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基于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的快速、即时活检分析技术》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09
  •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基于双光子荧光显微镜(TPFM)成功设计了一种实时成像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对未经处理的新鲜组织活检,快速诊断非黑色素瘤皮肤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TPFM成像能够在几分钟内得出活检指标,通过该系统获得的组织学特征可与传统组织学相媲美。基于 TPFM 的成像系统也可用于诊断皮肤癌或者其他皮肤病。因为系统的即时性诊断,患者可以在确诊后及时得到治疗,无需长时间等候和复诊。

    TPFM 使用的近红外光可以穿透人体组织,从而对形状不规则的活检组织快速成像,有效避免了传统检测技术繁杂的前期准备工作。系统所生成的图像不仅具有高分辨率,而且还能实现虚拟染色,从而便于观察。

    图 基于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系统的组织活检图像

    传统的皮肤活检获得诊断结果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相比之下,TPFM 成像系统可以同时对多个组织标本进行实时检测,实现快速诊断,能够有效抓住治疗时机,并且降低治疗成本。

    Michael Giacomelli 教授表示,自从19世纪末以来,医院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活检方式,并且已经完成了数以亿计的活体组织检查。虽然传统的检测技术非常有效,但是速度却很慢。

    在临床TPFM 测试中,研究人员使用波长为1040 nm的激光扫描组织标本,并以16 f/ps 的速度激发荧光。此时荧光团发射的荧光被分离并过滤为518- 558 nm和620- 680 nm波段。然后通过两个硅基光电倍增器分别检测两个荧光通道,它能够实现高速、高信噪比成像。

    TPFM所使用的显微镜独立安装在一个不透光的外壳中,因此可以在有灯光的房间里进行成像。激光器、显微镜、控制器和计算机被集成在一起并安装在一个移动推车上。

    为了比较 TPFM 与传统组织学诊断性能,研究人员对29例接受治疗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病变患者新切除的活检进行了测试。他们获得切除后组织切片的数字 TPFM 图像后与相应的H&E切片图像进行比较评估。其中12个共配对图像被用作训练集。15个图像经过皮肤病理学家评估后被用于蒙面评估,2组图像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在对15个已知的非黑素瘤皮肤癌活检进行测试时,该技术检测出基底细胞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 100%,鳞状细胞癌的灵敏度为 89%,特异性为 100%。

    研究人员表示,与冷冻切片或石蜡切片相比,TPFM 可以在2到3分钟内完成组织学评估新鲜组织标本,而且不需要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或专业人员。虽然TPFM 相比其他荧光成像技术能够成像更深,但其仍然限制在大约100微米的组织内。然而,就像传统组织学那样,组织标本可以被分割成两部分平分或面包状,以暴露内部组织进行成像,从而消除了更深层成像的需要。

    TPFM成像系统的尺寸比冷冻切片机更小,便于携带,与标准组织处理相比,减少了人员配置。这使得即使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也可以实时、即时地对皮肤活检进行测试。而且它的成像是非破坏性的,染色剂通过石蜡化去除;因此,组织样本后续还可以进行组织学或免疫组化。

    Giacomelli 认为该系统有望快速提供一系列疾病的活检结果。比如,在前列腺病例中,外科医生从x光片或核磁共振成像能够获得的有效信息非常有限。但是有了这项技术,为随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

    研究结果表明,TPFM 有潜力作为一种快速、即时诊断工具,不需要准备大量的组织样本或着专业的图像评估专业人员。尽管如此,仍有必要在更大的群体中进一步验证TPFM成像,以全面评估其诊断准确性。Giacomelli正与Sherrif Ibrahim教授合作进行一项200人的后续研究,使用随机抽取的活检样本。

    Giacomelli 表示,他们目标是分析这项技术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效果。毕竟实际场景十分复杂,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可能出现。如果想要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确保不能混淆与癌症无关的东西。因为一旦开始对人们进行随机活检,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发现什么。

    与此同时,Giacomelli 还参与了一项平行研究,他想要确认他开发的一种融合了 TPFM 和视频的新系统能否用于指导手术。该系统将组织被切除部位的 TPFM 图像叠加在网络摄像头图像上,将肉眼看到的图像与在幻灯片上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共同匹配。他提到,“通过这款系统,你可以展示切除的组织是什么样子的,以及肿瘤在切除部位的位置。然后可以将其映射到伤口中,以决定到底切除哪一部分。”

