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家海洋研究所》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7-06-28
  • The mission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NIO) is to continuously develop thei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geological, geophysical, engineering, and pollution aspects of the waters around India and to disseminate that knowledge to others. The Institute's web site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its research projects, patents, seminars, staff,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The site also features related news items, information on future and past events, and a searchable publications database.
  • 原文来源:http://www.nio.org/
相关报告
  • 《印度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拟建近海海水淡化项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12-22
    • 据外媒报道,印度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NIOT)正在拟建一座使用低温热脱盐技术的近海海水淡化厂,近日已提交了详细的项目报告。   报告显示,该海水淡化厂将建在距离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金奈市海岸40千米的海面上,日产淡水量预计达10,000m?。如包含近海作业平台成本在内,该项目成本大约为2,000万卢比(3亿美元),预计2018年3月完工。   此次使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为“低温热脱盐”(LTTD),即借助大海自己的热能来淡化海水。我们知道,海洋表面相当温暖,热带地区大约在26度至30度之间,而在海面下350米深的地方温度则下降到了13度左右。应用LTTD设备,表层海水在一个真空空间里因低压而形成蒸汽,而在另外的空间里,来自海底的冷海水则将这些蒸汽压缩成为淡水。   关于海水淡化厂可否能由海洋热能转化技术(OTEC)供电, NIOT科学家还在研究中。OTEC技术目前还处在实验室测试阶段。   NIOT正在努力将该海水淡化项目并入印度地球科学联盟(MoES)深海计划中。 .
  •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12-08
    • 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事件是指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东(负异常)西(正异常)向偶极子模态;通常从北半球夏季开始发展,并在秋季到达成熟期。印度洋偶极子通过大气遥相关可以影响东亚夏季季风系统,进而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降水。当正位相事件发生时,罗斯贝大气波列将印度洋发生的异常信号传输到南中国海,产生的异常反气旋将更多的水汽输送到中国大陆南部,进而产生了强降雨。由于在该事件发生期间印度洋热带对流区向西移动,导致澳大利亚降水减少,并形成干旱,高温热浪和森林大火等极端天气。譬如2019年秋冬季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生的森林大火持续燃烧八个月,造成至少30人死亡,17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被烧,3000多个建筑被损坏。而在东非地区则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因此,全球变暖对该类事件的潜在影响一直都是该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然而,基于气候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模式中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缺乏一致性。 近日,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院士领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教授团队、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的研究团队在全球变暖对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影响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强事件在全球变暖下表现为发生频率增加。 该研究发现印度洋偶极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系统,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强事件和弱事件的发生基于不同的物理机制。为了能够更好地描述两类事件,该研究首次建立了代表强事件和弱事件的不同指数,并发现基于新指数的强事件和弱事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截然不同。全球变暖下,强事件发生概率增加,这是因为热带印度洋西部海温升温强于东部,导致对流区向西部移动,有利于赤道东风异常向西扩张,并激发对强事件有重要贡献的非线性过程;相反,弱事件发生频率会减少,这是因为未来印度洋低层大气升温速度高于表层,导致大气更加稳定,赤道印度洋纬向风变率减弱,消减了驱动弱事件的罗斯贝波。 上述研究成果为合理描述不同强度的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事件提供了符合动力学机制的全新指数,为理解印度洋偶极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与制定响应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自然》)子刊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2020年11月30日对上述创新成果进行了线上报道。研究进展的取得,也进一步彰显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海洋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国际影响力。 论文信息:Cai, W. et al. (2020) Opposite response of strong and moderate 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 to global warming, Nature Climate Change, doi:10.1038/s41558-020-00943-1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0-009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