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科技巨头的最新人工智能布局》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yxzhou
  • 发布时间:2018-08-07
  • 近几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突飞猛进。例如,各大公司的自主驾驶汽车测试如火如荼,许多人每天都在家里使用像Alexa这样的人工智能助手,Watson人工智能正在疾病研究和诊断领域得到应用,人工智能投资顾问则已经带来金融公司的裁员……

    虽然我们仍然需要等待一些真正令人兴奋的突破,但谷歌、亚马逊、苹果、英特尔等七家科技巨头目前正在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项目,可以让我们初窥即将到来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

    当然,另一方面,巨头的竞争也是平台的竞争。从这七家公司的布局,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态势。

    1.谷歌:让人工智能更易于访问且不那么危险

    前段时间,谷歌因参与人工智能武器开发而受到抨击。在该项目受到公众强烈抗议后,谷歌决定重新评估他们的人工智能方法。今年6月,谷歌发布了一套指导方针,阐述了他们对道德人工智能开发的承诺。

    近日,公司推出了基于云端的人工智能平台,该平台允许开发人员使用容器包装的软件应用,并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所需的工具。

    这一切都是谷歌强大的语音功能和人工智能交互的结果。一方面谷歌正在与亚马逊、微软等公司进行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正在全力以赴开发和交付各种AI,以满足多种使用场景下的需求。

    2.亚马逊:扩大亚马逊网络服务的范围

    与谷歌一样,亚马逊正致力于开发基于云端的人工智能服务,并为开发人员提供更多便利。

    2017年,公司就推出了Amazon SageMaker服务,旨在建立一个开发框架,让企业更快的把机器学习集成到自己的新应用中。Amazon SageMaker是一个具有完全管理能力的端到端机器学习服务,可以让数据科学家、开发者、机器学习专家们快速建立、训练、运行大规模的机器学习模型。

    在近日的AWS峰会上,公司公布了其云平台上可用的新计算服务,以及他们最近在机器学习方面的努力。

    公司宣布改进后的SageMaker服务可以让开发人员在云端构建和测试应用程序。SageMaker流算法的引入意味着开发人员将能够传输大量数据并有效地训练自定义机器学习应用。

    3.苹果:改进Siri,奋起直追

    尽管苹果公司的产品广受欢迎,但在AI领域的发展一直落后于竞争对手,Siri和其它AI项目开发业还没有达到谷歌和亚马逊所宣传的数据水平。

    然而,这种情况可能即将改变。7月初,苹果公司的核心机器学习团队迎来了Google的前AI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担任他们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战略主管,Giannandrea将直接向苹果CEO Tim Cook汇报工作。

    这只是苹果公司为提升AI竞争力的众多措施之一。2017年,苹果就收购了几家AI初创公司,包括以色列的面部识别技术公司RealFace和德国眼球追踪技术公司SensoMotoric。这两项收购都表明苹果正在进军更先进、更直观的AI平台,使公司能够赶上竞争对手。

    4.英特尔:推动AI在自动驾驶、医疗等领域应用

    近年来,英特尔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已经变得非常明朗。为推进其人工智能战略,公司与中国科技巨头百度展开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

    7月初,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英特尔宣布与百度达成深度合作,参与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并决定使用责任敏感安全(RSS)模型。

    英特尔还与三星合作,探索在医疗保健应用中使用AI的可能性,以期创建一种能够研究不同疾病甚至检测肿瘤的AI。

    此外,英特尔还与《福布斯》杂志联合创建了一个数字出版物,重点关注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闻创作。

    5.IBM:使用AI治疗癌症,以及与人类进行辩论

    在过去两年中, IBM凭借革命性的AI——Watson,多次登上新闻头条。目前,Watson已被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和日常商业活动。

    作为Watson Health的一部分,IBM与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合作,根据其特定的基因组数据为癌症患者制定治疗计划。

