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销、订单量收窄 主要出口亚洲地区》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19-12-06
  •  2019年二季度,日本工业机器人市场表现不佳,产销量、订单量降速收窄。数据显示,2019年二季度,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量 46395 台,同比下降23.4%;订单额1775.49 亿日元,同比下降16.5%;产值 1533.75 亿日元,同比下降16.7%;产量 41945 台,同比下降 26.6%;销量 42519 台,同比下降25.15%;销售额 1578.18 亿日元,同比下降16.1%。
    《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显示,日本对出口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二季度,日本对亚洲、中国、北美、欧洲出口工业机器人金额分别为 744.48、476.13 、179.41 、190.03 亿日元,分别同比下降22.11%、26.07%、29.26%、15.03%。

相关报告
  • 《日本机床对华出口订单下滑36.5% 》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12-04
    • 还记得前几天我们曾报道过日本及发那科方面否认在中国进行机床倾销的新闻吗?近日,日媒《日本经济新闻》又爆出:日本机床对华出口订单10月同比减少了三分之一,带动整体出口份额份额23个月同比下降。11月22日,日本机床工业会发布10月机床订单额(确定值)显示,对华出口订单同比减少36.5%,连续8个月下滑,日本的内需和对欧美的出口订单增长未能弥补对中国大陆的下滑,整体订单额同比减少0.7%,时隔23个月出现同比降低。多年来,中国大陆一直是日本机床的主要出口市场。据日本机床工业会的数据,日本2017年机床出口额为7862亿日元,其中对华出口占到约30%。可见中国市场对于日本机床的重要程度。但是在22日东京召开的记者会上,日本机床工业会的会长饭村幸生(东芝机械会长)表示,“中国明显进入调整局面,需求下滑”。他认为中国大陆的市场环境显著恶化,订单额下滑至2015年~2016年低迷期的水平。事实上,除了中国市场,日本机床在其他地区的表现仍然坚挺。面向欧洲的订单额增长8%至226亿日元面向北美的订单额增长16%至265亿日元。但是由于中国大陆市场在日本机床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大陆需求下滑对整体订单构成了拖累。为何日本机床订单额在中国下滑如何严重?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智能手机、汽车等行业市场增速放缓,需求下降,从而降低了企业对机床的需求。日本机床工业会数据表明,面向容易受到智能手机需求影响的电气和精密仪器的机床订单额大幅减少67%至19亿日元;而面向接近经济实际状态的一般机械的机床订单额减少了40.8%,下滑至37亿日元。可见这一部分市场的低迷直接导致了机床订单额低迷。二是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等方面的影响,中国企业减少投资的趋势正在扩大。大量企业正从去年“爆买”日本机床的状态慢慢趋向理性。当然,围绕中国大陆市场,除了行情恶化和贸易摩擦之外,商务部对日本和台湾机床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也成为消极因素。目前,发那科和日本兄弟机在中国的钻攻市场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如果被认定为倾销,那它们有可能被征收近120%的惩罚性关税,这对两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至于日本机床在中国的低迷期将持续多久,日本机床工业会的副会长稻叶善治(发那科会长)针对中国大陆市场预测称,“短则半年,长则1到2年,时间跨度较大”。饭村也表示,中国的投资意愿本身仍存在,并未严重减弱。他认为,“上次停滞持续了1年零2个月左右。本次减速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 《未来三年工业机器人发展机遇和趋势》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7-11-21
    • 近年来,受到人力成本和人口结构的影响,亚洲地区机器人产业快速增长,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到2020年,将有170万个新工业机器人应用到世界各地的工厂中。 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柔性自动化的基础设施,越来越灵活的机器人产品满足工厂的需求,有利于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趋势,报告显示,亚洲澳大利亚地区的机器人安装量增加了21%,美洲机器人供应增长16%,欧洲增长8%。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机器人的精度越来越高,加上物联网连接功能的提升,使得机器人成为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角色。据IFR预测,到2020年世界工业机器人存量将达到30万台,2016年世界机器人库存为18.28万台,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机器人市场保持14%的增长速度。 全球工业机器人五大市场 去年,全球机器人市场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这五个国家,这五个国家占据了全球机器人的四分之三市场。 中国--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6年销量达到87000台,接近欧洲和美洲加起来的销售97300台。此外。中国本土机器人供应商地位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1%。 韩国--世界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6年售出41400台机器人,比2015年增长8%。韩国是液晶显示器和内存芯片制造市场的领导者,韩国加大了电气和电子工业方面机器人的投资。在韩国制造业中,每10000名员工中就有大约630个机器人安装,是世界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 日本--2016年工业机器人销售38600台,增长了10%,这是日本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是主要的机器人生产国,为满足工业机器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日本机器人厂高不断增长生产能力。2016年产量达到152600台(2010年产量为73900台),这个数字是全球机器人总供应数量的一半。 美国--2016年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了31400台,比2015年增加了14%。美国为了提升工业竞争力,不断发展自动化生产,通过优惠政策把国外制造业引回本土,增加同内生产投资,为机器人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美国机器人密度为每10000名员工中1261台安装量,仅次于韩国之后,美国大多数的机器人都是从日本、韩国和欧洲进口。    德国--世界第五大机器人市场,也是欧洲市场中最大的一个。2016的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和存量分别占欧洲机器人销售总额的36%和41%。2016年售出的机器人20039台,相比2015的19945台略有增加。 工业机器人行业机遇和趋势 工业4.0是把现实工厂与虚拟世界连接起来,通过数字化技术把生产变得更透明化,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成成本,达到满足小批量定制化的市场需求,这种趋势在全球制造业显得越来越重要。工业4.0涉及多项技术,除了机器人,还有人工智能、3D打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等。 随着这些前沿技术的突破,系统复杂性和数据不兼容等问题也将被克服,机器人将能更好的集成到工厂自动化的系统网络中。云机器人将是未来的一种新趋势,机器人连接网络后,通过传感器采集各种数据,如速度、加速度、角度等,通过不同位置机器人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预测机器人状况。 这种预测分析可以用于改善生产和进行机器维护,通过数据分析机生产线的不足,进一步改进优化生产流程;同时可以预测机器故障点,提前做好设备保养,从而降低停机风险,企业可以把这种服务作为一项专门的业务来运营。    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采购机器人成为一种负担,加上订单不稳定,无法形成做长远的规划。因此,一些机器人厂商考虑租赁模式,为工厂提供机器人以及维护服务。 还有,机器人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化,对于缺乏技术工程师的企业来说,易于编程程的机器人才是他们所需要的,简化后的机器人更容易开发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易于使用的机器人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生产过程中,使工业机器人在许多行业中得以部署,以维持高效和灵活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