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慧农业周刊#71 | 农业机器人大爆发、全新农业大模型、智慧农业融资额飙升71%》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8-19
  •     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 | 韩俊:要坚持创新引领,共同分享发展智慧农业 哈工大团队仅用两周打造一台智能农业机器人 又一轮八千万融资,这款UV-C植保机器人正在改变果园防控 

        《Cell》重磅 | 中国科学院团队首创全球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智能育种机器人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农业机器人方阵 华工科技1亿注册新公司,涵盖激光除草机器人制造销售 西北农林&华为发布首个国产算力农业大模型:九壤耘星,覆盖六大农业应用场景 浪潮农业大模型破解农技服务困局 让“田间问诊”更智慧 董大明研究员最新综述 | 肥沃土壤之战:土壤养分现场传感器的进展 智慧农业融资额飙升71%,八年来首超农业生物科技 

        祝贺!浙江大学何勇教授当选英国农业工程师学会Fellow 前沿招聘 | 中国农大全球诚聘3位智慧农业杰出人才(教授) 


        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 | 韩俊:要坚持创新引领,共同分享发展智慧农业 8月11日,第四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在韩国仁川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率团出席,与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长官宋美玲和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就深化三国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强化多双边政策协调和农业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入交换意见。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应邀与会。 韩俊指出,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是三国农业领域的高级别对话机制,是三国协调农业政策、分享技术经验的重要平台。时隔7年再次召开,标志着三国农业合作全面重启,这对深化三国农业合作意义重大。中日韩农业合作有良好的传统和基础,三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共同挑战。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的国际背景下,三国加强农业合作符合三方共同利益。 韩俊表示,中方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开放包容、互尊互信、互惠互利、交流互鉴,将依托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机制,同日韩一道,在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中日韩农业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要坚持互利共赢,相互借鉴在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和经验做法。要坚持创新引领,共同分享发展智慧农业、绿色低碳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交流互鉴,打造联系更紧密的区域农业合作,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合作,共同传承农耕文化。要坚持开放包容,共同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农业经贸秩序,促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互惠合作。 宋美玲介绍了韩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情况及面临挑战所采取的举措,希望与中日两国深化农业各领域务实合作。小泉进次郎表示,加强三国农业合作对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办好下一届农业部长会议,与两国农业部长共商合作。三国农业部长共同签署了《第四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联合公报》并出席新闻通气会。 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是中日韩合作框架下21个部长级会议机制之一,第五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将在日本举行。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农业机器人方阵 8 浪潮农业大模型破解农技服务困局 让“田间问诊”更智慧 浪潮农业大模型全景图 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服务面临着政策宣传“慢半拍”、技术指导“散点化”、服务效率“打折扣”等问题,农民常因信息滞后错过惠农红利,农技专家精力有限难以覆盖全域需求,农事难题时往往因咨询渠道不畅延误最佳处置期。浪潮农业大模型聚焦农技服务领域痛点,通过政策宣讲、人才培养、智能问答等多维度赋能,有效破解了某地农业技术咨询难、服务慢、成本高等问题,为乡村振兴培育新质生产力。 “数据+智能”双轮驱动 农技服务实现数字跃迁 浪潮农业大模型将“数据”与“智能”作为破题关键:一方面,接入现行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团队400万字农事笔记及100多项农业技术成果等核心数据,线上化农技知识库打破地域限制,为农户提供按需定制的灵活调度方案,让“老把式”的经验与“新农人”的技术实现高效共享;另一方面,打造“政策汇集平台”“种养方案培训”“农业科技咨询”三大智能体,精准覆盖某地本地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特色锦鲤养殖等高频场景,让农技服务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驱动”。 浪潮农业大模型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眼前问题,更在于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周期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平台打通了“知识-数据-服务”全链条: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团队的知识笔记与实践经验,建立动态农艺知识图谱和病虫害样本库,搭建的知识问答系统可实时响应农民咨询;构建覆盖种植、养殖等多领域的决策模型,形成县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将技术咨询从“专家跑腿”变为“数据跑路”。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149名农业专家,整合144个农机站,累计服务3.6万农户,预计每年可节省技术咨询和诊断费用数十万元,真正实现“小平台、大服务” 深耕本土知识转化 技术红利直抵田间 区别于通用型AI模型,浪潮农业大模型的独特优势在于对“本地知识”的深度挖掘与精准转化。针对某地农业生产特点,团队系统整合当地农技专家60多本、累计400多万字的农技知识笔记,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团队30余年一线实践经验,构建起符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的专属智能体应用。