    该项目于2016启动,通过Watson的应用,已经显示了在医疗环境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好处,特别在对数据的编译和评估方面,AI显示出比任何人类医学专业人员都要快的多。

    6月份,IBM最新推出的AI系统Project Debater在一场辩论赛中击败了人类顶尖辩手。Project Debater还没有明确的商业目标,但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展示,也是IBM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另一个很好的案例。

    6.福特:推动智慧城市与智能驾驶发展

    在传统汽车生产商中,福特公司是最早一批向“汽车与移动出行公司”方向转型的品牌。

    早在2012年初,福特就提出了“移动出行蓝图”;在2017年初的北美车展上,公司提出了“未来城市”的愿景,旨在鼓励创新,并协助各大城市应对移动出行挑战。

    今年年初,福特宣布将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AI和智能技术,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并探索新的自动驾驶应用,并已经与美国同城快递公司Postmates、高通及Autonomic达成合作。

    在该计划中,福特推出了一个交通出行云平台,该人工智能平台由福特与Autonomic共同研发,可以实时追踪城市数据,并有效协调所有车辆、市民和红绿灯。

    近日,福特公司宣布购买底特律废弃的密歇根中央火车站,并计划在这里搭建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创新平台。这一动作距福特的智慧城市设想又近了一步。

    7.微软:通过AI拯救环境

    7月份,微软宣布与国家地理合作,为全球环保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并开展了一项总额为100万美元的“AI for Earth Innovation Grant”计划,该计划允许数据科学家使用微软的云服务和AI工具。

    计划将挑选5-15个受资助者,资助项目范围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农业或水资源研究,每个项目资助额在20万美元以下。另外,所有通过资助计划而获得资源建立的AI模型,都需要进行开源分享,让其他研究者可以借此继续研究。

    另外,微软新近发布了关于Dynamics 365 AI的信息。这是微软新一代云端智能商业应用,通过对CRM和ERP软件的整合,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尽管微软不像其他竞争对手那样专注于个人消费者,但微软最新的人工智能行动无疑证明了该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迅速普及。

