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人员想知道哪些农民最有可能接受多功能多年生耕种系统——树、灌木、或草这些对环境有益且同时能生产可收割获利的高价值农产品的作物。
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各有不同,为了更好地在农民中推广农业新技术,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人员专门针对农民对多功能多年生耕种系统的接受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 。
伊利诺伊大学农业生态学家萨拉·泰勒·洛维尔(Sarah Taylor Lovell)说:“我们对伊利诺伊州桑加蒙河(Sangamon River)上游流域的农民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在边际土地上种植多功能多年生耕种系统作物的态度。然后利用统计聚类技术对这些调查对象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接受能力将他们分为六大类。”
将调查对象分类有利于根据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分别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根本不可能接受新技术的农民,研究人员就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对其进行动员工作。但是,洛维尔还认为,某些接受新技术能力较低的农民是可以转变的。例如,调查对象中的“金钱驱动派”非常信赖用于监控农作物产量的全球定位系统。因此,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农场的高分辨率地图,指出无法实现高产的玉米或者大豆种植区域,然后向他们提供可以带来更多收益的多年生植物系统方案。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受过教育的网民”和“年轻创新者”最有可能接受多功能多年生耕种系统,而调查对象中的“金钱驱动派”和“袖手旁观派”最不可能接受这种新的耕种系统。
那些对新技术接受能力高的农民会更关注环保,因此他们对转变边际土地用途,即在边际土地种植生物能源作物、干草或是坚果等作物特别感兴趣。况且,多功能多年生耕种系统的产品市场已经存在,这点对农民来说意义重大。
降低多功能多年生耕种系统可接受性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租期。由于多功能多年生耕种系统的大部分作物只能在栽种多年后才会逐渐有产品收获,因此,租赁合同一定要够长久农民才能在租期内拿回他们的投资。比如,一些坚果类作物要很长时间才能结果。但是如果同时栽种一些结水果的灌木,这些灌木可能3到4年就能投产。这样农民就可以更早获得投资回报。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跟踪调查几户对多功能多年生耕种系统感兴趣的农户,并为其制定方案,以便在他们的土地上建立新的耕种系统。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研发更好的种植方案,做好市场预测,向农民提供可靠信息,进而克服其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障碍。
(编译 吴蕾,编审 张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