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全国信息领域青年观论坛》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xuxue
  • 发布时间:2018-04-24
  • 4月14日,首届“新时代全国信息领域青年观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该论坛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办,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全国知名高校信息管理院系协办。信息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青松、团委书记蒋可鸣应邀带领学生骨干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上午9时,主论坛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召开,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党委副书记张妙妙主持。论坛中多位资深专家开展了主题报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信息传播局副局长高翔做了主题报告,他强调网络安全是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信息化发展是网络安全的保障,鼓励当代青年要独立思考、理性思辨,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坚定立场、德法兼修、知行合一,胸怀天下,运用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下午2点,分论坛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召开。参会师生代表围绕新时代信息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青年发展,新时代青年成长与思想引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未来方向,参会师生代表进行了工作交流和研讨。信息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蒋可鸣,学生骨干何杨煜琪分别作主题发言,介绍我校我院学生工作情况和经验。

    此次论坛是国内信息管理学科知名院系团学骨干的一次工作研讨活动,通过深入交流,明确了新时代青年,尤其是信息管理学科领域的青年学子在互联网络环境中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在信息社会中提升青年影响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及在建设网络强国中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对于“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发展,与会代表达成初步共识并将继续展开深入合作。

相关报告
  • 《数据驱动的音乐信息研究——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博士胡晓来我院开讲-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8-04-25
    • 2018年4月19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信息与技术科学系助理教授胡晓博士来我院演讲,此次讲座的题目是“数据驱动的音乐信息研究”,地点位于9号楼918会议室,其中王忠义副教授负责主持,同时我院众多师生前来聆听。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以胡晓博士在音乐信息领域的系列研究为例,阐述多种数据在信息科学中的灵活运用,包括社交媒体,用户行为,资源内容,以及生理信号等,并对数据驱动方法的益处和挑战进行讨论。 演讲开始,胡晓博士首先介绍了此次讲座的主要框架和内容,她从音乐信息与人文社科的角度出发,讲述了音乐信息与人文社科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研究音乐信息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胡晓博士结合自己的多年研究工作经历,分条简要展示了自己在音乐信息研究方面的造诣,并分别从数据、方法、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概述。 第三部分,胡晓博士挑了其中的两项研究进行详细地阐述,其中一项研究是与音乐情感信息的跨文化模型有关,这项研究最终证明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音乐信息分析可以套用西方音乐信息研究的已有模型,虽然如此,仍存在不少细节问题,比如像音乐和听众的文化背景不同就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另一项研究是“音乐偏好和文化社会经济因素——一个基于大数据的跨国比较研究”,胡晓博士在这项研究中详细讲述了具体的研究过程,分别是获取数据、分析数据、构造回归曲线和建立模型,然后总结出数据驱动的优点和挑战。最后的提问环节,大家都踊跃发言,胡晓博士也跟在座的所有师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 《第73次情报科学读书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举办,主题为“科技与梦想:读懂改变世界的AI人”,与会者围绕人工智能领域代表人物的成长经历、思想故事及AI的发展路径、前沿趋势展开交流,并探讨情报学在其中的作用与挑战。》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6-24
    • 2025年5月16日,第73次情报科学读书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以“科技与梦想:读懂改变世界的AI人”为主题,由刘晓娟教授和黄崑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参与者。会议主要讨论了人工智能领域代表人物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故事,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前沿趋势以及情报学在其中的作用和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的代歆然首先分享了《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自传》,讲述了李飞飞从物理学转向计算机视觉的经历,特别是她在创建ImageNet项目中展现的远见卓识和坚韧精神。该项目为深度学习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标志着AI从“算法为王”走向“数据为王”。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的李蕾分享了《黄仁勋:英伟达之芯》,回顾了黄仁勋从创立英伟达到引领AI计算革新的历程。她指出,英伟达通过CUDA架构推动了GPU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尽管带来了高能耗和伦理争议,但其战略转型和技术押注经验值得借鉴。 与会读友围绕这两位AI领军人物展开了热烈讨论。王延飞强调决策必须“算计”,要审视人工智能系统输出的可靠性。真溱呼吁加强AI软硬件尤其是跨界人才的培养,吴晨生提倡在面对新技术与大量数据时保持批判性思维。唐超指出AI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但也提到其在教育中的负面效应。赖茂生认为当前公共领域有关AI的信息泛滥,真假难辨,需要加强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平衡传统与创新。杜元清通过阅读了解到黄仁勋和李飞飞对AI安全性的看法,以及辛顿对人工智能灾难性后果概率的调低。 总之,本次读书会通过分享和讨论两位AI代表人物的故事,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强调了技术与社会责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