  • 原文来源:http://www.coinsay.com/article/coinsay_9455.html
相关报告
  • 《2022年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七大趋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1-26
    • 人工智能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是我们作为人类正在研究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将比火或电更深刻”。2020年1月,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美国《福布斯》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尽管目前很难想象机器自主决策所产生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光的车轮到达2022年时,人工智能领域新的突破和发展将继续拓宽我们的想象边界,其将在7大领域“大显身手”。   增强人类的劳动技能   人们一直担心机器或机器人将取代人工,甚至可能使某些工种变得多余。但人们也将越来越多地发现,人类可借助机器来提升自身技能。   比如,营销部门已习惯使用工具来帮助确定哪些潜在客户更值得关注;在工程领域,人工智能工具通过提供维护预测,让人们提前知道机器何时需要维修;法律等知识型行业将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人们对不断增长的可用数据中进行分类,以找到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信息。   总而言之,在几乎每个职业领域,各种智能工具和服务正在涌现,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2022年人工智能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将会变得更加紧密。   更大更好的语言建模   语言建模允许机器以人类理解的语言与人类互动,甚至可将人类自然语言转化为可运行的程序及计算机代码。   2020年中,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了第三代语言预测模型GPT—3,这是科学家们迄今创建的最先进也是最大的语言模型,由大约1750亿个“参数”组成,这些“参数”是机器用来处理语言的变量和数据点。   众所周知,OpenAI正在开发一个更强大的继任者GPT—4。尽管细节尚未得到证实,但一些人估计,它可能包含多达100万亿个参数(与人脑的突触一样多)。从理论上讲,它离创造语言以及进行人类无法区分的对话更近了一大步。而且,它在创建计算机代码方面也会变得更好。   网络安全领域的人工智能   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1年全球风险格局报告》,认为网络安全风险是全世界今后将面临的一项重大风险。   随着机器越来越多地占据人们的生活,黑客和网络犯罪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这正是人工智能可“大展拳脚”的地方。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网络安全的游戏规则。通过分析网络流量、识别恶意应用,智能算法将在保护人类免受网络安全威胁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22年,人工智能的最重要应用可能会出现在这一领域。人工智能或能通过从数百万份研究报告、博客和新闻报道中分析整理出威胁情报,即时洞察信息,从而大幅加快响应速度。   人工智能与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像互联网一样,重点在于实现沉浸式体验,自从马克·扎克伯格将脸书改名为“Meta”(元宇宙的英文前缀)以来,元宇宙话题更为火热。   人工智能无疑将是元宇宙的关键。人工智能将有助于创造在线环境,让人们在元宇宙中体会宾至如归的感觉,培养他们的创作冲动。人们或许很快就会习惯与人工智能生物共享元宇宙环境,比如想要放松时,就可与人工智能打网球或玩国际象棋游戏。   低代码和无代码人工智能   2020年,低代码/无代码人工智能工具异军突起并风靡全球,从构建应用程序到面向企业的垂直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应用不一而足。这股新鲜势力有望在2022年持续发力。数据显示,低代码/无代码工具将成为科技巨头们的下一个战斗前线,这是一个总值达132亿美元的市场,预计到2025年其总值将进一步提升至455亿美元。   美国亚马逊公司2020年6月发布的Honeycode平台就是最好的证明,该平台是一种类似于电子表格界面的无代码开发环境,被称为产品经理们的“福音”。   自动驾驶交通工具   数据显示,每年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90%是人为失误造成的。人工智能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船舶和飞机的“大脑”,正在改变这些行业。   特斯拉公司表示,到2022年,其生产的汽车将拥有完全的自动驾驶能力。谷歌、苹果、通用和福特等公司也有可能在2022年宣布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重大飞跃。   此外,由非营利的海洋研究组织ProMare及IBM共同打造的“五月花”号自动驾驶船舶(MAS)已于2020年正式起航。IBM表示,人工智能船长让MAS具备侦测、思考与决策的能力,能够扫描地平线以发觉潜在危险,并根据各种即时数据来变更路线。2022年,自动驾驶船舶技术也将更上一层楼。   创造性人工智能   在GPT—4谷歌“大脑”等新模型的加持下,人们可以期待人工智能提供更加精致、看似“自然”的创意输出。谷歌“大脑”是Google X实验室的一个主要研究项目,是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出的一款模拟人脑具备自我学习功能的软件。   2022年,这些创意性输出通常不是为了展示人工智能的潜力,而是为了应用于日常创作任务,如为文章和时事通讯撰写标题、设计徽标和信息图表等。创造力通常被视为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技能,但人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些能力出现在机器上。
  • 《安徽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03
    • 安徽省政府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副主任万士其解读了最新出台的《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以下简称《规划》),预计到2030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聚区。 基础优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占全国近10%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具有竞争优势的省份,安徽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语音及语言处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集聚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数百家上下游相关企业,初步构建了从基础设施、技术、产品到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2017年,安徽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接近70亿元,同比增长46.3%,在全国占比约为9.8%。 “当前我省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五大主要特点,分别是:核心技术优势明显,科研实力较为雄厚,重点领域应用广阔,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基础保障比较有力。”张天培表示,安徽已经初步形成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汽车、家电、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最重要的三大领域,而这恰恰都是安徽的优势产业,2017年3个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6000亿元。同时,在安徽农业、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人工智能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发展目标:2030年成为全国重要先行区 《规划》系统梳理了安徽产业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提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要求、近中远期目标和产业布局。 到2020年,安徽省将在产品智能、工业智能和服务智能等重点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集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到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的中期目标。而到2030年,安徽省将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的远期目标。 产业布局:“合芜马”带头打造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安徽省将构建“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做强“一核”。以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等的行业应用,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立足“两地”。依托芜湖和马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面向“多点”。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优势,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器件、智慧农业、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大范围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