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石墨烯传感器高灵敏度地检测HIV》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6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和中国上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优雅而又简单的方法来改进石墨烯传感器的灵敏度。这些所谓的“下一代石墨烯电子生化传感器设备”因具有非常低的电子噪音而能够检测含量非常低的HIV DNA。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10月25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iosensing near the neutrality point of graphene”。

    石墨烯的丰富电子特性已吸引了人们利用这种二维材料进行电子检测化学物和生物分子的巨大兴趣。莱顿大学莱顿化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Wangyang Fu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收集石墨烯提供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用于开发多功能的电子传感器设备。然而,制造实际的石墨烯电子传感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理解和维持低水平电子噪音的能力。我们认为这是限制这种传感器分辨率的根本原因。”

    通过与来自于利希研究中心和莱顿大学的同事们合作,Fu报道了一种低噪音的石墨烯电子传感器,实现方式就是在这种传感器的中性点(neutrality point)附近对它进行操作,这是因为他发现在中性点附近,能够让它的电子噪音最小化。

    在这项研究中,Fu和同事们也对低噪音石墨烯芯片在生化检测上的应用进行了概念验证。为此,他们利用他们的传感器检测HIV DNA。他们选择一个HIV基因的片段作为实验对象。这种单链DNA片段结合到石墨烯表面上。论文共同作者Lingyan Feng和Dirk Mayer说道,“首先利用一个嵌二萘(pyrene)连接基团将一种单链PNA分子---一种合成的DNA变体---非共价地固定在石墨烯表面上。随后,一种互补的DNA链能够结合上来。我们能够在一种非常低的噪音水平下非常灵敏地检测这种杂交事件。”

    论文共同作者Andreas Offenh usser和Hans-Joachim Krause总结道,“开发低噪音的可携带的可靠的石墨烯传感器用于POCT检测正处于石墨烯电子器件和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前沿。这可能对更加广泛的医学诊断领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4398.html
相关报告
  • 《DNA生物传感器芯片实现高灵敏度实时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19
    •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款芯片,能够检测到一种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以下简称SNP)的基因突变,该芯片能够将结果实时、无线传输到电脑、智能手机或其它电子设备。芯片感测SNP的灵敏度至少是目前可用技术的1000倍。 基于石墨烯的SNP检测芯片将信号无线传输到智能手机 《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于7月9日报道了研究团队的成果,此项研究为价格更低、速度更快、便携性更强的生物传感器实现及早检测出如癌症等疾病遗传标记铺平了道路。 SNP被视为DNA序列中单核苷酸碱基(A、C、G或T)的变化。这是典型的基因突变类型。大多数SNP对健康没有明显影响,但也有少数会增加发生病理状况的风险,如糖尿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 传统的SNP检测技术有几大限制: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差;它们需要使用的仪器较为笨重;它们需要扩增以获得许多基因副本用于检测;它们无法无线运行。 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领导所创建的新型DNA生物传感器是一款比指甲盖还小的无线芯片,能够检测到溶液中极微量浓度的SNP。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雅各布工程学院(Jacobs School of Engineering)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系的教授Ratnesh Lal表示,“基于微型芯片的DNA电子检测装置可以对特定DNA序列和多态性进行现场和按需检测,以便及时诊断或预测即将发生的健康危机,包括基于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流行病。” 芯片本质上捕获包含特定SNP突变的DNA链,然后产生能够无线传输到移动设备的电信号。它包括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其特殊设计的双链DNA可以附着在表面上。这段DNA在中间弯曲,其形状像是一把镊子。这些“DNA镊子”一面用于特定SNP的编码。每当具有该SNP的DNA链接近时,它与“DNA镊子”的那一侧结合,将其打开并引起电流变化,通过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进行感测。 该项目由Lal主导,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和内蒙古农业大学都参与了这一研究。 DNA链置换 驱动该技术的是一种被称为DNA链置换的分子过程。其中的DNA双螺旋交换其中一条链用于新的互补链。在这种情况下,“DNA镊子”用一条特定的SNP交换其中的一条链。 由于“DNA镊子”的特殊设计而使上述描述成为可能。其中一条链是“正常”链,其与石墨烯晶体管结合并包含用于特定SNP的互补序列。另一条是“弱”链,其中一些核苷酸被不同的分子取代以弱化其与正常链的结合。包含SNP的链能够更有力地附着于正常链并移除弱链,使得“DNA镊子”具有可以被石墨烯晶体管轻松感测到的净电荷。 全新改进后的SNP检测芯片 该研究基于Lal团队此前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工程研究院研究科学家Gennadi Glinksy,以及其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合作开发的第一款无标记和无扩增的电子SNP检测芯片。全新的芯片具有额外的无线功能,至少比其前身灵敏1000倍。 “DNA镊子”的设计赋予新款芯片的高度灵敏度。当包含SNP的链附着时,它打开“DNA镊子”,改变它们的几何形状,使它们几乎平行于石墨烯表面。DNA的净电荷接近石墨烯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信号。相反,嵌入先前芯片中的DNA探针具有不能接近石墨烯表面的结构,因此在结合包含SNP的链时产生较弱的信号。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计划设计能够在单次检测中检测多达数十万个SNP的阵列芯片。未来的研究还将涉及到测试从人类或动物身上采集血液和其它体液样本的芯片。
  • 《柱式石墨烯作为超高灵敏度的质量传感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06
    • 碳纳米管(CNTs)支持的石墨烯薄片的混合结构维持了石墨烯和CNTs的独特特性,这使两种新型材料的优点得到了利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三维柱状石墨烯结构作为纳米机械传感器的性能。得到的结果表明:(a)柱状石墨烯结构的质量灵敏度极高,能达到至少1个yg(10 24 g),质量响应率为0.34 GHz 1;(b)柱状石墨烯结构的尺寸,特别是碳纳米管柱之间的距离,对传感性能有显著的影响;(c)一种解析表达式可以从柱状石墨烯结构的共振频率中探测到沉积质量。对基于高灵敏度和大探测区域的柱式石墨烯传感器的未来设计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文章发布于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