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又一锂电池材料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3
  • 数据显示,作为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再创新高,从月初的20万元/吨上涨到目前超过27万元/吨,最高报价已经接近30万元/吨,月内涨幅超30%,同比涨幅更是超过400%。

    为了保障材料供应以及降低成本,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加码布局碳酸锂。近期,国轩高科又一碳酸锂项目宣布开工。

    12月29日,江西省宜丰县2021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宜丰国轩锂业项目预计将建成年产5万吨锂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和年产750万吨锂矿石,计划明年第四季度竣工投产。

    另外,今年11月,位于宜春经开区的国轩科丰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一期已完成产线调试工作,并顺利产出碳酸锂产品。预计到2022年4月份,科丰公司可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据了解,早在今年2月28日,国轩控股就与宜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协议,国轩集团将投资115亿元在宜春经开区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

    根据协议,项目建设包括碳酸锂生产、锂电池配套材料等产业化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预计2021年中开工建设,计划2年内完成,合计两期项目计划在5年内完成。后期还将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宜春锂矿资源优势,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今年3月24日,国轩高科又与宜春市人民政府在合肥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就合资矿业公司组建、产业园项目落地等事宜签订合同,其中宜丰县和奉新县的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是宜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轩高科在国内合肥肥东、合肥经开区、合肥新站、庐江、南京、青岛、唐山、南通、柳州、宜春等地共建有10大生产基地,去年底产能28GWh,其中磷酸铁锂产能23GWh,三元产能5GWh。国轩高科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能今年年底将达到50GWh,2022年底将突破100GWh,2025年将突破300GWh。

    大举扩产的背景下,为保障原材料供应和降低生产成本,国轩高科今年开启了一轮紧锣密鼓的原材料布局。

    今年1月,庐江大众国轩年产30000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月国轩宣布将投资115亿元在宜春经开区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3月国轩总投资120亿元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落户肥东;7月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落户庐江高新区;9月与川恒股份合作建设建设不低于50万吨/年产能的电池用磷酸铁生产线。

    12月13日盐湖股股份公告称,公司与国轩高科签署了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新能源、锂电、科技研发、镁锂材料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在锂电新能源领域,拟设立合资公司分别用于生产磷酸铁锂等正极电池材料和储能电池;在锂镁新材料领域,将凭借盐湖股份丰富的镁资源,双方在镁铝、镁锂合金等新材料领域开展合作;同时双方还将研究在合肥合资成立新产品技术研发平台的可能性,研究开发精细化及高附加值锂产业链产品。

    据起点锂电大数据统计,国轩高科先后投资了上游锂矿资源、正极材料、正极前驱体(中冶瑞木)、负极材料、隔膜(合肥星源)、 电解液、铜箔(铜冠铜箔)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目前已经形成了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的产业链垂直布局。

