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新成果:柔性光子器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1-13
  • 麻省理工大学和其他几个研究机构合作发明了一种制造光子器件的方法,光子器件类似于电子器件,但是它是基于光子而不是电子,其可以弯曲和拉伸而不被损坏。这种设备可以开发用作计算机设备的连接器,或者结合天然材料使其易弯曲,用作连接或可植入人体皮肤的诊断或监测体系中。

    麻省理工大学的副教授Juejun Hu和许多其他研究员合作,其中包括中弗罗里达大学还有中国和法国的研究员,在两篇论文中讲述了这一发现,其中包括被称作硫族化合物的特殊玻璃的应用。该论文发表在Science and Applications期刊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Hu说,许多人对可拉伸和弯曲的光学器件感兴趣,尤其是类似可直接接触皮肤的监测光学器件。这样的设备可以监测血氧平衡、心率、甚至脉搏。

    光子器件直接处理光束,使用与用于制造于微电子芯片的同种工艺的LED、透镜及电镜系统。使用光子而不是电子有许多好处,比如说光学处理无需转换过程。

    但是目前大部分光子器件都是基于在刚性基底上制成的,这使其不能用于“应像人体皮肤一样(柔软)”的器件。但是大部分柔性材料,包括大部分的高聚物,对光束的折射率不好,这就导致了其对光的束缚性差。

    Hu和他的团队成员没有使用上述的柔性材料,而是采取了一种新方法,他们将刚性材料(在此指硫族化合物玻璃的薄层)制成弹簧状线圈。正如钢可以制成能拉伸和弯曲的弹簧一样,这种玻璃圈的结构使其能自由伸展和弯曲,同时保持其理想的光学性能。

    Hu教授说:“最终你会得到像橡胶一样柔软的东西,可以弯曲和拉伸,而且折射率高,透明度高。”测试表明,直接在聚合物基材上形成的这种类似弹簧的结构可经历数千次拉伸循环,而其光学性未检测到任何的降低。该团队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光子器件,通过柔性的类似弹簧的波导互相连接,全部采用环氧树脂基体,在光学元件附近变得更硬,波导周围变得更加柔软。

    Hu教授说,其他种类的可拉伸的光子器件已经通过将更硬的纳米棒材料嵌入到聚合物基体中制成,但是这些需要额外的制造步骤并且与现有的光子系统不兼容。这种柔性的、可拉伸的光子电路也可用于需要结合其他不平整表面材料的设备,例如应变仪。光学技术对应变非常敏感,可以检测出小于百分之一的变形。

    该项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Hu的团队迄今为止只展示过一次单一的设备。 他说:“为了使用,我们必须演示所有组件集成在一个设备上。”目前正在开展这项技术的研究工作,以便在商业上得到应用,这可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在上周在Nature Photonics上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中,Hu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也开发了一种将硫化物玻璃和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制成的光子层与常规半导体光子电路集成的新方法。现有的工艺要求将它们制作在一个表面上,然后剥离并转移到半导体晶片上,这使工艺变得很复杂。相反,新工艺允许在室温下直接在半导体表面上制造层片,从而允许简化制造和更精确的对准。

    该工艺还可以利用硫族化物材料作为“ 钝化层 ”,以保护二维材料免受由环境湿度影响而发生退化,并且作为控制二维材料的光电特性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是通用的,可以扩展到石墨烯以外的其他新兴的二维材料,以扩大和加速与光子电路的集成。

