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行业高质量发展成唯一出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4-25
  • 4月19日在扬州召开的2018国际环氧精深加工产业新技术新未来高质量发展论坛达成共识:环氧行业的唯一出路是高质量发展,应从布局集群化、力拓新应用、打造隐形冠军等方面发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出席会议。

      “环氧乙烷布局与下游市场匹配不均衡,低端产能过剩,下游衍生物产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大宗化、低端化严重,大规模环氧乙烷远距离销售,这些已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道难题。”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表示,“我国环氧乙烷及其精深加工产业已经进入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动能的新阶段。”

      针对环氧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傅向升建议推进环氧及衍生化学品领域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他说,提升企业集聚度和产品集聚度,进而提高原料的配套性和产品的协同性,充分发挥集聚和规模效应。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平台作用,改善行业内企业分散、交流不畅、协同性差的情况,改变低端产品拥挤、盲目低效扩产、市场恶性竞争的现象。

      拓展应用也是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据介绍,环氧乙烷及其衍生物产品多达5000种,但国内主要应用却一直集中在乙二醇、减水剂聚醚、表面活性剂等传统产品上。作为环氧乙烷最重要的产品,去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达875万吨,同比增长15.6%.今后几年国内多个环氧乙烷项目将陆续投产,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环氧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拓展下游应用。

      苏州奥斯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向宏则提出要打造隐形冠军企业。他说,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提醒行业,如果一个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被国外垄断,一旦其断供,将面临瘫痪风险。因此,中国环氧及衍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能依靠投资建立更多巨无霸工厂,而是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打造关键材料的隐形冠军企业。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过程所所长张锁江介绍了煤基甲醇绿色环氧技术、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DMC)/乙二醇(EG)技术、碳酸乙烯酯加氢制乙二醇/甲醇、聚醚绿色生产新工艺等多个已经或者即将产业化的重大新型绿色工艺。

      据悉,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生产DMC/EG技术,合成过程中没有废弃物和副产物,且二氧化碳可以资源化利用,产品应用市场也非常广阔。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扬州奥克项目实现应用。

相关报告
  • 《焦化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03
    • 11月28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七届三次会员(理事)大会在景德镇召开。与会代表认为,焦化行业已进入高质量供给、高质量需求、高质量配置、高质量投入产出、高质量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经济循环的发展关键期。 会上,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崔丕江介绍说,今年以来焦化行业运行总体稳定,钢铁需求增长带动了焦炭产量增长。1~10月,全国焦炭产量3.93亿吨,同比增长5.6%。但高产量并没有带来高收益。9月份以来,国内焦炭价格环比下降300元/吨,同比下降560元/吨,目前已有60%左右的焦化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对于未来的发展,崔丕江认为,随着焦炉技术装备升级换代加快推进、焦化副产品产业链延伸取得新突破,以及若干新技术、新工艺逐渐成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迎来契机。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冰指出,焦化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应为园区化、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他认为,行业升级过程中,设计优化是关键。同时,新一代焦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全面满足安全、环保、节能要求的绿色化、智能化焦化工厂,将改变人们对行业的传统认知。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副院长孟庆波表示,焦化企业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行业技术进步方向、自身实际,选择适当的工艺技术,构建合理的产业链。要在全产业链各节点上实现技术进步、优化组合、转型升级等高效化举措,由传统煤焦化向为现代煤化工提供优质碳源、低价氢源、多种油源、碳基新材料等方向转变,实现黑色焦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有着百余年发展历史的中国焦化产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体系不够成熟完善;大部分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偏弱、负债率较高;企业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力和成效还不显著;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和全员综合素质提升亟待增强;企业精益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模式覆盖面差距较大;安全环保的稳定达标任务仍然紧迫繁重。 对此,崔丕江呼吁,全行业应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推进行业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科技、管理、人才为支撑,实现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强力筑牢管理基础;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理念,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由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炼焦化学分会主办,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景德镇市焦化能源有限公司协办,各省市焦化协会、企业及第三方服务商近300人参会。
  • 《曹仁贤:“依法治能”是我国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唯一出路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所级服务
    • 编译者:ganjie
    • 发布时间:2016-03-16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依法治国理念为依法治理能源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能源形势严峻,产能过剩,污染加重。西部地区弃光、弃风;西南地区弃水;煤炭、钢铁行业严重过剩,200万人面临失业......那么我们该如何取舍和权衡呢?究竟哪种说法更科学、更合理一些?这个问题亟需通过法律来解决。   2006年颁布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依法生产奠定了法律基础,时隔十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全国弃光、弃风、拖欠补贴现象愈演愈烈,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要求光伏、风电企业倒补煤炭企业的荒唐政策。究其原因,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法历经多年,与当前的发展实际相比出现了一些局限性,在强大的常规能源面前,在各地的GDP政绩面前,清洁能源屡次低下了头。能源的清洁、廉价、便利三者相互冲突着,虽然清洁能源成本已大幅度下降,但它的环境溢价仍被大幅度低估,化石能源消费没有明显下降,最近甚至发生了各方为核电是否应该调峰而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