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疟疾疫苗将大规模测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4-19
  • 一种能够对疟疾提供100%防护的疟疾疫苗将首次在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从而研究其在真实条件下的有效性。

    这项试验将于2020年初在赤道几内亚海岸外的比奥科岛实施,将有2100名年龄在2至50岁之间的受试者参与该试验。领导这项研究的疟疾研究人员Steve Hoffman表示,这项试验的目的是提供监管机构批准该疫苗所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Hoffman同时还是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Sanari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开发了这种疫苗。赤道几内亚政府和私营能源公司正在赞助这项试验。

    在实验室研究中,这种名为PfSPZ的疫苗已被证明是迄今开发的最有效的疟疾疫苗,能够为健康的志愿者提供完全的保护。

    PfSPZ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激发对恶性疟原虫的一种免疫反应。恶性疟原虫是由孢子体(SPZ)构成的,后者是疟原虫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受感染的蚊子在叮咬时会将其注入人体。Sanaria公司从养殖的蚊子中分离并纯化了数十亿个孢子体。

    该疫苗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整个寄生虫作为其有效成分;而大多数候选疟疾疫苗只包括少量的基因工程寄生虫蛋白。整个寄生虫疫苗中丰富的蛋白质解释了为什么它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免疫反应。

    然而为了有效性,必须通过静脉注射PfSPZ疫苗。这对大规模疫苗接种行动提出了挑战,因为这是一个比通常用于其他疫苗的过程更加复杂的程序——其他疫苗注射往往需要穿透皮肤或肌肉,或采用口服的方式。但是Hoffman认为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即将在比奥科岛上进行的试验是对疟疾流行地区疫苗有效性的首次大规模试验。比奥科岛目前人口约28万。

    华盛顿州西雅图儿童医院研究疟疾的免疫学家Stefan Kappe说,PfSPZ疫苗在真实场景中的疗效将不可避免地低于实验室水平,因为已经患过疟疾的人可能具有较弱的免疫反应。他补充说,疟疾寄生虫的本地菌株也将不同于疫苗研究中使用的菌株。

    然而Kappe指出,即使是一种相当有效的疫苗也可能产生巨大影响。15年来,通过在室内喷洒杀虫剂和使用含有化学物质的蚊帐等传统措施,比奥科岛的疟疾患病率已从45%下降到12.5%。但他表示,世界其他地区的经验表明,完全消除疟疾是最困难的部分。这可能只有在疫苗的帮助下才能实现。

    Kappe说:“这项试验将首次回答几个问题,包括一种疫苗能否完全消除这个岛屿环境中的疟疾。”

    Hoffman说,如果试验取得成功,Sanaria公司打算在岛上再进行一次试验,并涉及大约1万人。他表示,这项研究将比较除了标准疟疾预防措施之外还接种了疫苗的社区与只使用标准疟疾预防措施的对照社区之间的疾病水平。

    Hoffman预测,与即将到来的试验相比,疫苗的功效在后续的更大型试验中会更高,这是因为“群体免疫”——当人群中有足够高的百分比得到对某种疾病的防护时,这种疾病就很难传播给剩下的少数易感人群。

