策,将对未来电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江西省用电需求增长势头迅猛,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5%,增速位列全国第四。2021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加快江西能源转型升级,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曹仁贤:“依法治能”是我国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唯一出路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所级服务
    • 编译者:ganjie
    • 发布时间:2016-03-16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依法治国理念为依法治理能源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能源形势严峻,产能过剩,污染加重。西部地区弃光、弃风;西南地区弃水;煤炭、钢铁行业严重过剩,200万人面临失业......那么我们该如何取舍和权衡呢?究竟哪种说法更科学、更合理一些?这个问题亟需通过法律来解决。   2006年颁布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依法生产奠定了法律基础,时隔十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全国弃光、弃风、拖欠补贴现象愈演愈烈,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要求光伏、风电企业倒补煤炭企业的荒唐政策。究其原因,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法历经多年,与当前的发展实际相比出现了一些局限性,在强大的常规能源面前,在各地的GDP政绩面前,清洁能源屡次低下了头。能源的清洁、廉价、便利三者相互冲突着,虽然清洁能源成本已大幅度下降,但它的环境溢价仍被大幅度低估,化石能源消费没有明显下降,最近甚至发生了各方为核电是否应该调峰而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