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证实硼添加剂可解锂金属电池关键难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04
  • 中国科学家证实,添加硼的电解质能够解决锂金属电池面临的主要挑战。

    以锂金属为阳极的储能装置能量密度已超500瓦时/千克,但中国南开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指出,锂金属电池(LMB)的实际应用仍受锂枝晶形成、循环寿命短以及锂沉积/剥离库仑效率低等问题的严重限制。

    该团队强调,优化电解质配方是克服这些挑战的有效方法,增材工程则是商业应用中极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称,硼添加剂可为锂金属电池带来诸多好处。强电子缺陷有助于Li?O溶解,可降低锂金属负极的界面电荷转移阻力。通过溶解CFx孔隙中的LiF沉积物,硼添加剂还能应用于Li/CFx电池,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大幅提升比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性能。此外,硼添加剂在阴极界面的氧化分解有利于形成坚固的阴极电解质中间相,有助于高压阴极的长循环稳定性。

    该团队探索了四种具有不同官能团的硼添加剂作为候选物,发现静电势(ESP)可用于寻找最佳阴离子受体,其中三(六氟异丙基)硼酸盐(THFPB)在所有硼添加剂中ESP最高。新闻稿指出,ESP值较大的位点更易发生亲核反应,能强烈吸引小阴离子,有望成为最有前景的电解质添加剂。

    该研究发表在《中国科学化学》杂志上。研究显示,目前对于B - ads的电子缺乏特性如何调节电解质溶剂化结构并进一步影响电极 - 电解质界面的系统研究仍有限。

    研究人员表示,在这项工作中,他们为锂金属电池设计了四种B - ad,揭示了硼化合物的结构和阴离子大小在决定电解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光谱表征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还证实THFPB的添加可增强溶剂化结构中的离子聚集,有助于形成坚固的电解质 - 电极中间相,特别是对于高压正极。

    研究人员称,使用薄锂负极、高负载正极和添加0.1 M THFB电解质的Li∥LiNi?.?Co?.?Mn?.?O?电池在15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80%的容量。这项研究证明了B - ads的多功能性,能够有效缓解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面临的关键挑战。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innovation/19405.html
相关报告
  • 《科学家找到提取锂的新方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09
    • 如今,作为电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金属,锂被称为“白金”“白色石油”。据《科学》报道,近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望实现锂的高效、低能耗、绿色提取。 全球锂资源供不应求。目前大部分锂开采自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地巨大的含锂盐水蒸发池。人们通过日照蒸发水分并浓缩锂离子,然后向其中添加化学物质,使锂以固体碳酸锂的形式析出。然而,采用这种提取方法仅蒸发这一步就需要一年多时间,并且绵延数百平方公里的蒸发池大多设在沙漠中,建造和维护成本高昂。 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高效、低能耗、绿色的锂资源开采方法。例如用电力替代太阳光,该方法通常会设置两个装有电极的腔室,一个充满盐水,另一个充满纯净水,两个腔室由一层只允许某些特定离子通过的膜隔开。纯水腔室中的水分子电离产生氢气和氢氧根离子,这些带负电的离子会吸引盐水腔室中带正电的锂离子,并使其穿过膜。同时,在盐水腔室一侧,水在电极上失去电子,最终产生氧气。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纯水腔室中的锂浓度足够大而沉淀出来。 这个方法并不新鲜,但存在两个弊端。一是该装置需要消耗大量电力,且大部分用在形成氧气的非常缓慢的反应上;二是盐水腔室会缓慢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 如今,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家崔屹等人开发了一种缓解上述问题的方法,即在锂离子被吸引到纯水腔室时,捕获该腔室产生的氢气,并将其输送到掺有氢氧化钠的盐水腔室。这种廉价添加剂释放的氢氧根离子,只需要很小的电压就可以与注入的氢气反应并形成水。该方法将整个装置的电力需求减少了80%,并从一开始就防止了氧气的形成。此外,上述快速反应还可以防止有毒氯气的生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物质》。 崔屹团队此前曾利用银电极开发了一种能一边发电一边提取锂的装置。虽然该装置提取锂的速度大约只有新方法的一半,但增加了锂提取有一天成为负碳过程的可能性。 在另一项研究中,美国莱斯大学的工程师Lisa Biswal和同事开发了一种3腔室装置,也同样能够抑制有毒氯气的产生。相关研究近期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研究人员将盐水腔室设置在两个装有电极的纯水腔室之间,3个腔室通过离子膜分隔。Biswal说,锂离子在通电后最终会集中在其中一个纯水腔室中,离子膜则使氯离子保留在中间的盐水腔室中,从而防止它们遇到纯水腔室中的电极而生成氯气。 “如果我们能实现更快、更高效、低能耗的采集,那么就会有足够的锂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Biswal说。(徐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410033121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电解液添加剂增强超薄锂金属阳极,用于更持久的电池》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4-11
    • 研究机构: 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釜山国立大学 团队负责人: DGIST能源科学与工程系Yu Jong-sung教授、釜山国立大学Kang Jun-hee教授团队 技术突破: 开发三氟甲磺酸银(AgTFMS)电解液添加剂,在20微米超薄锂金属阳极表面同步形成银(Ag)和氟化锂(LiF)复合层。 Ag通过合金化反应促进锂均匀沉积,LiF凭借高机械强度稳定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双效协同抑制枝晶生长。 关键效果: 循环50次后仍保持阳极结构完整(图c-f),LED测试显示无短路(图g-h)。 与常规体系相比,电池寿命提升7倍以上,Li||NMC811软包电池在2.05 N/P比、6 g Ah?1电解液条件下展现优异循环稳定性(图a-b)。 机制验证: 通过表面分析证实Ag/LiF复合SEI层的形成(图d-f)。 釜山大学团队通过计算化学阐明Li-Ag相互作用能,揭示稳定性增强的原子级原理。 应用前景: 该技术突破超薄锂金属阳极的体积膨胀和界面失效瓶颈,为电动汽车、无人机、船舶等领域的金属锂电池商业化铺平道路。 原文链接:Jong Hun Sung et al, Dynamic Cycling of Ultrathin Li Metal Anode via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phase Comprising Lithiophilic Ag and Abundant LiF under Carbonate‐Based Electrolyt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enm.202500279