    如果大规模试验获得成功,Sanaria公司及其合作伙伴打算向比奥科岛上所有人群推广这种疫苗,并评估其有效性。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疟疾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相关报告
  • 《乌干达推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疟疾疫苗》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与重点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5-04-06
    • 乌干达于2025年4月2日在阿帕克区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疟疾疫苗接种活动,成为非洲第19个将疟疾疫苗纳入常规免疫计划的国家。此次接种的R21/Matrix-M疟疾疫苗将分四剂接种,目标是在乌干达105个高和中度传播区为110万名两岁以下儿童进行接种,并计划逐步扩展到全国。阿帕克区是全球每人年均蚊虫叮咬次数最多的地区之一。疟疾是乌干达儿童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2022年数据显示,疟疾占所有门诊就诊的40%,住院的25%和医院死亡的14%。此次疫苗接种预计每天可预防至少800例严重疟疾病例,减轻家庭经济负担。Gavi疫苗联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合作伙伴提供了支持。此次接种活动是乌干达抗击疟疾的重要里程碑,但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以确保项目的持续和扩展。
  • 《首支疟疾疫苗 有总比没有强》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05
    • 几十年来,虽然疟疾病例及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不断下降,但人类抗击疟疾的斗争却止步不前。对最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产生耐药性的寄生虫正在传播,而疟蚊对杀虫剂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 疟原虫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疫苗靶标。它的生命过程复杂,雌蚊通过叮咬将名为子孢子的疟原虫细胞输入人体血液,它们在肝脏中繁殖,形成另一种被称为分生子的细胞类型,并侵入红细胞继续繁殖。 受侵的血细胞会破裂,从而引起发烧、头痛、发冷、肌肉疼痛等症状,通常还会引起贫血。在这个过程中,寄生虫经常改变它的表面蛋白,这使其成为免疫系统和疫苗难以捉摸的目标。 “RTS.S,又名Mosquirix,是首个通过临床试验阶段的疟疾疫苗,可以预防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的疟疾。世界卫生组织已决定在非洲马拉维、加纳和肯尼亚建立疫苗试点,这是抗击疟疾的里程碑事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教授孙彩军表示,Mosquirix是第一个起部分保护作用的疟疾疫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该疫苗有可能成为非洲等疟疾流行地区防控疟疾疫情的一个新选择。” 疫苗出世 喜忧参半 Mosquirix是上世纪80年代由葛兰素史克公司(GSK)开发的,它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对一种只出现在子孢子表面的蛋白质产生反应。为加强反应,研究小组将疫苗蛋白与乙型肝炎表面蛋白融合,并添加了佐剂。 Mosquirix的第一次大规模试验结果给人们带来了一点希望。2004年,领导这项研究的分子生物学家Joe Cohen及其同事在《柳叶刀》发表论文称,2000名1~4岁的莫桑比克儿童在接种该疫苗6个月后,疟疾感染率下降了58%。 此外,2009年至2011年间,一项规模更大的试验在7个非洲国家的1.5万名儿童中展开,结果却“喜忧参半”。在受试婴儿中,疫苗效果接近于零;但在接种疫苗的5月至25月龄儿童中,疟疾感染总体下降40%,严重感染下降30%。 英国伦敦卫生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家Peter Smith表示,这粉碎了疫苗可以保护最弱势群体,以及可以与其他常规婴儿疫苗一起接种的希望。与保护性达97.5%的麻疹疫苗相比,这些数字微不足道。Smith说:“其实没有人希望获得很好的疗效,因为疟疾太复杂了。” 该试验还显示,即使间隔1个月注射3次疫苗,保护率也会在一年半左右降至零。如果在此时打加强针加以保护,保护力也会在18个月后再次减弱。 尽管如此,Smith认为,短命的、部分有效的疫苗“也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Cohen指出,疟疾疫苗在关键时期提供了一些保护,因为儿童面临严重疾病和死亡风险的真正时期是5岁以下。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对此表示同意。2015年7月,为帮助发展中国家监管机构做出决策,EMA宣布该疫苗安全有效,足以在非洲推广。 保护率低 仍需推广 其实,Mosquirix在非洲国家首次亮相,并不是该领域期待已久的突破。Mosquirix的功效和耐用性一般:4剂疫苗仅能在不超过3年的时间里对严重的疟疾提供30%的保护。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疫苗的保护效果较快减弱,并呈现出年龄依赖性:6~12周龄婴儿的保护率低于5~17个月龄的幼儿。 一些专家质疑这样做是否值得,他们认为,Mosquirix甚至不能预防严重疟疾,而只是延缓疟疾。 “的确,该疫苗的保护率不高,在自然暴露于疟疾的儿童和婴儿中,其预防保护效率仅为30%~56%,并不太适合作为一个成熟的疫苗产品进行大范围推广。”孙彩军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非洲,疟疾发病率很高,每年大约有20多万人因感染疟疾而死亡。尽管Mosquirix的效率不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认为,从此方面考虑,如果疫苗的保护率能达到30%以上,那么该疫苗也会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孙彩军同样认为,即使Mosquirix的保护率较低,考虑到非洲每年疟疾的感染人口基数很大,Mosquirix保护的绝对人数仍然有实际临床意义。 尽管该疫苗的保护效率尚待提高,但考虑到疟疾疫情在非洲国家的严重性和极高的致死率,而且目前除了蚊帐、杀虫剂等,没有更好的对抗疟疾的科学手段,孙彩军认为,该疫苗在疫情严重的国家进行推广很有必要。 安全与否 谨慎评估 其实,最令人担忧的是疟疾疫苗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在7个国家的6000名接种Mosquirix的儿童中,有20名感染了脑膜炎,而在对照组3000名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儿童中,只有一名感染了脑膜炎。接种疟疾疫苗使脑膜炎患病风险增加了9倍。 研究小组认为这个结果是一个意外。接种疫苗后,脑膜炎是随机发生的,大多数发生在7个研究地点中的两个,Cohen认为,尚不能很好解释为什么Mosquirix会导致脑膜炎。其他科学家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控制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造成的。对照组脑膜炎发生率极低,这表明狂犬病疫苗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预防了脑膜炎。 “对接种疟疾疫苗的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来说,其本身抵抗力就比较脆弱。像乙肝疫苗等一些被认为非常安全的疫苗,在接种时仍有可能发生猝死等耦合现象。”李侗曾告诉《中国科学报》,Mosquirix需要接种4次,在此期间,考虑到非洲各地区的生活质量不同,婴幼儿的营养也不能得到完全保障,因此,疟疾疫苗的安全性的确需要谨慎评估。 对此,李侗曾表示,在疫苗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严格的监测,对Mosquirix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数据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完善新一代疟疾疫苗提供参考。 试点推广Mosquirix是人类抗击疟疾过程中的重要进步。“这意味着我们不再只是通过防蚊虫叮咬等措施来预防疟疾。疫苗研发需要一个过程,期待科学家研究出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的疫苗。”李侗曾说。 虽然疟疾在全球范围仍是重大的公共卫生威胁,但我国早在2017年就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即将成为全面消除疟疾的国家。 “因此,我国人民没有必要接种疟疾疫苗,更不用专门跑去非洲打疟疾疫苗。”孙彩军提醒,有计划去非洲旅游或工作学习的人,应尽量注射相应疫苗,以预防在非洲国家流行的传染病,例如黄热病、埃博拉、疟疾等。 “但前提是该疫苗效果好、安全性高,没什么副作用。”李侗曾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