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AJ的新标准限制了谁?会有哪些unintended consequence?意料之外太多。
01DOAJ引入期刊收录新标准
2023年11月2日,DOAJ引入了一条新的期刊收录标准。所有新的期刊申请都必须符合这条标准,不符合此标准的现有期刊也将会被DOAJ剔除。
新标准包含两个方面:有特刊的期刊需遵循一系列指南,比如1)期刊主编需要确认特刊范围与期刊用稿范畴相关;2)特刊的编辑流程(比如说同行评议)需要与期刊整体编辑流程保持一致;3)期刊需要对客座编辑的身份进行审核;4)期刊主编或者期刊编辑需要监督客座编辑;及5)特刊中客座编辑的文章比例不能超过25%,而且客座编辑的投稿需要进行第三方独立同行评议。期刊申请收录上一年的文章不能均为特刊文章。
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应对学术出版中特刊不断增加的问题。特刊是指针对特定主题发表文章集合,这种做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最近一些期刊为了推动期刊增长和收入而滥用这一做法,引起了对内容质量、同行评议流程以及潜在欺诈的担忧。
2是谁在出版特刊?
由DOAJ的新标准联想到最近从arxiv上面看到的一篇预印本-The strain on scientific publishing,文章的一些数据分析结果与DOAJ新标准制定的初衷挺一致的。
少数几个出版商推动了全球文章总量的快速增长。但这些出版商文章增长策略不同:有些出版商通过增加期刊数量来增加文章产出,有些出版商通过少数期刊推动总体文章体量的增长。似曾相识的结论???出版商开放获取期刊刊均载文量对比
某些出版商通过特刊促进文章的增长。出版商特刊出版量似乎与出版商的性质(传统出版商或纯OA出版商)没有关系。
文章处理时间(从投稿到接收)因出版商而异,与出版商的出版模式(特刊是否是期刊文章的主要出版模型)有关。采取特刊出版模式的出版商文章处理时间的差异在逐年缩小。
出版商的拒稿率与大多数指标(文章体量、出版速度、每篇文章平均被引次数、出版商的类型)都没有直接关系。然而,我们确实恢复了一种趋势(recover a trend),发现出版商的拒稿率随着特刊出版的增加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