相关报告
  • 《石墨烯研发新成果:超薄柔性微处理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04-19
    • 微处理器,是当代电子工业的核心器件。无论是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消费电子产品,还是超级计算机、汽车引擎控制、数控机床、导弹精确制导等都高精尖技术产品,都离不开微处理器的作用。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微处理器,一般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能读取和执行指令,与外界存储器和逻辑部件交换数据,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运算控制部分。   如今,微处理器制造所用的材料基本上全是硅。而硅材料的瓶颈如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性能瓶颈,现在硅材料的半导体芯片,性能增速放缓,且接近物理极限。二是不具有柔性,硅材料无法应用于柔性电子领域。 石墨烯研发新成果:超薄柔性微处理器   二维材料是指电子仅可在两个维度的非纳米尺度(1-100nm)上自由运动(平面运动)的材料,例如石墨烯、氮化硼、过渡族金属化合物(二硫化钼、二硫化钨、二硒化钨)、黑磷等等。   二维材料,一般由一层或者几层原子组成,我们之前重点关注的石墨烯就是一种著名的二维材料。除此以外,和石墨烯类似的一些材料,例如过渡性金属双硫属化合物也属于二维材料,它们不仅尺寸小、轻薄、柔软,最重要是具有优秀的半导体特性,十分适用于柔性电子设备。 石墨烯研发新成果:超薄柔性微处理器   维也纳技术大学光子研究所的 Thomas Mueller 博士一直致力于二维材料的研究,他认为二维材料是未来制造微处理器和其它集成电路的理想候选材料。而二硫化钼(MoS2),由钼原子和硫原子组成,只有三个原子的厚度,就是这样一种二维材料。   所以,他领导维也纳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和欧盟石墨烯旗舰项目的科研人员合作,制造出了一种由二维材料二硫化钼MoS2组成的晶体管。115个这样的晶体管构成了一种新型微处理器。目前,这种微处理器能够进行一比特的逻辑运算,而未来有望拓展至多比特运算。   MoS2的薄度意味着晶体管具有高响应性。 Mueller说:“原则上,为晶体管提供薄材料是有利的。材料越薄,晶体管通道的静电控制越好,功耗越小。   目前为止,MoS2微处理器是由二维材料制成的最先进的电路之一。运行简单程序的测试表明,该微处理器具有优秀的信号质量,和较低的功耗,并且获取正确的运算结果。   这种超薄的MoS2 晶体管尺寸很小,而且具有柔性,有利于制造成柔性电子设备,例如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硬件等等,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对此,Thomas Mueller 博士认为:“总体来说,成为一种柔材料将会带来新型应用。其中一个可能是将这些处理器电路和由MoS2制成的光线发射器相结合,从而制造出柔性显示设备和电子纸张,或者将它们集成进智能传感器的逻辑电路中。”   现代的微处理器,一般由硅制成,它们在单颗芯片上具有几百万个晶体管,所以说这种由MoS2 制成的只有115个晶体管的设备,显得十分简单。但是,Mueller 博士研究小组中的博士研究生 Stefan Wachter 认为:“尽管,这和目前基于硅的工业标准相比来说,显得很逊色。但是它成为这个领域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突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概念验证,原则上,没有理由看不到未来的进展。”   这个芯片只是展示了这项新技术的早期成果,我们可以相信未来它会具有更大的成果。对于团队下一步的计划,Mueller 解释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更大的电路,可以利用有用的操作完成更多的任务。我们想要在更小尺寸的单个芯片上,完成完整的八比特设计,或者更多的比特。”但是由于设计和制造,这个目标将面临挑战,所以Stefan Wachter 说:“增加更多的比特,当然会使得每件事都会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增加仅仅一个比特,就会将电路的复杂性增加两倍。”   未来展望:   二维材料例如二硫化钼,虽然有望成为硅的替代品。但是,对于制造更加复杂的电路来说,这些电路需要几千甚至几百万个晶体管,暂时还无法依靠这项新技术。毕竟,生产二维材料以及进一步处理二维材料的工艺,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目前它只是一种对于硅半导体技术的补充性技术。   对此,Mueller博士解释道:“我们的电路或多或少是在实验室中用手工做成的,这样复杂的设计显然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每个晶体管必须按照计划运行,以使得处理器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另外,未来提高多级设计工艺,将是开发 MoS2 微处理器的高产量生产方案的重要一步。因为在所有因素中,传输大区域、双层MoS2到晶圆上,会带来很高的失败率。所以,维也纳技术大学的Dmitry Polyushkin 认为:“我们的方案在于将工艺提高到一个点,我们可以通过几万个晶体管,可靠地生产芯片。例如,直接在芯片上生长,这将会避免转移过程。这样可以带来更高的产量,让我们可以生产更加复杂的电路。”   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几年,这项技术将会有各种各样新的工业应用,柔性电子便是一个例子,例如医疗传感器和柔性显示器。因为,二维材料相比于传统的硅材料,具有更强的机械柔性。
  • 《柔性电子的未来》

    • 来源专题:半导体工艺技术
    • 编译者:zhaohuimin
    • 发布时间:2014-09-26
    •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Ananth Dodabalapur教授与研究人员一起,在美国西北大学已经证实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CNT)来提高晶体管和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的新方法。碳纳米管(CNT)是一种更小,更快和更便宜的电子器件材料,所以一直以来被科学家认为是半导体最有前途的接班人。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IP出版的“应用物理快报”( 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中。 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研究了含氟聚合物涂层(PVDF-TrFE)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在晶体管和环形振荡器电路的作用,并证明了这些涂层可显著改善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器件的性能。 PVDF-TrFE的也被称为polyvinyledenedifluoride - 四氟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