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商用量子计算机问世 短期内仍难解决现实问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0-16
  • 量子计算机,已成为引发激烈角逐的科技前沿。而且,相关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

      最近引发强烈关注的,是两大科技巨头在此领域的进展:IBM于上月宣布,将于今年10月中旬正式发布拥有53个量子比特的可商用量子计算机;随后,谷歌研发团队在一篇论文中透露,已首次实现量子霸权。

      与经典计算机大不相同

      据外媒报道,IBM即将发布的53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将通过云端向客户开放。

      这个量子计算机系统将成为IBM位于美国纽约州的新量子计算中心的一部分。该中心拥有5台2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并计划于10月增加至14台。IBM承诺,将对外开放95%的量子计算机的服务。

      上世纪90年代,很多研发量子计算机的科学家,被认为是在“骗人”。如今,量子计算机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前沿科技领域,它的发展前景也被众多科技公司看好。

      那么,到底什么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从底层到运算模式都与经典计算机完全不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主任范桁介绍道,量子计算机遵循量子力学原理,以量子比特为基本量子信息单元,以量子纠缠、相干叠加为特色,以解决实用和科学问题为目标。

      举个简单的例子,经典计算机的最基本单元是由0和1组成的比特,量子比特则既可以是0,也可以是1,包含的信息量更大。

      “量子计算实现的必要条件包括可扩展、可初始化、长相干等等。”范桁说,其中可扩展性即增加量子比特数目,可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而长相干时间即量子态保持量子相干,能用于逻辑运算。

      从用途来看,量子计算机又可以划分为专用和通用两种类型。专用计算机可以解决特定的问题,但不适用于解决所有问题;通用量子计算机能解决的问题则更多。

      在量子计算机的相关竞争中,量子霸权特别受到关注。

      怎么才算实现了量子霸权?业界通常认为,量子霸权是指量子计算机如果在某个问题上的计算能力超过最强大的传统计算机,就实现了相对传统计算机的“霸权”。业界认为,如能有效操纵50个左右的量子比特,就能实现量子霸权。

      据外媒报道,谷歌用来实现量子霸权的量子计算机就拥有53个量子比特。

      介于能否解决现实问题边缘

      总体而言,现在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处于什么水平?

      “50个左右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介于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和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边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韩正甫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回答道,短时间内,让现有量子计算机去解决现实问题虽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

      在韩正甫看来,量子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非常明确的:首先要把量子计算机架构出来;接下来是增加量子比特数量,提高量子比特质量;之后,量子计算机相关应用软件也将成为核心竞争点。

      “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目前面临多个核心难题。”韩正甫说。

      这些难题一方面涉及保真度,即量子计算机在计算时产生的误差可能有多大。误差越大,保真度就越小。如果保真度小到一定程度,计算结果就会不可信,量子计算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必须保证保真度达到一定水平。

      另一方面是量子相干性的保持。因为量子计算机在计算过程中,必须保持所有量子比特是互相纠缠的,但外部环境干扰会消磨量子的相干性。因此,必须寻找方法让量子相干性保持时间更长一些,从而在量子相干性消失之前,将计算任务执行完。

      “目前量子计算机的算法比较少,这或会影响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前景。”范桁指出。

      不过韩正甫却给出不同观点。他认为,目前量子计算机领域主要有两类算法,如果量子计算机能够成立的话,这两类算法的应用面已经比较广,并足够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当然,如果有更多新算法,就可以解决更多问题,那将更好。” 韩正甫说。

      对于量子计算机到底会用什么材料来做,范桁介绍,科研人员仍在不断尝试,目前有多种可能,比如用超导材料、光子材料、原子材料等。无论采用哪种材料,核心原则是适于量子计算机的运行规律。

      盲人摸象般探索前行

      韩正甫把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比作“盲人摸象”。

      “研发量子计算机就相当于,把现在的经典计算机从头做起,整个再做一遍,材料、硬件、软件、算法等所有环节都要重新考虑。”韩正甫解释道,与此同时,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借鉴,谁也不知道如何做才能成功,所以各个研发团队只能探索着往前走。

      更不要说,研发过程中还会受到量子性质的种种限制,以及各种现实研发条件的限制。

      尽管如此,量子计算机诱人的应用前景,仍令人垂涎。

      “未来,量子计算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信息搜索、生物制药、物流优化等领域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范桁说,以生物制药领域为例,量子计算机能更好地模拟生物反应所涉及的量子过程。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国外的谷歌、IBM、Deep-Wave等公司正在大力研发量子计算机,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也成立了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团队。

