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科学家利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治愈小鼠遗传病》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12-21
  • 10月8日,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显示,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Gerald Schwank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应用一种新开发的编辑工具定位和纠正基因突变,通过该方法已治愈了患有苯丙酮尿症(干细胞中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基因突变)的小鼠。

    研究人员发现,经过一种胞嘧啶脱氨酶改良的CRISPR/Cas9系统可以特异性结合到需要修正的基因位点上,然后在该处打开DNA双链。脱氨酶将引起疾病的DNA碱基对C-G变为T-A(胞嘧啶脱氨酶可以使胞嘧啶C脱氨形成胸腺嘧啶T),后者一般出现在健康个体相应的碱基位点上。这样一来,发生在苯丙氨酸羟化酶DNA序列上的错误就会得到纠正。在传统的CRISPR/Cas系统中,诱导DNA双链断裂是基因组编辑的核心要素。DNA双链会在一个特定的点被切割,而细胞则会试图用其本身不同的机制来修复这个损伤。如果从外部将匹配的DNA序列添加到细胞中,就可以通过一种专门的修复机制来精确修改特定的遗传序列。而问题是,大多数人类细胞都会使用一些会产生预期外突变的DNA修复系统。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的基因编辑工具比传统的CRISPR/Cas9方法更有效:在小鼠肝脏中出现错误的基因拷贝中,有多达60%得到了纠正。这使得苯丙氨酸的浓度下降到正常水平,而动物在接受基因编辑工具治疗后不再表现出任何紊乱的迹象。Schwank指出,这种方法在人类治疗相关疾病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后续还必须进行其他动物模型的临床研究来测试这种新工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Schwank教授目前正筹备资金用来在像猪这样的动物模型上进一步开展跟踪研究。

    苯丙酮尿症并不是影响肝脏的唯一遗传代谢紊乱疾病。例如,尿素循环紊乱会妨碍人体从血液中移除氨,使其无法代谢为尿素。这种紊乱主要会导致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就是肝移植。因此,Schwank教授也希望能够测试新开发的基因编辑工具来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