相关报告
  • 《衢州全力打造全球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28
    • 在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总投资479亿元的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如火如荼。看着其中原本9个月工期的正极材料一期项目,如今才过6个月时间就已结顶,并开始调试设备,项目投资方副总经理徐兆辉信心满满:“5年项目有望3年干成。”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普及应用阶段,发展锂电池材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早一点投产就能先一步抢占市场。衢州把锂电池材料作为大力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满格”续航产业发展。 壮大一个产业,需要靠一个个项目支撑。作为衢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智造新城围绕产业链招商,以大项目快速落地提升产业链水平,做优产业集群。 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是迄今为止衢州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从全市抽调10余名优秀干部统一集中办公,通过定期性会商、清单化推进、闭环式管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公司5天内完成注册、一周内完成土方平整招标开工,从签约到开工仅用60天。” 智造新城投资促进部部长许旭伟说,目前已形成以华友钴业、巨化集团、杉杉新材料、永正锂电、天硕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新能源新材料重要生产基地。 时代锂电项目投产后,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衢州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带动产业由锂电关键原材料向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企业的要紧事政府主动办。“锂电池材料在生产中不能断电,否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干部陈东被抽调到现场建设组任副组长,服务时代锂电项目。他和组员们在处理该项目供电配套时发现,220千伏高压线只设计了一条,缺乏备用线路保障供电。 经过与供电等多部门协调,时代锂电与巨化集团的220千伏高压线设计为双回路,充分保障了企业的用电需求。 “项目经常涉及多单位、多专业协同施工,政府派驻的工作人员又‘勤’又‘专’,常常走在我们前面,我们没想到的事情都替我们办好了!”徐兆辉直言,衢州优质的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能让企业“电量满格”加快进程,抢占市场主动权。 多措并举,确保进度。在浙江时代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数百名新进员工正在培训。“正极材料一期项目上半年要投产,我们已为其招聘987人,354人已入职。” 智造新城人力社保分局局长王倩介绍,时代锂电全部投产用工需求约1.2万人。这就需要提前谋划,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大项目引领大发展。智造新城主要负责人表示,按照现在产品价格,3年后,衢州锂电池材料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球锂电池材料集聚基地。
  • 《总投资超160亿!又一30GWh动力电池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9
    • 1月17日,韩国动力电池龙头SKI于盐城经开区举行动力电池项目开工仪式。 此次开工的30GWh动力电池项目,是SKI在盐城投资的二期项目,总投资25.3亿美元,计划2022年12月份主体竣工,明年1月份设备进场,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200亿元。 盐城基地也成为目前SK集团全球布局中最大的基地,是其在华独资且最大的电池项目,也是近年来盐城市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 1.联合亿纬锂能,推进在华布局 截至目前,SKI在国内常州、盐城、惠州已建设、运行三家电池工厂,年产能分别达7GWh、10GWh、10GWh。其中,常州工厂与北汽共同打造,而盐城、惠州工厂则是与亿纬锂能合资投建。 2020年10月底,SKI动力电池盐城基地项目一期建成。项目一期规划产能27GWh,规划用地605亩,主要进行锂离子软包动力电池的生产和销售。 2021年10月底,SKI动力电池二期项目正式签约,同时,也将计划投资额由原来的18亿美元追加到25.3亿美元。SKI盐城基地的动力电池,主要目标是聚焦服务东风悦达起亚汽车。随着该电池工厂的建成,SKI与悦达起亚汽车的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 SKI加快推进其在中国的产能建设,不仅满足全球出口需求,也试图进一步打开国内软包电池市场。 此前,SKI一位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在中国的几家工厂拥有最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将利用中国生产据点加强对当地市场的争夺。” 除了联手亿纬锂能布局电池产能之外,SKI位于常州市的正极材料工厂将于今年起正式投产,年产量为5万吨,该工厂由SKI、亿纬锂能、贝特瑞三家公司合资成立,分别持股25%、24%和51%。 今年7月,还有消息称,SKI已经与小鹏签订了合约,将为其提供80%镍含量的高镍电池,这意味着其进入了中国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 2.稳居全球前五 从全球范围来看,动力电池企业均在加速拼产能、补缺口,头部企业更是斥巨资于全球完善布局。 与LG 新能源达成和解后,SKI 迅速开启了扩产,逐步在全球扩张。根据SKI的最新规划,预计 2023 年将达到 85GWh,2025 年达到 220GWh,2030 年将超过 500GWh。2025 年 220GWh 较此前宣布的 125GWh 目标提升了 76%。 除了中国市场,其还在欧洲匈牙利、美国两地分别设电池工厂,加速推进产能建设。 其中在匈牙利的第二工厂计划2022Q1投运,规划产能 10GWh,未来有望拓展至16GWh;第三工厂预计2024年开始投运,规划产能30GWh。 美国地区预计位于乔治亚州的第一工厂(9.8 GWh)将于 2022 年 Q1 投 运,第二工厂(11.7 GWh)将于 2023 年 Q1 投运。 此外,SKI 与福特汽车宣布合资成立 BlueOvalSK 电池生产工厂,BlueOvalSK 建成后将成为美国最大规模的电池工厂,预计产能可达到 129GWh,相较于此前两家公司公告的合作年产能60GWh,实现了大幅增长。 疯狂的产能目标对应的是巨额电池订单。SKI 与福特、大众、戴姆勒和现代起亚等保持合作并获得新增订单。SKI表示,目前其电池订单积压量为1TWh,为此正计划将其电池产能从每年40GWh扩大到2025年的200GWh、2030年的500GWh以上。 在业绩方面,SKI第三季度实现销售123,005亿韩元,营业利润为6,185亿韩元。 SKI表示电池销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盐城和惠州工厂的产能。两家工厂于2021年上半年开始正式量产,并且产能还在不断提升。SKI预计在2022年,电池年销售额将达到6万亿韩元左右,再创新高。 体现在竞争力方面,根据目前全球装机量数据显示,1-11月,SKI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4.6GWh,市占率为5.6%,同比增长120%。得益于现代IONIQ 5、起亚尼罗EV、EV6等车型销量的增长,SKI实现了高增长。 对比目前日韩主要电池企业来看,SKI已是扩产较为激进、上升最为迅速的一家,且后劲十足。 从产能端来看,LG 新能源2025 年规划430GWh产能,三星 SDI 与松下扩产相对保守,均未超过100GWh。客户端,LG 新能源客户群体较广,三星 SDI 与松下客户较少。 在技术端,此前,SKI已公开表明加速研发磷酸铁锂电池。除了磷酸铁锂电池之外,SKI还计划开发固态电池产品,预计可以在2025年推出市场。起点锂电大数据判断,鉴于此,SKI将成为日韩系电池企业除LG新能源外在全球电池市场角逐的重要一极,值得后续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