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AQ和HYSPLIT模式的日照市夏季臭氧污染成因和来源分析》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5-31
  •   日照市作为典型沿海城市,近年来O3污染日益严重,为探究O3污染成因和来源,基于CMAQ模型的IPR过程分析和ISAM源追踪工具分别量化不同物理化学过程,不同源追踪区域对日照市O3的贡献,并对比在O3超标日和非超标日的差异,结合HYSPLIT模式探究日照市O3的区域输送路径。

       结果表明,以日照市及周边为CMAQ模拟区域,O3超标日与非超标日相比,日照市和连云港市沿海附近O3、NOx和VOCs浓度明显增加。

  • 原文来源:https://www.hjkx.ac.cn/hj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230610&flag=1
相关报告
  • 《基于四维通量法的佛山臭氧污染输送量化》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7-31
    •       定量输送过程对大气污染事件的贡献程度一直是目前区域大气污染防控的突出难点和重要需求.对此,基于WRF-Chem模式对佛山典型区域性臭氧(O3)污染事件开展模拟,应用四维通量法分别量化周边区域对佛山市臭氧及其前体物的输送通量,厘清臭氧直接输送和前体物输送的贡献,发现周边区域对佛山市输送的O3总通量平均值为120.3 t ·h-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总通量平均值为30.2 t ·h-1; 其对应的臭氧生成潜势(OFP)为114.8 t ·h-1.通过统计各O3污染事件的输送通量,发现污染期间输入佛山O3通量最大的城市为广州(贡献率为44%); 输入VOCs通量最大的城市为肇庆(贡献率为48%).分析输送VOCs排放导致的O3生成潜势发现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OFP的贡献最大,在"最大输入事件"中占比为47%.甲醛、二甲苯、醛类、丙酮和苯酚类等OVOCs和芳香烃是对OFP贡献前5的物种,贡献量占总OFP的50%以上,主要来自工业溶剂源.
  • 《2021年夏季新乡市城区臭氧超标日污染特征及敏感性》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5-07
    •        基于2021年6~8月新乡市市委党校站点观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常规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参数,采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对臭氧(O3)超标日的O3敏感性和前体物的管控策略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O3超标日呈现高温、低湿和低压的气象特征.        在臭氧超标日,O3及其前体物的浓度均有上升.臭氧超标日的VOCs最高浓度组分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烷烃,臭氧生成潜势(OFP)和 OH反应性最大的VOCs组分为OVOCs.通过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新乡6月O3超标日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7月和8月处于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控制区,臭氧生成对烯烃和OVOCs最为敏感.        通过模拟不同前体物削减情景,结果表明削减VOCs始终有利于管控臭氧,而削减NOx对管控O3作用不大,还有导致O3升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