相关报告
  • 《如何使基因编辑工具CRISPR工作得更好》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1-09
    • 近年来最重大的科学进展之一是发现和发展了利用一种称为CRISPR的快速且负担得起的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改造的新方法。现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们说,他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容易升级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导致更精确的基因编辑,并提高安全性,从而为基因编辑用于人类打开足够安全的大门。 分子生物学家小组发现了确凿的证据,目前在CRISPR基因编辑中使用的最流行的酶,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酶Cas9,它比使用较少的CRISPR蛋白(称为Cas12a)具有更低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因为Cas9更可能编辑植物或动物基因组的错误部分,破坏健康功能,所以科学家在8月2日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提出,转用Cas12a将导致更安全和更有效的基因编辑。 “总体目标是找到自然界给我们的最好的酶,然后使它变得更好,而不是采用第一个通过历史偶然发现的酶,”分子生物科学的助理教授和这项研究的合著者Ilya Finkelstein说。 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使用CRISPR,这是一种细菌用来抵御病毒的自然机制,来更多地了解人类基因,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并发展这种由科幻小说激发的进步,如含有抗脂肪小鼠基因的猪能导致瘦培根。许多人期待CRISPR能够为人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并作物拥有更高产量或抵抗干旱、害虫。 但是,在自然界发现的CRISPR系统有时会瞄准基因组中的错误位点,这应用于人类可能是灾难性的,例如,未能纠正遗传疾病,而是将健康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以往的研究表明Cas12a比Cas9好,但以前的研究尚不明确。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说,通过显示出Cas12a是比Cas9更精确的基因编辑刀结束了案例,并解释原因。 该研究小组由研究生Isabel Strohkendl和Rick Russell带领,发现Cas12a的选择性更强,因为它像维可牢一样与基因组靶结合,而Cas9更像超级胶一样与靶结合。每种酶都携带一串用RNA编写的基因代码,与病毒DNA中写入的一串目标基因代码相匹配。当它碰到一些DNA时,酶开始试图通过形成碱基对来与它结合——从一端开始,然后沿着它的方向工作,测试一侧的每个字母(DNA)与另一侧相邻的字母(RNA)匹配得如何。 对于Cas9,每个碱基对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就像一块超级胶水。如果每边的前几个字母匹配得很好,那么Cas9已经与DNA强结合了。换言之,Cas9关注基因组目标中的前七或八个字母,但是随着这个过程的继续就关注较少,这意味着它很容易忽略稍后在过程中的失配,这将导致它编辑基因组的错误部分。 对于Cas12a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尼龙搭扣。在沿途的每一点联系相对较弱。沿着带子的两边是一个很好的匹配,保持足够长度进行编辑使其联接到一起。这使得它更可能只编辑基因组的预期部分。 “它使碱基对的形成过程更加可逆,”Russell说。“换句话说,Cas12a在继续之前对检查碱基对做得更好。在七或八个字母之后,Cas9停止检查,而Cas12a继续检查到大约18个字母。” 研究人员说,Cas12a还不是完美的,但是研究还建议了进一步改善Cas12a的方法,也许有一天实现创造“精密手术刀”的梦想,一种本质上防错的基因编辑工具。 Finkelstein说:“总体来说Cas12a更好,但是有些地方Cas12a仍然对RNA和基因组靶标之间的某些错配有令人惊讶的盲目。”“因此,我们的工作为进一步改进Cas12a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研究人员目前将这些见解用于设计改进Cas12a的后续项目。 该研究的其他合作者是研究生James Rybarski和前本科生Fatema Saifuddin。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立普通医学科学研究所和韦尔奇基金会的资助。
  • 《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转座子改良水稻性状》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4-10-29
    •     转座子(TEs)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DNA重复序列,约占水稻基因组的35%。转座子是植物产生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及表型变异。水稻的泛转座子变异图谱研究表明,转座子在水稻驯化和育种性状改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带领的科研团队,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ration of OsGRF4 and OsSNAC1 alleles for improving rice agronomic traits by CRISPR/Cas9-mediated manipulat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水稻基因OsGRF4或OsSNAC1的非编码区进行转座子编辑,实现了对目的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同时,该研究创制的优良等位基因为作物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策略。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s)是短小而非自主的DNA转座子,是水稻基因组中数量较多的转座元件,且与至少58%的水稻基因相关。研究表明,MITEs是水稻基因表达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而利用MITE插入多态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有助于挖掘并控制农艺性状的潜在基因。 该研究推测,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设计基因非编码区的MITEs转座子分布可以上调或下调目标基因的表达,从而创制新的基因等位基因型以改良水稻性状。为验证这一设想,科研人员选择水稻中的生长调节因子4基因OsGRF4和胁迫响应基因OsSNAC1进行研究。研究显示,OsGRF4可正向调控水稻产量的相关性状,在其终止密码子下游的1200bp内插入一个294-bp的PIF/Harbinger超家族MITE;OsSNAC1可以增强水稻的耐盐性,但在其上下游非翻译区未检测到MITE。研究发现,水稻某些基因下游非编码区中的MITE可以介导靶基因的翻译抑制。因此,研究认为,通过CRISPR/Cas9技术删除OsGRF4下游非翻译区中的MITE,可以创制出过表达的等位基因型。研究针对OsGRF4基因的MITE靶区域,设计构建了2个CRISPR/Cas9 sgRNAs,并对其进行编辑。科研人员对得到的无转基因的纯合突变体进行分析发现,OsGRF4基因的MITE删除,提高了OsGRF4mite突变体中靶蛋白的丰度,并改善了与产量相关的农艺现状。水稻基因上游非翻译区中的一些MITEs可作为增强子,如miniature Ping (mPing) TE可以增强盐胁迫响应基因的转录水平。因此,研究人员尝试将430-bp的mPing插入耐盐基因OsSNAC1的上游非翻译区。进而,科研人员剖析得到的纯合突变体发现,OsSNAC1基因的MITE插入,提升了盐胁迫下OsSNAC1MITE突变体中靶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增强了它的耐盐性。上述成果为转座子驱动的作物遗传育种提供了新途径。研究工作得到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海南省相关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