      从国家层面来看,量子信息技术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量子倡议法案”。依据该法案,美国将实施国家量子倡议项目,目标是在未来10年加速发展量子信息科学及其技术应用。该法案规定,美国总统必须成立国家量子倡议咨询委员会,以掌握国家量子倡议项目以及量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进展。

      欧盟委员会则在2018年宣布了“量子旗舰计划”,预计今后10年在量子研发领域投入10亿欧元。该计划的目标之一是巩固和扩大欧洲在量子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也对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的技术研发十分重视。其中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已被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据相关报道,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也正在推进。

      “如果今后50年是量子计算机的时代,而在量子计算机领域没有相关核心技术的话,肯定将会受制于人,因此这个领域的竞争是谁也输不起的。”范桁说。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10/16/content_432677.htm?div=-1
相关报告
  • 《量子计算机优势首次获确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3
    • 来自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携手,首次证明了量子计算机相对传统计算机的优势,其原因在于:量子算法利用了量子物理学的非定域性。最新研究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新基础。 传统计算机遵循经典物理学定律,建立在二进制数字0与1的基础上,它们存储这些数字并用于数学运算。在传统计算机的内存单元中,每个比特(最小的信息单元)的值只能为1或0。而量子比特(qubit)能同时既是0又是1,这种所谓的“叠加”使量子计算机一次可对多个数值进行运算,而传统计算机必须按顺序执行这些操作。因此,从理论上说,量子计算机能轻松快速地解决传统计算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问题。 为确凿证明量子计算机的优势,慕尼黑工业大学复杂量子系统理论教授罗伯特·柯尼希、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的戴维·格塞特、IBM公司的谢尔盖·布拉韦伊联手开发了一个量子电路,用于解决特别“难解”的代数问题。这一新型电路结构简单,只能在每个量子比特上执行固定数量的运算。这种电路被认为拥有固定深度。研究证明,他们所用的“难解”代数问题无法采用传统固定深度的电路来解决,因此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优势。而且,量子算法利用了量子物理学的非定域性。 在这项研究之前,虽然有些证据指向这个方向,但量子计算机的优势既没有得到证明,也没有经过实验演示。一个例子便是秀尔算法(Shor's algorithm),它有效解决了质因数分解问题,但它只是一个复杂理论猜想。 柯尼希说:“我们的成果表明,量子信息处理真正带来了好处,它无需依赖未经证实的复杂理论假设。”这项研究可以看作量子计算机发展道路上的新里程碑,因为这种新的量子电路结构简单,短期内,科学家可以借助其实现量子算法。
  • 《澳科学家开发重要元件:可助实用型量子计算机问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01
    • 参考消息网11月30日报道 美媒称,一个澳大利亚科学家团队开发出量子计算的重要元件:微波循环器。研究人员称,他们的发明将使量子计算机的规模升级成为可能。 据合众国际社网站11月28日报道,这种元件是描述拓扑绝缘体的理论性研究在现实中的首次体现——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拓扑绝缘体是具有独特物质相态的材料,这些材料的内部结构如同绝缘体,而表面却可以作为导体。 报道称,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巧妙处理,科学家能够制造出一种可以促进量子系统和经典系统之间互动的电路接口。这样一种元件对于制造现实世界的量子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 微波循环器的作用就像是交通环岛,它只把电信号朝同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输送。商用循环器——存在于移动通信基站和雷达系统中——是极其笨重庞大的。 利用拓扑绝缘体,悉尼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地实现了这项技术的微型化。这种新材料使科学家可以有效降低光的传导速度,从而可以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缩小元件尺寸。科学家相信他们的突破将使许多循环器可以被集成到一枚计算机芯片中。 研究人员相信,这一突破将使科学家开发出能够执行现实世界功能的实用型量子计算机。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只能开发出十分简单的量子计算机。悉尼大学的戴维·莱利教授说:“使量子计算机的规模升级成为现实,将需要发明充当量子-经典系统接口的新装置和新技术。”新近发明的微波循环器——其详情刊登在本周的《自然·通讯》杂志上——就是一种这样的装置。 报道称,尽管实用型量子计算机的出现仍将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但科学家相信他们的最新突破将为这样的装置成为现实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