这一“本土化”知识体系,让大模型能精准回答种植户关于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接地气”的问题,实现“一键问”智能问答服务。 “过去农民问‘玉米叶子发黄咋办’,专家得现场看苗情才能判断;现在输入症状描述,模型能快速匹配相似案例,给出防治方案。”项目负责人介绍,该智能问答服务预计每年可服务农业从业者1万人次以上,持续培育“新农人”500人以上,让“技术下沉”从“靠腿跑”变为“线上达”。 浪潮农业大模型的实践证明,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通过本地化知识训练与全周期服务创新,该项目不仅解决了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更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强劲的动力,让更多农民在数字时代收获“智慧红利”。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NDUyNjQ3OQ==&mid=2247498306&idx=2&sn=6f0e2676e170c8e9d190aaf9035cdafd&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国内·智慧农业周刊#69 | 四足农业机器人、农业AI大模型爆发、农业部征集六大主推技术等》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8-19
    • 本期国内智慧农业周刊重点内容包括: 1. **农业农村部动态**:征集新一批2025年智慧农业主推技术;将天府粮仓建设工程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支持晋中国家农高区和太谷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建设。 2. **科技发布与融资**:中国发布全球首个面向生物育种的自主科学发现系统——“丰登·基因科学家”;宇树科技推出四足农业机器人4AG Robotics,并获超2亿B轮融资;拓普云农拟2000万元设立人工智能子公司深耕智慧农业领域。 3. **地方活动**:浙江举办AI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头部企业现场签约共建智慧农业生态。 4. **专家观点**:赵春江院士认为,智慧农业将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5. **科研突破**:浙江大学应义斌教授团队基于改进PointNet++算法研发地面养鸡机器人。 详细内容概述如下: - **“丰登·基因科学家”系统**:由中国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中国农业大学发布,可在基因挖掘、功能预测等方面进行智能化研究,显著缩短新品种选育周期,提升育种精准性和效率。 - **托普云农设立子公司**: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使用2000万元自有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浙江稷元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数字技术服务等,旨在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技术实力。 - **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这些内容反映了中国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布局,为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智慧农业融资额飙升71%,八年来首超农业生物科技》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8-19
    • 2025 年第二季度,智慧农业初创企业融资额首次自 2017 年以来超过农业生物科技,成为农业科技领域新的资本焦点。PitchBook 最新数据显示,这一变化不仅是周期性波动,更反映了投资者在技术优先级和风险偏好上的深层转向。(本文所称“智慧农业”依据 PitchBook 的统计口径,涵盖无人机与影像分析、农业机器人与智能农机、农场管理软件以及田间物联网等领域。) 融资数据:智慧农业逆势增长71% 根据PitchBook统计,2025年Q2智慧农业初创企业共完成36笔融资,融资总额达5.8亿美元,环比增长71.2%,尽管交易数量下降了12%。 驱动这一趋势的核心因素依然是劳动力短缺——在全球多地,老龄化农业劳动力和移民政策收紧正在加速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落地,尤其是在大规模种植运营中。PitchBook分析指出:“劳动力短缺是长期趋势,预计该领域的投资将持续增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下沉到农业应用,例如自主农场机器人,这一趋势可能进一步加速。” 本季度精准农业融资的半壁江山来自两笔无人机与影像分析领域的大额交易: Muon Space(美国加州):完成1.46亿美元B轮融资 Quantum Systems(德国):完成1.78亿美元C轮融资 剔除这两笔交易后,精准农业的VC融资总额为2.56亿美元,与农业生物科技几乎持平,甚至略低。 农业生物科技遇冷:融资额暴跌72.5% 农业生物科技长期以来是农业科技投资额最高的板块之一,通常远超智慧农业。但2025年Q2该领域仅获2.7亿美元融资,环比下滑72.5%。主要融资事件包括: Vestaron:1.08亿美元 Terviva:6390万美元 Puna Bio:2030万美元(晚期投资) PitchBook认为,这种变化部分源于投资者对农业生物科技的“承诺与成果落差”感到失望——许多早期承诺的革命性成果在商业化与规模化方面进展缓慢。相比之下,智慧农业的技术可以直接解决眼前的生产痛点,尤其是在劳动力替代、作业效率提升和AI赋能等方面更具确定性。 资本市场环境:谨慎情绪仍占主导 整体来看,农业科技领域在2025年Q2的投融资规模依然低迷: 总融资额:15亿美元(117笔交易),环比分别下降22.8%和22.9% 预计最终统计值约为18亿美元(140笔交易),与2024年的季度均值(15亿美元/213笔)和2023年的均值(19亿美元/265笔)相比仍有明显萎缩 PitchBook指出,自2022年Q1市场触顶以来,农业科技的交易量持续收缩,与全球风险投资整体趋紧的环境一致。 投资逻辑的转移:从长远承诺到即时回报 此次智慧农业超越农业生物科技,不仅是单季度数据的偶发事件,更是投资逻辑转移的体现: 智慧农业:聚焦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决策和劳动力替代,具备短期ROI优势,且AI应用热度高 农业生物科技:研发周期长、监管壁垒高、商业化不确定性大,短期难以兑现高额回报 在AI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资本正更多流向那些能够在2-3年内规模化落地并带来可量化收益的农业科技方案。 智慧农业在2025年Q2的融资表现,或许只是资本关注重点转移的开端。随着AI驱动的自主农机、精准喷施、遥感分析等技术逐渐成熟,资本的“即时收益”逻辑将继续推动该赛道的资金涌入。而对于农业生物科技而言,如何缩短研发到商业化的周期、兑现长期承诺,或将成为重新赢回资本信任的关键。 关于 PitchBook PitchBook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私募资本市场数据与分析平台,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隶属于Morningstar。该平台覆盖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并购交易等全生命周期数据,提供超过350万家公司、190万笔交易、45万名投资人的详尽信息。PitchBook的数据库被广泛用于投融资分析、市场研究、行业趋势预测,是全球投资机构、咨询公司、企业战略部门的重要决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