相关报告
  • 《探索 | 激光扫描显微镜方法实现快速三维成像》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3-29
    • 由东北大学和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项技术可以在不移动观察平面的情况下快速拍摄3D图像,而移动观察平面在传统的激光扫描显微镜中是非常必要的。 使用激光扫描时的主要问题显微镜学因为3D成像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它涉及重复的2D图像采集,这需要观察平面不断变化。 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轴向分辨检测波阵面光针显微镜工程。在不移动观察平面的情况下快速获取3D图像的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可以加速各种研究和工业领域中的图像获取 研究人员开发的方法使用了一种激光,他们称之为“光针”,它沿着轴向方向呈点状拉长,并在激光扫描显微镜中用作照明源。一般来说,使用这种光针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产生深焦图像,捕捉样本的扩展深度范围而不会模糊。然而,该方法仅提供缺乏关于样本的深度信息的2D图像。 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基于计算机生成全息术的技术,从而提出操纵从标本发出的荧光信号。该团队操纵荧光信号的波前,根据其轴向位置横向移动图像位置。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以与2D光栅扫描的帧速率相等的速度捕获3D体积图像,这在基于点扫描的成像框架中极大地提高了3D体积成像的采集速度。 该系统根据光针在20米深度范围内的单次2D扫描构建了一幅3D图像。它还记录了悬浮在水中的微米大小的珠子的动态运动的3D视频,据研究人员称,这是现有的激光扫描显微镜很难实现的。 测试还实现了厚生物样品的快速三维图像采集,速度比传统模式快10倍以上。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可以加快各种研究和工业领域的图像获取速度。在在这些领域,3D图像观察和评估必不可缺。该小组计划进一步将所提出方法的适用性扩展到小型化系统,目标是将其用于实际应用。
  • 《探索 | 量子显微镜观察魔角“三明治”的奇异现象》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2-27
    • 有趣的量子世界拥有一种奇异现象:一个粒子,例如电子,同时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它可能存在于空间中各个地方。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团队利用这一特性开发了一种新型工具——量子扭曲显微镜(QTM),它可以创造出新的量子材料,同时观察电子的基本量子特性,这意味着,人造电子材料可以设计各种功能,以上结果已发表在期刊《Nature》上。 图1 TBG能带的QTM成像 QTM涉及到两个原子级厚度二维材料相互之间的“扭曲”或旋转。近年来,这种扭曲已成为该研究的主要动力。它始于这样一个发现:两层石墨烯——单原子层厚度的碳单晶,若两层相对有一个小扭转角度,会产生一个具有新奇特性的“三明治”。 扭转角是控制电子行为最关键的参数:仅改变0.1度,超导体就转变为非常规绝缘体。尽管这个参数很关键,但它也是实验中最难精确控制的。而且,扭曲两层到一个新的角度需要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三明治”,这是一个非常漫长和乏味的过程。 “我们最初的动机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机器,可以不断扭曲任何两种材料层,随时生产扭曲度不同的新型材料,”该团队负责人、魏茨曼凝聚态物理学教授Prof. Shahal Llani说,“然而,在制造这台机器的同时,我们发现它还是一台功能强大的显微镜,史无前例地观察量子电波。” 绘制量子图像 长期以来,图片在科学发现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光学显微镜和望远镜经常提供图像,使科学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和天体物理系统。另一方面,由于样品尺寸很小,多年来捕捉材料内部电子行为非常困难。 大约40年前,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以上困境发生了该表,它的开发者因此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显微镜使用原子级尖端扫描材料表面,测量电流并逐渐建立样品中电子分布的图像。 “自发明以来,科学家已经开发了许多不同的扫描探针,每个探针测量不同的电子特性,但所有这些探针都一次在一个位置测量这些特性。因此,他们大多将电子视为粒子,只能间接地了解它们的波动性质,”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Ady Stern教授解释道。他与另外三维理论物理学家Binghai Yan教授、Yuval Oreg教授、和Erez Berg教授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 Stern说:“事实证明,我们已建立了一种可以直接观察量子电子波的工具,给我们一种方法来解开它们在材料内部表现的量子舞蹈。” 一个电子出现在多个地方 “观察量子波的诀窍是在同一时间在不同位置发现同一个电子,”论文的第一作者Alon Inbar说。“这种测量方法在概念上类似于著名的双缝实验。一个世纪前,双缝实验首次证明了量子力学中的电子具有波的性质,”另一位主要作者John Birkbeck博士补充说,“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扫描显微镜的尖端进行这样的实验。”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用一个包含量子材料的薄层(例如单层石墨烯)的尖端取代了原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尖端。当这一层与样品表面接触时,它形成一个二维界面,电子可以在许多不同的位置穿过这个界面。 量子力学上,它们可以同时在任何位置隧穿,不同位置的隧穿事件相互干扰。这种干涉只允许电子在界面两侧的波函数完全匹配的情况下隧穿。“要看到量子电子,我们必须温和一点,”Ilani 说。“如果我们不问它一个粗鲁的问题‘你在哪里?相反,我们为它提供了多条进入探测器的路径,而我们并不知道它究竟穿过了哪里,我们允许它保持其脆弱的波特性。” 扭曲和隧道 一般来说,电子波在尖端和样品传播的方向不同,因此不匹配。QTM 使用它的扭转能力来找到匹配发生的角度: 通过不断地扭转针尖相对于样品,工具使它们相应的波函数也相对于另一个扭转。一旦这些波函数在界面两侧匹配,隧穿就可能发生。 因此,扭转允许 QTM 映射电子波函数如何依赖于动量,类似于尖端的横向平移使其依赖于位置的映射成为可能。 仅仅知道电子穿过界面的角度就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有关被探测材料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了解样品中电子的集体组织,它们的速度,能量分布,干涉模式,甚至不同波之间的相互作用。 量子材料的新发展 另一位主要作者Jiewen Xiao说:“我们的显微镜将为科学家提供一种观察和测量量子材料性质的新型‘透镜’。” 魏茨曼团队已经将他们的显微镜应用于研究几种关键量子材料在室温下的性质,现在正准备在几开尔文的温度下进行新的实验,在那里已知会发生一些最令人兴奋的量子力学效应。 如此深入地观察量子世界有助于揭示关于自然的基本真理。在未来,它也可能对新兴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QTM 将为研究人员提供前所未有的新量子接口光谱,以及发现其中量子现象的新“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